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關係“沒有上限”,除白俄羅斯外,中國大陸是俄羅斯最親密的外交夥伴。的確,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後,中國大陸指責西方對俄羅斯安全的威脅,譴責美國對俄實施的製裁。中國大陸不但未加入西方呼籲的對俄封鎖,而且繼續保持與俄羅斯的正常經貿合作。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發現中國大陸的立場曖昧 -- 重申對主權國家領土完整原則的支持,並呼籲俄烏雙方通過談判解決“危機”。不明確支持俄羅斯對烏行動尚且可以原諒,關於領土完整的說辭可就太那什麽(挺烏傾向)了。可明眼人都知道,人家烏克蘭心心念念的是美國西方。中國大陸對此當然也心知肚明,知道這樣“不偏不倚”的騎牆態度(下圖 medium),可能兩麵不討好,依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原因何在?
答曰:美國因素(下圖 Google Images)。就如現在美國凡事必提中國大陸一樣,中國大陸抱有對美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幾十年來,中國大陸一直在努力恢複自認的亞洲主導力量的地位。作為戰略現實主義者,中國大陸領導人知道美國會抵製中國大陸的崛起,以保護美國作為該地區主導力量的傳統地位。北京確確實實感受到美國處處在打壓中國大陸。北京認為,華盛頓方麵以意識形態和人權為由攻擊了中國共產黨;試圖破壞中國大陸對西藏、新疆和香港等地區的控製;挑動台灣永久脫離大陸;反對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夥同盟友與合作夥伴結成幾乎不加掩飾的遏華聯盟,如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QUARD);並利用關稅迫使中國開放經濟,改變共產黨眼中的成功經濟模式。
盡管有上述美國因素,以及最近在上海和其他城市因新冠狀病毒實施封閉等帶來的挑戰,中國大陸沒有被擊倒,其執政黨仍有信心在2049年中國成立100周年之前建設一個“繁榮、強大、民主、文化先進、和諧、美麗的偉大現代社會主義國家”。在穩步前進的同時,中國大陸認為,美國處於不可逆轉的衰落過程中,將逐漸失去其在亞洲的霸主地位。中國大陸的這種信心部分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即像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必然遭遇金融危機和階級衝突,從而自繁榮的神壇跌落。中國大陸的這種信心部分也是基於其對近代曆史的理解,因為美國所發生的事件似乎的確是像理論預測的那樣在演化。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使中國人的信心大增 -- 先是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對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亨保爾森Henry Hank Paulson)說:“你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老師看起來不太聰明!”接著是被北京視為優柔寡斷的奧巴馬政府;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又放棄了對中國大陸的主要戰略資產——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議(CPP);擊敗希拉裏的川普總統毒化了美國與盟友的關係,並在應對新冠狀病毒大流行中犯下災難性錯誤;2021年1月6日暴徒對國會山的襲擊;拜登總統災難性的阿富汗撤軍;仍在持續的政治癱瘓和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與此同時,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抱怨沒有足夠的船隻來威懾中國大陸,美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30%下降到2019年的24%。(下圖 foundthisweek)
對普京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美國最初表現猶豫不決。不過這場戰爭很快使美國國內形成了共識,加強了美國的聯盟體係,支持了華盛頓將莫斯科和北京視為價值觀和製度對立的觀點。由此,美國有了一個可以對中國大陸施加更大壓力、要求亞洲盟友更多的合作、以及印度應該減少與俄羅斯的經濟聯係的正當理由。更妙的是,美國對台灣的防務承諾也變得更急迫和更理所當然。中國大陸發現,俄烏軍事衝突至少暫時扭轉了美國的衰落進程。
在美國形勢看漲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的戰略重點無異是避免做任何會中斷美國衰落進程的事情。一直以來,美國真誠的告訴中國大陸什麽是正確和合法的,什麽是符合中國利益的,以及不接受美國忠告的後果。現在,美國又從道德的角度分析不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和遵守西方對俄禁運給中國大陸帶來的利益。可在北京眼中,這既體現美國霸權亦是美國設下的陷阱,是美國極其虛偽地希望削弱乃至分裂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關係。(下圖 SCMP)
北京顯然對此深信不疑,並在努力行動來遏製美國霸權及鞏固和加強與俄羅斯的實質性夥伴關係。毫無疑問,俄烏軍事衝突已經使俄羅斯分量大大減輕 -- 它的軍事力量正在退化,它通過能源銷售對西歐的影響力正在消失,它的外交信譽受到質疑。中國大陸不欣賞莫斯科對國際局勢、烏克蘭抵抗力、歐美對烏支持以及自身軍事實力的錯誤估計。中國大陸戰略家也不喜歡俄羅斯正在損害其與烏克蘭的貿易關係。然而,除非普京政權垮台,即便是衰落後的俄羅斯也會是中國大陸抵製美國霸權的一筆財富。中國不會放棄其主要戰略夥伴,因為中國大陸戰略家是現實主義者,他們知道必須生活在他們發現的世界,而非他們希望的世界。
