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京的川普戰略

(2025-02-10 13:52:11) 下一個

就職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擔任中國項目主任,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和高級研究員的孫韻(Yun Sun 下圖 CHINA US FOCUS)女士,主要研究中國國家安全決策過程和中國對衝突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孫韻在2月6日一期的《外交事務》電子版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hina’s Trump strategy”的文章,分析中國大陸可能的應對川普2.0政府策略。

孫韻指出自川普於11月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以後,北京的政策製定者預料到川普政府將對中國大陸采取強硬政策,從而加劇兩國的貿易戰、科技戰和在台灣問題上的對峙。中國未雨綢繆地做好與美國打交道時可能出現風暴的準備。川普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10%的關稅一事似乎證實了大陸政策製定者之前的擔憂,而北京迅速作出反擊,宣布對某些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並限製關鍵礦產的出口,並對總部位於美國的穀歌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也說明中國大陸是有備而來。盡管如此,基於美國的相對實力及其對華巨大貿易逆差,北京全無必要針尖對麥芒地硬剛華盛頓,且真要這樣做也會力有不逮。北京的政策製定者意識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並針對中國大陸麵臨的問題製定一項不僅僅是貿易戰策略的對美政策。自川普1.0政府以來,北京領導人就一直在調整對美政策,尤其在過去三個月中進一步調整了其對美戰略,以預測、應對和盡量減少川普反複無常的政策造成的損害。由於這一規劃,一項旨在鞏固中國大陸國內經濟和外交關係的廣泛努力正在悄然進行。

孫韻認為北京對川普新政府的準備工作大致與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相似。拜登的“投資、結盟和競爭”對華戰略包括投資美國實力、與合作夥伴結盟以及在必要時進行競爭。而北京度過川普2.0四年任期的策略側重於提高中國大陸國內經濟的韌性、與主要鄰國和解以及深化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川普很可能在競爭中取得一些短期勝利,但北京的計劃不僅僅著眼於川普2.0的四年時間。中國大陸領導人堅信,中國注定是要崛起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他們認為,從長遠來看,川普的政策將削弱美國的實力,降低美國的全球地位。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中國希望自己已準備就緒地取而代之。以下是“China’s Trump strategy”一文主要內容。

增強抗壓韌性 

由於預期川普的總統任期將以貿易、製裁和出口管製的形式帶來動蕩,中國大陸推出了刺激經濟擴大國內消費的各種措施。11月8日美國大選後的第三天,北京宣布將在兩年內撥款1.4萬億美元減少地方政府債務(下圖 CNBC)。解決總額約為9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債務這一問題,是大陸中央政府穩定經濟和增強市場信心的重大舉措。一個月後,即12月9日,北京承諾“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 增加政府支出、擴大預算和降低利率。這意味著一個重大政策轉變,從2010年以來實施的緊縮政策轉向經濟刺激政策。12月中旬,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了這些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決定下一年經濟政策的重要政府會議。該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建議包括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其他旨在促進增長的政策。

北京采取此類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川普可能實施的對華強硬政策,近年大陸經濟放緩和政府刺激措施迄今結果不彰也值得北京進行更大規模的幹預。中美緊張局勢繼續尤其是川普咄咄逼人的關稅大棒無疑促使政策製定者下定決心。在12月的公告中,北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負麵影響不斷加深”作為其更新財政政策的動機。2024年12月中國外部環境最顯著的變化是美國(11月)大選的結果。北京推動改革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也是為了開拓國際貿易的新機遇。在11月大選後與美國政策界成員的討論中,中國對話者表示有興趣履行北京和華盛頓於2020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將使中國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他們甚至提出了開始第二階段談判的可能性,該談判將側重於結構性改革,包括解決中國政府與國有企業關係的措施。鑒於北京對此類問題的敏感性,這些談判的進展長期以來似乎遙不可及。但隨著國內經濟放緩和與美國的貿易戰不斷升級,北京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中國大陸也在尋求多元化的貿易選擇。過去幾個月,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的聲明多次提到中國加入《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努力。該協定由12個成員國組成,是繼2017年美國退出後陷入停滯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後的又一項貿易協定。CPTPP成員國必須滿足嚴格的準入要求,而對於中國大陸而言,這需要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北京認識到多邊貿易機製的價值: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能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最大單一因素。隨著各國逐漸脫離世貿組織,轉向CPTPP等替代安排,北京希望確保自己不會被排除在外。隨著川普上台,中國尋求彌補失去的美國市場準入機會,包容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修複外交關係 

北京為迎接川普2.0的到來所做的準備還包括外交領域的努力。在中國大陸所在的印太地區,北京試圖緩和與印度和日本的關係,努力縮小乃至解決彼此存在的分歧。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北京方麵的幹擾,並防患於未然,分化美國可能推動其亞太合作夥伴向中國施壓的努力。改善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關係也是中國增加與CPTPP領導人間關係的一種方式。其中,中印關係的解凍尤其引人注目。10月,中印突然達成協議,在長達四年的軍事對峙後,雙方軍隊撤出有爭議的拉達克邊境地區。川普當選後,中國邀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來北京討論邊界問題。多瓦爾甚至獲準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麵 -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也是一種善意的姿態(下圖 WION)。中國在此次訪問中也向印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包括允許印度國民恢複前往西藏朝聖的通行權、在共享水道上開展合作以及在乃堆拉山口開展兩國貿易。更重要的是,中國承諾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一攬子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北京對新德裏想要達成的一項中印邊界全麵協議是顧左右而言他,因為北京認為爭端繼續存在會增加自己的籌碼。但北京的最新承諾表明,中國大陸政府對一項中印邊界全麵協議的反應似乎正麵積極。

