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沈從文散記

(2021-02-09 10:12:30) 下一個

讀沈從文散記

 

讀魯迅,沈從文,兪平伯,漏幾個字,覺得漏了;不會跳行。舍不得 

 

出門總有的看;過個節日,有的記;吃什麽,就會“他要在就好了”....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寫不寫都是文學。民國那時,一定容易遇上。不然,魯迅沈從文俞平伯怎麽了下筆就有它們。好命,生活在煙雲般且也有煙雲般記錄的歲月。 

 

他們寫的景致,對話,都會回翻著看。是自己願意當回頭客的。而且不怕“這兒呆久了,會少看幾家的”。讀《傷逝》《邊城》《秦淮河裏蕩雙漿”,都有“就這樣讀下去,讀到老,也情願”的心情。

 

美,不老的。中聽的話,不滄桑的。子君悵惘,是永恒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翠翠端午節歡樂,吃粽子就會想到。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憂憤,讀如晤,比促膝還近。 

 

民國那時的,就是讀簿記,還是落個有模有樣的字。多想駐目一會兒時文,竟是個,“我們倆在雪地上小便,你一條線;我一個坑”。

 

從書架上抽下來能隨便翻翻的,我注意到,大陸的,沒一本是四九年之後的。

 

王實味被殺,不是思想反動,是文章太好。丁玲延安發跡,是看著進步思想布置文采。以為。

 

魯迅“遵命文學“,領了《新青年》的命後,怎麽遵,沒人問。《呐喊》讀得出個人。沈從文是進步文人,進裏之步,不是走方陣,而是走出了《邊城》。最時髦的賈平凹的女兒,詩裏又是小便,又是精液,一副就是要和時勢做對的樣,可感覺,被時勢罩得死死的。

 

陳丹青談徐悲鴻帖。意思挺好的,可說起來,“買帳”“犯傻”。還好,沒“傻x““我靠”。

 

不這樣說沒人聽。我相信。

 

魯迅聞一多演說,也要人聽,用的時尚話也有,怎麽就..... 就是宋美齡為老蔣背書,老蔣中山陵“強盜裝正經”,也端出個檔次。

 

眼下,頗有一有文采就怕被罵“裝”。土坯房,誰住?!“我爸是李剛”怎麽會成文學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