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團圓》第三章畢
一邊讀,一邊就疑惑,自傳嘛,幹嘛寫成小說?
能給出的解釋:太愛美 。小說,散文,詩,是文章的行頭,穿上,就有了個說法。“你這寫得是什麽”,就是怪你,上台了,不像個樣。
自傳,多半不管行頭。寫得好的,都“你這寫得是什麽”。
張愛玲,沒個行頭,怎麽行?!
這也是《小團圓》的“小”之所在。以為。
二
“辛亥革命”,聽來駭兮兮的。讀《小團圓》,才知道,清至民國,就是個過渡。張家豪宅裏麵和外麵,人見麵都“這廂有禮了”;坐下吃杯茶;走了,“不送不送”。“近來老爺省得很”“姑娘家的,想這些”裏,判人斷事。有如《紅樓夢》延至《儒林外史》到《目睹民國二十年來之怪現狀》潤滑地溜到《小團圓》。
能見到正常社會的樣,雖然舊是舊了些。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三下五除二,大江南北,一片“隨便隨便”,“不用脫鞋”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最後的貴族”章詒和,長得像朝陽紅袖章姥姥,貧貧地叨著革命家才說的狠話“ 砸爛這製度。”
什麽叫戰爭?
《小團圓》說: “九莉經過兩次滬戰,覺得隻要照她父親說的多囤點米,煤,吃得將就點,不要到戶外去就是了。”
我聽到的:“還不是老百姓倒黴”。“你們當官的人家的小孩去打!”“有國才有家。”
後麵的,差點就不是人話了。而且怎麽也說不出前麵那些話。
老爺說老爺的話,太太說太太的話,小姐說小姐的話。仆傭不置理於主子,客人一直客氣在在。階級有,壓迫在哪兒?等級裏的規矩,把社會弄出個正常的樣。
張愛玲,胡蘭成,魯迅,寫《家春秋》時的巴金,都想到前人之前了,看到先人沒看到的。表達起來,秉承的卻是前人那裏的斯文,禮貌。恨人的話不過是“怎知道他竟是這樣的狠毒”;“撕爛你的嘴”隻在閨蜜瘋時聽得到;九莉父親痛斥政府抗日不動的憤慨之辭不過“打得動嗎?”《紀念劉和珍君》是“出離憤怒”的“罵”,且吳佩孚地指名道姓,極致的怒辭:“我隻覺得活的並非人間”。
忽然聯想起所有讀過的文言,民國的文章裏,“吳媽,我要困覺”,就是很汙的話了。黃書《肉蒲團》致極的淫話“丟了”,比起姑娘家家當眾“我靠”“傻x”, 登在報紙專引人看的地方“啪啪啪”,好羞答答。
說成大辭:語言文明。換成老輩人的話:會說話。民國和民國以前的人,會說話。仔細地讀《小團圓》裏的所有對話,放在當下有台詞也不及的雅致和精到。不由暗暗羨慕起那時人的命運來。
很好的朋友曾@我,去讀讀評論,說得真不錯。
讀了。一派被黨鞭抽得就會的扯。
很火的歌《如果雲知道》。詞如下:
愛一旦結冰 一切都好平靜
淚水它一旦流盡 隻剩決心
放逐自己在黑夜的邊境
任由黎明一步一步向我逼近
想你的心 化成灰燼
真的有點累了 沒什麽力氣
有太多太多回憶 哽住呼吸
愛你的心我無處投遞
如果可以飛簷走壁找到你
愛的委屈 不必澄清
隻要你將我抱緊
如果雲知道 想你的夜慢慢熬
每個思念過一秒 每次呼喊過一秒
隻覺得生命不停燃燒
如果雲知道 逃不開糾纏的牢
每當心痛過一秒 每回哭醒過一秒
隻剩下心在乞討 你不會知道
每當心痛過一秒 每回哭醒過一秒
隻剩下心在乞討 你不會知道。
議:試著說愛辭,聽著就像咒語。決心,牢,乞討,熬,灰燼。丫頭啊,“腦子裏想些什麽”?
翻翻很尖很戳的少女張愛玲,就是被刺被戳,也滲不出這樣毒毒的汁來。
“我們的國家病了”!在民國裏過過幾年的人,在文革裏有這感慨。
《小團圓》,好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