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多餘的話》,Vivian 的遺憾和魯迅的《死》

(2021-05-20 03:55:16) 下一個

《多餘的話》,Vivian 的遺憾和魯迅的《死》

 

《多餘的話》總共說了兩句話,自己會點俄文;沒全心地待老婆。於是有了沒說的第三句:倘若能活,將來以俄文謀生活,和老婆好好過日子。

 

所以《多餘的話》是希望的。三十五歲又四個月的年紀,是正想活的年紀。就是臨於必死,也在送目。

 

Vivian說遣憾,縱然讓易顯老成的舊辭舊句幫肋,依然憾出很充沛的過了八九點未至“一晌貪歡”的陽光。看點在私。Vivian 盯住自己能看到感到的,以私自釀製的口味,寫出這個年齡思緒的美麗。

 

“希望之於虛妄正與絕望相同”的感受,是不含遺憾的,其前途本當滑向沉默以致沉寂,近人卻創造性地變幻成“開心就好”,近期就有個山東漢子謅出首“好好活著吧”的歌致“火”了。

 

同時又見到一帖,一個滿懷著要幫中國的教育出把力教了十幾年英文的德國人,終於卷鋪蓋走人,臨行前,痛陳其絕望於多年間的遭遇。

 

同學群裏有則回應:“看了這則記錄,聽外人在說,有種如鯁在喉、如芒在背的感覺

 

有鯁有芒,至少尚存感覺。而造就這鯁芒並也會說“如鯁在喉,如芒在背”的人們,正在“有什麽辦法”地一代又一代地造就著鯁和芒,同時也一代又一代地訴說著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遺憾成了段子,絕望化作“活著就好”的時代,《多餘的話》和Vivian的遺憾,生命如花般的鮮活,清晨開門湧進肺腑空氣般的清新。

 

想到魯迅的“絕筆”《死》。文章最後落實的有幾條: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交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複,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還有,現在忘記了。隻還記得在發熱時,又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麽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這是逾過希望與遺憾的靈魂,是能踐踏“開心就好”“活著就好”的鐵蹄,也是像那個德國人樣的“外人”不能有的人間地獄裏的絕叫!

 

活到臨頭,肺癆之咳,之咯以致說話,思想的力氣都沒有了,對於將要離開的這世間,仍是橫眉冷對,仇讎相峙。

 

魯迅斯私如砸。每挨,疼痛之餘,也不大敢溜進“廣場舞”。能做的則是謹懷崇敬,不致隨便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