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2025 (14)
讀龍劍中國詩歌史話
龍劍說:“漢樂府從在雜言逐漸過渡到五言形式。安帝以後,東漢走向衰落,到了桓靈時代,宦官外戚爭權奪利,根本顧不上“樂府”活動,漢樂府基本終結,代之的是文人的創作。後來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以《古詩十九首》為題,收入“文選”的是其代表作。關於《古詩十九首》創作年代,曆來有“兩漢說”和“東漢說”之爭,二十世紀的研究越來越認可“東漢說”。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為中下層文人,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實際生活的深切感受,藝術構思深入淺出,比喻手法富於想象,描寫時情景相襯,語言上如話家常,融合成一種直抒感興、曲盡衷情而委婉動人的獨特風格。沒有用任何典故,而其本身卻成為後來使人經常引述的典故。《古詩十九首》以“遊子之歌”、“思婦之詞”為題材,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漢末中下層文人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坎坷不平的生活經曆,抒發了他們離別相思的感傷、人生苦短的惆悵,知音難遇的悲哀和對世態炎涼的憤慨等世俗情懷,成為中國詩歌的普遍和典型主題。《古詩十九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優良傳統,是漢代詩歌由民間文學過渡到文人創作出並現繁榮局麵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將五言抒情古詩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體係,並為五言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此詩開始逐漸與音樂相分離。”
議:這不是話,這是文學“政治報告”。且聽我瞎扯。
詩,當作詩讀。不然,就“思無邪”了。
古詩十九首,是平易,可明顯的文人氣。和《詩經》比,差不少。詩經,其實也是文人潤過改過的,但比古詩十九首會改。
我嫌古詩詩十九首不靈動,好多篇詩意不濃。例如:“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可想想,古詩十九首的好,正在這不靈動,詩意不濃。
很白話,即有文化的人能說得最不願意顯擺文化的白話。有如“不說白不說,白說也要說,說了也白說”。
很白描。像實物速寫。“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讀完這些“實物速寫”,倒是該看到的聽到的都看到了聽到了。嫌其太大概,太掃描,缺顏值,少色數。
十九首,嚐個鮮,還行。多了,讀不下去。本來可以說成話的,排列齊了,加上韻的“詩”風,成了像“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之類,在這裏能找到點影子。
十九首詩,讀不出“非寫不可以已”的激動,找不到“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美麗,沒遇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靈竅被點擊的快感。
蕭統選它們,是重眼光,但更是重專業編輯的“包羅”。
古詩十九首裏,有種活到頭,不知再怎麽活的意味。這有點魏晉清流前輩的意思。在大陸人文環境裏泡個幾十年,真的蠻容易活到這地步的。“坐吃,等死”“開心就好”?就是這意味的延續。
我覺得, 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讀書, 天下第一等樂事是讀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