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洋人”優秀,不過唉!

(2020-01-02 02:46:41) 下一個

納粹占領法國四年。薩特說,這期間,“被抓住被拷問,怎麽辦”是每個法國人天天的自問。

 

大多數法國人選擇了沉默。

 

抵抗運動在法國,主要部分是每個人的自發行為。

 

告發的行為有,而且並沒有遭到“共伐之”“齊鞭之”。

 

抓和沒被抓的,選擇了沉默的,也沒有被讚頌。

 

薩特說,個人是自由的,無論何時。之於納粹的認知態度也是自由的。

 

素日裏積累起來的良知,是非觀,也是每個個體的事情。選擇沉默占了大多數,是這種社會積累不期然間達成的共識。

 

我不說別人,怎麽都不說。問死我,整死我,也這樣。放了,還這樣。不說別人,是我素日裏積累起的自己,也是自己的選擇。薩特歸結為“存在"。

 

“為了法蘭西而戰”“為自由法國而戰”,大概隻是戴高樂們的語言。

 

議論: 這是自己見識過的思想水準最高,道德衡量最準,姿態最為優雅的臨危不懼的民族性。

 

反思:自己知道的中國上下據說有五千年的曆史裏,隻有魏晉南北朝那段裏那幾個時間段裏的那幾個人的那幾個年月,出現過“我為我寫”“我為我活”。續這香火的,好像隻有張愛玲,還是因為是個女的,敢耍女人的小性子一輩子。

 

科舉以前,是士族的優越;之後,是“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的讀書人的向上爬。秦立封建製後,沒有民國頭幾年的打岔,一如既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啃老和到兩小口子要管老小一大群的“孝順”,這幾乎是中國社會的全部積累。

 

於是,產生了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算腦子好使的。齊王,秦王,漢武帝,唐太宗,王安石,李鴻章,朱熔基,,,,,算有大謀略的。烏江邊自抹脖子的項羽和姬,不懼坐牢也離婚的李清照,就是不逃甘為自己所為而死的譚嗣同,“我爸是李剛”的橫小子,“寧願被共黨折騰,也不做二等公民”的老同學,,,,可謂敢作敢為的。發揚傳統的,改造國民性的,主張外國人來殖民個幾百年的,象我主張“合久必分”成立江南共和國,晉察冀聯邦,西藏部落的,,,,常被以為自以為有思想的,,,,

 

在國內的群裏轉,在“海外原創”的文學城裏溜,凡寫成漢字的,說國語的,很兵馬俑,據說細看,也有差別。可哪總有那閑工夫呢?

 

這就是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質量。和法國的“存在”,明顯得不止不在一個水平上。

 

見到同學傳來的“珍惜擁有的時間,過自己決定的日子”帖。裏麵講到的“珍惜”有想不倚靠中國人素有的教訓可又離不開的尷尬;“自己決定”裏的“自己”,民國人常見的素質尚不具備,“決定”的願望不錯,可中國社會提供的和置身其中的人隻能具有的“條件”,使怎麽使勁給力也就那質量。

 

斯為命也。

 

說洋人“優秀”,不過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uliwa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國歌裏唱的就是要萬眾一心。愛國呀善惡呀不是個人精神,而是被定義了的行為準則。法國有本小說局外人也是講一個不媚俗的人最後被判處死刑的故事。看完那個揪心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