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我愛中華的其中之一 ——— 古文
許多,不考古時,尚古。一考,覺得是在寫暢銷書了。
《續紅樓夢》,叫不叫山寨?義烏的生意多像為其神啟,反其道而行之,“回歸到蒼蠅競血肮髒地,再投進黑蟻爭穴富貴窠”。
中國人是先山寨自己,才山寨別人的。不同處,山寨自己並不覺得傷了原創,以為是雙贏;山寨別人,是彎道超車,並以為“有什麽不對嗎?”
將“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考證出生源滾滾而大賺得哈哈哈,是辱先人哩!
說陰陽,搞中醫,究訓詁,就是文物市場擺攤,所謂儒商,郎中,副刊八卦。
李澤厚尤嫌論語注釋得不夠多,寫了本《論語今釋》,翻翻,不覺得多“今”,倒有不少半文不白的裝。
句讀的功夫,確實厲害。黃永玉的“讀古文至讀不懂處,就跳過去,並不大妨礙讀。”更厲害。覺得。
一個字一個字地摳,和笑話把“人定勝天”沒讀對,應為“人定,勝天”一樣,小器以致小樣兒。
“民以食為天”,是半文不白。“民,以食為,天”,是古文,但有意思嗎?
讀古文的快感之一,磕跘,磕磕絆絆。有“古人不笑我,我不怪古人”之樂。
我愛中國的其中之一,是古文。它們因為不得不能發表,而深具私下交談的味道,尚沒見過保持了這麽久,且這麽大規模的。
葉永堅送我的唐宋筆記,翻遍了,很寶貝。它給我不少類似“龍的傳人”之自戀加自豪。抽屜文章,不棄不離地寫到清中葉,了不得。本族文人所為,酷!
尚書的典謨訓誥,都寫得幾分私下交談。史臣曰,常有家中“我跟你說”的味道。
活自己,難甚。就是個寫,黃永玉所謂“寫得玩”,不為不圖個啥,中國古文人做到了。這真可謂泱泱奇觀。當豎碑立傳。
古文之“私”,使其文意最為道地。寫給自己看,給幾個要好的看,結了。這是文章的適得其所。
歐美文章,在這點上,差遠了。公公的,就為了給人看的,沒有羞和臊的保留。讀多,倒是心明眼亮,坦率有加,卻也有“我們近到這程度,沒個‘知人知麵不知心’之隔,睡大通鋪了?”之問。
讀古書,有私下造訪的感受。譬如讀《史記》,就像一晤再晤說什麽都願意聽,聽不夠的友人。讀張孝祥詞,像聽他小範圍內地朗誦,訴諸國憤於私情,關心廟堂存亡於涕泣滂沱。小會所裏的相知近側,存在感,哪需要刷!
不信教。古文如教。它教自己,是你自己要讀的,是你自己要寫的。這就是了。不阿門,但謹記。
古文如徑,循著,走向自己。很安靜,關了門,坐下,打開書;看累了,抬頭看看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