即便視俄羅斯為戰略合作夥伴,中國大陸也並未加入普京與西方的對抗之中。中國大陸戰略家們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他們的策略傾向於讓中國大陸逐漸(和平)崛起,美國逐漸衰落。這樣,就可避免與美國正麵硬剛,避免美國對中國采取徹底的遏製政策。於是,在美中關係極度緊張的2017年4月,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說,“有一千個理由可以使中美關係取得成功”,或者2021年11月他對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說,“推動兩國各自發展,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需要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中美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國大陸希望美國及其盟國保持冷靜是一項很難實施的戰略,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不僅在華盛頓,也在世界其他許多國家,都還十分有限。有鑒於此,北京竭力與普京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保持距離,至少在表麵上如此。這樣一來,美國和西方對中國大陸的反感就不那麽激烈,對中國大陸進入西方市場、資本和技術的抵製也會相應減輕。(下圖 asia news)
正是基於這些複雜的算計,中國大陸在言辭和行動上都處於中間位置。一方麵,她指責是美國將普京置於他需要捍衛俄羅斯安全的境地,讓“合作無上限”的朋友感覺良好。另一方麵,北京要求結束戰爭並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讓西方和烏克蘭也無法指責。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在不違反國際製裁的前提下,繼續與俄羅斯進行有利可圖的貿易(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交易)。
美國決策者似乎理解這一謹慎的戰略,並願意接受它。3月18日,拜登在與習進平的視頻會議上,要求中國大陸繼續堅持不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默許了中國大陸追求中間的立場。在當下烏克蘭戰場局勢膠著的微妙時期,美國希望的是分而治之,而非將中國大陸完全推向俄羅斯。可以預料的是,隨著俄烏衝突和歐洲事態的發展,中國大陸幾乎肯定仍將袖手旁觀。這樣的話,當衝突的塵埃落定時,中國大陸希望恢複其與俄烏雙方的“融洽”關係,在經濟貿易方麵保有優勢地位。(下圖 The Economic Times)屆時,美國西方是否對華繼續溫良恭儉讓,那可就由不得中國大陸了。
對美國霸權的憂慮讓中俄兩國走到了一起,兩國關係似乎歲月靜好。兩國領導人在今年2月俄烏衝突前的最後一次麵對麵會談中稱,雙方的合作“沒有上限”。事實上,俄中關係並非表麵上那麽親密無間,友好的下麵也不乏暗流。譬如,俄羅斯對中國大陸在台灣和南海的主要安全問題不感興趣,中國大陸也不關心俄羅斯在東歐的主要安全問題及可能的西方東擴。盡管兩國在2008年就解決了遺留的最後一樁邊界爭端,但中國大陸並未忘記俄羅斯曆史上通過侵略獲得的中國領土,俄羅斯仍然長期對中國工人可能湧入人口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憂心仲仲。明麵上兩國在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中共同製定安全政策,私底下卻為增加各自在上合組織四個中亞成員國的影響力而你爭我奪。中國大陸確實在繼續從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雙方在價格上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這些對美國西方來說,都是潛在的機會。
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戰略大師都明白,國與國之間,永遠隻有利益。這千真萬確。
參考資料
Bennett, B. (2022). How China’s Response to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Could Upend the World Order. TIME. 鏈接 https://time.com/6158146/china-russia-ukraine-biden/
Feng, E. (2022). In phone call, China plays a balancing act over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npr. 鏈接 https://www.npr.org/2022/02/25/1082996885/in-phone-call-china-plays-a-balancing-act-over-russias-invasion-of-ukraine
Martina, M. & Nichols, M. (2022). Analysis: China's balancing act over Ukraine offers Washington a subtle 'win'. REUTERS. 鏈接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s-balancing-act-over-ukraine-offers-washington-subtle-win-2022-04-07/
Nathan, A. (2022). 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 Foreign Policy. 鏈接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6/04/china-ukraine-decline-russia/
能解釋一下是什麽錯誤嗎?