中國也在與日本這個美國在該地區最重要的盟友的關係上取得了進展。2024年9月,北京宣布將逐步取消2023年8月實施的日本海鮮進口禁令。11月,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秘魯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後,中國恢複了日本遊客的免簽入境政策。始於2004年,但在過去七年中一直處於中斷狀態的中日執政黨交流,也於今年1月恢複 - 中國在北京接待了日本代表團。據報道,在那次會議上,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提議石破茂在中國大陸主辦的2025年亞冬會期間訪華。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向澳大利亞示好,於11月底單方麵宣布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國民實行30天免簽政策。

北京的這些接觸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美國夥伴的行動,都是在川普勝選、將再度執政之後發生的。在這之前,中國大陸雖然在2023年新冠疫情後重新開放並逐漸放棄了敵對的“戰狼”外交,中國與印度的邊境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北京對日本向太平洋排放經過處理的放射性廢水提出了嚴厲批評。川普2.0政府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中國大陸著手改善與印度和日本兩國的關係。

貿易替代路線 

中國大陸還一直在擴大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讓大陸商品通過這些國家曲線進入美國市場。關稅和供應鏈中斷使美中之間的直接貿易聯係減少,但隨之而來的是兩國間持續增多的間接貿易 - 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使用了相同的中國材料和零件 – 隻是最終產品在其他國家製造或組裝。北京似乎非常適應這種間接貿易方式的轉變,具體表現在中國大陸強勁的出口在2024年為其帶來近1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下圖 Instagram)。2024年中國大陸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是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其中許多國家實際上是中間商,將自中國進口的材料加工為製成品後再出口到美國。

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陸刻意通過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資促進這些供應網絡的增長。例如,中國對越南的投資在2023年增長了80%,達到45億美元,中越雙邊貿易額達到2600億美元 - 超過了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而中國大陸在俄烏戰爭期間從俄羅斯額外購買了數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經濟學家徐啟元稱,2023年中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達30億美元。中國大陸企業一直十分親睞、並樂於投資那些可以提供進入美國市場的途徑的國家。

盡管直接與美國進行貿易仍然是北京的首選,但在美國的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中國大陸退而求其次地領導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平行貿易體係,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川普有可能決定懲罰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第三方國家,就像他在巴拿馬問題上威脅的那樣。對此,北京沒有明顯、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川普的舉動也未必會損害中國與第三方國家的經濟關係 - 對於受到川普政府懲罰的國家來說,首先考量的是實際經濟利益。事實上,在意大利於2023年12月退出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後,其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係並沒有消失 - 雙邊貿易在2024年還有所增加。對於全球南方的許多國家來說,與北京達成的有利可圖的經濟交易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此外,如果美國的嚴厲措施損害了華盛頓與主要國家的關係,北京可能會從中獲益。

長期博弈 

對川普可能實施的額外關稅或其他貿易措施,北京的工具箱裏有多種可供選擇的回應措施:包括出口管製、對美國公司的製裁、人民幣貨幣貶值、向美國對華出口征收報複性關稅等等。中國大陸將采取哪些措施以及何時采取這些措施將取決於川普的對華政策,尤其是其關稅政策(下圖 Newsweek)。然而,與川普1.0政府期內主要被動地應對美國貿易戰的方式不同,這一次北京在戰術性地回應的同時,還將其納入更大的戰略考量之中。中國希望川普的政策,將有助於與其全球戰略的實現 - 利用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團結國內各利益集團,推動國內有意義的改革,並擴大與美國疏遠國家的聯係,從而加強中國在重新定位的全球貿易體係中的地位。

與2016年不同,北京領導層也知道川普會采取什麽行動。川普在他的第一任期內向北京表明,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川普政府在討論中國共產黨和台灣問題時打破了禁忌,推翻了美中關係不會跌破某個底線的假設。這一經驗讓北京的決策者們做好了認真對待美國政府可能對所有中國大陸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或尋求推進美台關係的可能性的準備。在經曆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雙邊關係的急劇下滑後,中國領導人認為最糟糕的情況也不過如此。實際上,在北京的眼中川普再也不那麽神秘 – 他的不可預測已經失去了出其不意的因素

經過八年的學習和準備,通過在國內投資和與全球南方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北京相信自己能夠承受動蕩的川普2.0的4年總統任期。或許,北京領導人的策略中有一些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中國大陸經濟處於不穩定狀態,產能過剩問題迫使其增加出口,並在世界各地引發阻力。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即使政府積極幹預,其經濟下滑有可能無法逆轉。然而,中國領導人仍然相信,即使中國經濟運轉不佳,川普四年的執政也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陸泛起太大的波浪。北京的政策製定者人預期,如果川普堅持其宣布的政策,如貿易和領土擴張政策,他可能會嚴重損害美國的信譽和全球領導地位。因此,北京將川普2.0的任期視為中國大陸進一步、更快地擴大影響力的潛在機會。從這個角度看,與美國的競爭本身並不是中國大戰略的核心。相反,它是這個大戰略的組成部分:中國崛起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即習近平經常將其描述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北京認為,華盛頓自己的政策將摧毀美國全球霸權的基礎,雖然它會在此過程中給其他國家帶來很多動蕩。因此,北京的首要任務就是渡過川普2.0的四年動蕩期。

* 孫韻(Yun Sun)現為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Director of the China Program),東亞項目共同主任(Co-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 Program)和高級研究員。孫擁有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國際政策與實踐碩士學位,以及北京外交學院(Foreign Affairs College in Beijing)亞太研究碩士學位和國際關係學士學位。

參考資料 

STIMSON. (2025). Yun Sun. 鏈接 https://www.stimson.org/ppl/sun/

Sun, Y. (2025). China’s Trump strategy.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chinas-trump-strateg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