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山海經》

(2020-05-22 04:54:21) 下一個

《山海經》,魯迅說是巫書;很文的評價為“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

 

覺著這些個,說得太板著臉。

 

以前翻過好幾回,耽於事,留下“得空得好好翻一翻”的印記。

 

“經”,是中國書裏的最夾生難弄的麵孔。還轉移到聖“經”,出口夾生難弄。

 

稱“山海經”,確是漢人的大幽默。

 

扯山海,就是個海底湖天地聊。這個聊前,《聊齋》連門牌號都沒資格申請。滿頭滿臉得沒正經。編它始於戰國,終於漢,成書後,怎麽就山海“經”了?

 

就想到,漢前,大約對“經”的稱呼也沒個正形。一大堆竹簡堆成的書,當然“經”了。《春秋經》《左傳經》《老子經》《墨子經》,堆在很有錢的人家。

 

《山海經》,從頭到尾地逗樂,可自己不笑。就想,兩漢以前的人,不苟言笑,也不錯過笑。自己笑夠了,端端儼儼地記下,讓旁人不當麵馬上就笑,緩過神來,忍俊不禁。

Attachment

 

此為開卷第一段。當“正經”的人,讀出山之所在,物產如何,管什麽用。聽到第二頁不打哈欠才怪。

 

介紹一下另種讀法。

 

種地累了,砌牆砌得腰酸背痛,可離下班還早,手腳不太忙時,就有人扯淡。

 

“從前有座山,名字叫“招搖”。” 招不招人聽?多動感,還有點調皮。把山這種從來板著臉的大傢夥,說成小把戲樣,非說段子的高手不可為。

 

見把口味調起來,就放開來扯:“有草焉”“有木焉”“有獸焉”,“水出一焉”,吃了它們,不會餓,不會迷路,走得遠,喝了不得脹肚子病。

 

書中如是描述,比比。辭置得真如鐵,諸如“又西二百裏,曰翠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玉,其陰多方旄牛,麢,麝.....”,可用這麽多“其”,露出調皮樣。讓司馬遷楊雄寫,就不會讓這麽多“其”出來搗蛋。不信,讀出聲,就容易見到這文章的“玩”意。聯想到幼時趕蔣王廟的集上甩刀棒的,總是會在每句後前加上“在下”,把亇沒法聽下去的話說出幾分可以把玩的意思。

 

得了讀著玩的悟,《山海經》一下好玩得讀了一段又一段。還不時作摘錄:

 

“湯穀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議:太陽有兩個,輪班。說得篤篤定定。驚其逗,豔其趣。不玩一點點丟包袱的噱頭,也不賣一點點的“且聽下回分解”的官子。讀罷,並不大笑不已,卻是物我兩忘之樂,湧湧至喉:怪不得落日先緩後匆,也要趕回家做飯的。)

 

忘了原文,是說某池,是太陽洗澡的地方。能想到宇宙大爆炸的,想不出太陽洗澡。要為古人驕傲地去鄙NASA 了。不相當的皮,有這一玩?

 

“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議:極沒把握的話,用極篤定的語氣句式說。幽默之於黑,黑於碳。     

 

批發風雲,安排晴陰,這是多大的氣派?

 

可卻是極平常的隨口一說。

 

不搞笑,不段子。

 

慧根被扯動了一下。想象力的窘困被抖露,並不惱,像得了意外一撬,被射進來的聰明咯吱得直想笑。)

 

“有木馬......可以禦水,食之使人不溺”。

 

(議:吃核桃補腦,因為核桃長得象腦;紮耳垂醒腦,因為耳如倒置的嬰......原來是玩剩下的。怪不得聽後沒人笑的。

 

吃木馬而能不溺,當神話笑話,是說的人的詼諧,聽的人一樂得放鬆。

 

卻當理聽了,還廣告,還篤信,真正的腦殘,還二。)

 

“其源,渾渾泡泡”“其源,沸沸湯湯。” (議:好文學。比演變成後來的浩浩蕩蕩,渾渾沉沉,渾渾沌沌,沸沸揚揚,質感。漢以前文章的的修辭裏,名詞用得沒話說。用“泡”,形容水流,有形,有聲,一點也不浪費;“湯”,亦亦然。當下也見相似的:“很中共”等,可不精致了。)

 

“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爰歌舞之鳥,鸞鳥百歌,百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

 

(議:不當文學讀,挺辜負這寫的先生。      準準地看到人世的辛苦點在哪,也準準地看到真正的樂子在哪;由是透露出所謂“三觀”。       “勞動光榮”“以苦為樂”“工作著,快樂著”....“三觀” 不正不說,好裝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uliwa 回複 悄悄話 Tübingen 大學有個中文係。裏麵有個教授,特別喜歡這本書。然後他有個學生的論文內容也關於這本書,這個學生最後神誌不太清了。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很山海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