美國則正相反, 肯定是希望世界越亂越好 -- 但有個限度,沒有亂到足夠威脅自己的利益 -- 混亂的世界可以防止, 至少減緩美國的衰退。任何戰爭對美國都是好事 -- 除非是那種讓美國深陷其中的戰爭。
而因為中國如今可以用人民幣進口能源,所以金融儲備中的美元部分就不需要用於進口能源,可以用在其他方麵,比如可以用人民幣貶值的方式割羊毛,客觀上等於印票子而不會發生通脹問題。而中國三萬億外匯儲備中有一萬億是美元,能引幾萬億人民幣而不會導致通脹。
因此這場戰爭其實就是中美的代理人戰爭,可能不是中國主導的,但確實讓中國獲得最大利益。
尤其是如今中國美國不對付,美國對中國極限施壓,這種局麵下,你覺得中國應該反對俄國發起戰爭?
凱子啊?二戰前期美國並不討厭德國發動戰爭,因為可以獲得大量歐洲資金和各種經濟資源,美國甚至願意完全取消陸軍來滿足德國的安全感來拉攏與納粹德國的關係,國會僅僅因為兩票而沒有通過。
這就像當年小羅斯福當時評價古巴著名的最殘暴的獨裁者巴蒂斯塔,He is a bastard,but he is our bastard。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歎中國的國運實在是太好了,當年克林頓後期美國製定了打擊中國的決策,馬上就發生了911事件,美國不得不轉移注意力。如今川普時代定義了中美對抗的政策,就出現了烏克蘭戰爭,美國也不得不轉移注意力。
客觀上都是給了中國更多的時間發展,在幾年內中國超過美國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屆時美國再也沒有能力打壓中國。
因此,對於中國來講,當然是希望這場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反正因此而導致的糧食和能源短缺都與中國無關(中國去年購買了全世界糧食市場上60%的糧食,而中國人口隻占世界20%,因此具有巨大的積累。如今又可以用人民幣從中東和俄國進口廉價能源。拜登馬上就要去沙特訪問,去見被他稱為國際賤民的沙特太子,身份上已經是很尷尬了。就是因為石油美元地位不保了,不得不對討厭的人低頭求助)。
這場戰爭會延續到至少今年底,因為普京是一定會影響美國中期選舉。一旦民主黨失去任何一院,拜登就成為跛腳總統,失去製定法律的能力,那麽俄國在這場衝突中受到的西方壓力就會大大降低,贏得戰爭就是必然的。
中國當然也是利多,二戰後,中美俄三國,任何兩國的合作都會讓第三國難受,甚至很難過下去,如今俄國不得不依賴中國,因為以中國俄國經濟體量的對比,中國可以很容易讓俄國能維持經濟,隻需要增加對俄國能源進口就是了。中國是俄國能源最大出口對象,遠超俄國對歐盟的,但俄國能源在中國能源進口量的比例並不高,大頭是來自中東,因此中國具有巨大的進口俄國能源的空間,少從中東進口就是了。如今普京平均每天有至少10億美元的進項。
在中美俄之間,無疑中國目前處於優勢地位,用物流和關稅製約了美國,用能源進口量製約了俄國。
騎牆算什麽?習近平的所謂中俄合作無上限的說法,其實等於是聲明,美國並非不知道中國對俄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但不能說破。就與俄國明明已經大量俘虜了北約國家軍人,但也不說破北約實際上參戰一樣,不撕破臉才有回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