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青歲月回顧

(2021-05-13 17:30:47) 下一個

知青歲月回顧

 

回顧,想到,那時,能過的較為有意義和內容的地才:一是坐牢,二是上山下鄉。放開後,幹得歡和幹得好的,是戰友,難友;寫得好,說出故事,想出道道的,是農友。

 

文革中,大家都“左”。回顧,正是左,保住了大部分人的性命。但“左”很枯燥,久了,還悶。上山下鄉來了。這真是不是解放的解放,不是自由的自由。

 

那裏沒有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沒有聽不完的政治報告,形勢報告,沒有馬列主義老太太.... 代之替之的是勞作和扁擔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的農民,還有大天大地。

 

逢上焚書坑儒,鄉下就是清平世界。那裏沒有“西單牆”,沒有張誌新,沒有遇羅克。有的是白天幹活,晚上睡覺。私下傳點《牛虻》《靜靜的頓河》之類。

 

清理豬圈,挖河泥,挑麥捆,將思緒精簡,壓縮。逾千萬知青,前後十餘年的下放過程,產生了幾支《知青之歌》?但發生了多少情懷滿滿的戀愛?!回顧,應當說,知青的思路進入了正常的關心,正常的應用。在都市要成為村莊的那年代,他們在遠離喧囂的村寨,在碼壘自己精神的城鎮。

 

上山下鄉,基於很俗的原因:城市沒那多飯碗。應運而生的“接受再教育”,卻在無意間安排了一代人不俗的命運。陝北農民說,塬上以前有鬧紅,(延安時期),現在有學生娃。

 

知青,是四十年後,又一撥的“我們要和工農在一起”。願不願意,誰顧?都到了地頭,自己管自己。

 

和當地農民一起琢磨修路修橋的,挖沼氣池的,偷雞摸狗的,走後門搞定上學上調名額的.... 不經意間成了領風氣之先,知識應用之先,社會經驗之先。他們成了和中國國情最搭的人群。用城裏的老輩人的話說:“下過農村的,就是懂事”。

 

“青春的歲月,像條河,匯成歌”“希望和理想是那麽多”的,除卻知青,還有其他?!流不向大學,流不向機關廠礦,流向了迷茫卻又浩大的黑土地,鹽堿灘,海邊,山林。回顧,幸虧!原來,確實有不是大學的大學,沒有教員的教育。這就像四大名著,沒一本出自“高中”的有個性的都上了梁山。

 

知青是被摔進中國最基礎國情的。由此,大話少了,沒了。越來越多的心思花在能不能住得不漏風不漏雨,設法吃點葷的。沒覺得“教育農民,是個嚴重的問題”,一直苦惱的是“就像他們這樣過一輩子?”因此,知青走向實際。譬如,不帶什麽書回村,帶葷油,炒麵;聽不大明白“中國向哪裏去?”的叨叨,幫家裏換煤氣罐,挑幾擔水,多和父母呆會兒.... 於是,正在那個視小資,舊社會習氣為仇讎的時代,秋波重生,情懷蔓延,書信裏的古詩古詞應用得越來越多,“我的心上人”悄然取代了“建立革命同誌間的關係”。回顧,難怪傷痕文學經久不衰。拌著泥土味的感悟和情懷,不被“兩報一刊”罩下的人讀了又讀,有什麽好奇怪的?

 

有問“悔不悔”?像有好多選擇!這當是沒長腦子白當了回知青人的問。“怎能忘”,才是應有的情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姚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回顧,在當時,這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構成個人的經曆。城裏的人,在看報聽廣播,那裏就是口號一派。
姚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確實有,隻是很少。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姚順' 的評論 : 本人無意為那個迷失的時代證明,毫無意義!但記得當時有這樣的政策,家裏子女就剩一個的情況,可以許可留一人在城市。有人是自願的,這也恰恰說明那個時代的一個特征。僅此說明。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朋友回憶從黑龍江回滬探親,小姑娘,18歲,故意穿得像乞丐,說是為了安全。背了一隻旅行包,裏邊有點兒黃豆,還有一隻小西瓜那麽大的土豆。不插隊,就沒這樣的經曆了。
姚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ngc2008' 的評論 : 但就是被迫下去的,現在說相反的話
dingc2008 回複 悄悄話 除了極少數是自願去的,絕大多數是被迫不得已而去的。不悔是又在唱高調,悔也是無濟於事。忘不了是心中的痛,隻求世世代代不要再遭此厄運。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大字白話,寫的明白,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