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百年間兩次痛失中國 川普何為(下)? 文:格致夫 本文前兩部分回顧了中美關係在過去100年間的兩次重大失誤——美國兩次痛失中國。回顧曆史的要義在於關照現實,這個最後部分的落腳點自然是當下。按照前兩部分的思路,我們是否可以提出,川普時代的美國第三次“痛失”中國論呢? 答案是否定的。時移世易,今日之中美關係,已經不宜用誰失去誰來看待,判斷基礎早就不同於過往。在某種意義上,美國已不再具備“失去中國”的資格——美國對華為所欲為,而中國隻能被動接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
(三)川普客觀上正在挑起世界新版冷戰 究竟如何看待今日中美之爭?海外華語圈太多人將其歸結為習近平過於強勢,中國過於張揚,不明智地丟掉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方針!很遺憾,這隻是一種浮於表麵的淺層認知。事實是,中國已經是“房間裏的大象”,華為就是一個具象化例證,中國又能如何韜光養晦? 川普發動貿易戰,並一步步“擴大化”至中美全麵對抗,甚至上升到兩個不同民族、兩種不同文明衝突!其根本原因與習近平是否強勢無關,與中國是否過於張揚無關。如果說中方有什麽錯,其關鍵“錯誤”就在於中國發展太快,崛起勢頭太猛!這令美國人不爽,其更年期式敏感得出的誇張結論是,中國威脅到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美國之前,“日不落”大英帝國曾雄霸世界遠超一個世紀;二戰後崛起的美國自然想獨霸世界同樣久遠(如果不是更久遠的話),奧巴馬就曾直言不諱:美國要再領導世界一百年! 怎奈美蘇爭霸落幕後,美國獨霸世界才剛剛30年光景,中國居然就迅速崛起了!美國人當然心有不甘。其過敏判斷很快就體現在了川普政府一係列重大政策轉變中。 美國對華關係的戰略轉型——涼戰 ——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白宮發布了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基於“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強調了“四個核心國家利益”,包括:保護美國人民和國土安全、促進美國繁榮、以力量求和平、以及增加美國影響力。 報告中,稱中國為“修正主義大國”,並定位為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而川普在報告公布之時的演講中申明,自己始終將“美國優先”作為基本準則;“無論你喜歡與否,這份戰略報告表明了我們已經進入競爭的新時代。”與誰競爭?當然是報告中33處提到的中國! —— 2018年1月19日,美國防長公布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新《國防戰略報告》,其中把中國列為頭號戰略對手(俄羅斯退居第二位)! —— 1月30日晚,川普在國會發表任內首份國情谘文,再次明確將中國劃入對手行列,並強調,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是全方位的! —— 2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核態勢審議報告》,仍以更年期式的敏感揣測中國發展意圖,渲染中國核力量威脅。與上述報告基調完全一致,將美國同中俄的“大國競爭”定義為美國的首要核安全威脅! —— 8月3日,川普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一項要求是,美國政府要製定一個“全政府對華戰略”(a whole-of-government strategy on China),意味著美國政府需動員所有資源與中國進行全方位競爭! 在過往幾十年裏,美國兩黨幾乎曆屆政府都將中國視為有限合作夥伴或利益相關者,絕少用“競爭者”或“對手”來形容中國。而上述報告、法案和國情谘文表明,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在其執政一年後,即完成了從對華“接觸”戰略到中美競爭戰略的轉型。無論其主觀願望為何,客觀上,川普政府正在挑起一場新版冷戰——涼戰! 北約與華約之間的冷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以互聯網為特征的信息時代,過往的冷戰模式不會再次簡單重演,有美國學者近年來發明了“涼戰(Cool War)”這個新概念。與冷戰追求在潛在戰爭中獲得軍事勝利為主要目標不同,“涼戰”以先進科技為基礎,主要運用網絡戰、經濟戰、政治與文化戰等多層麵全方位手段為模式。“涼戰”雖無武力介入,但仍比“冷戰”要熱一些,雙方可不間斷地采取多種行動,從各方麵削弱競爭對手。涼戰甚至可無限期進行,而並不引發熱戰。 而川普入主白宮以來的表現,時時處處展現的正是典型的涼戰思維和邏輯!一言以蔽之,中美之間鬥而不破的“涼戰”才是未來中美關係的常態化模式。美國尼克鬆時代的國務卿基辛格老先生說得很明確: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 這一戰略轉變,折射出美國人對今日中國認識的焦慮與不安,亦包括對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信心明顯下降。 川普的“美國優先”原則所體現的單邊主義,以及這位特立獨行總統我行我素的作風和突兀行動,令美國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引發包括其長期盟友在內的側目,如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就首次將美國表述為與中俄並列的歐洲全球對手之一。 蓋洛普谘詢公司一項民調結果顯示,2017年,在134個國家接受訪問的民眾當中,隻有30%的受訪者對美國的領導地位表示讚同,這是十幾年來該項數據的最糟比例。這類反饋信息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美國更年期式焦慮不安和不自信。 正如《紐約時報》日前一篇評論所指出:“過去一年來朝向反華的轉變,更多的是美國的焦慮而非中國的行為誘發的。後者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新的東西。新加入的是川普總統,他帶來了專門針對中國的敵意,並促使美國的政治階層開始尋求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新目標。” 中美彼此認知的錯位 中方一再宣稱,中國是現存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始終奉行和平發展路線,願意充當“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更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方理念。 而對於中美關係,習曾說:“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大國”,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搞好中美關係,沒有一條理由搞壞它。中方一直希望美方摒棄冷戰思維,雙方不衝突,不對抗,彼此成為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中國的外交政策及一係列中國方案,旨在解決全球治理體係中的公共問題,並非為了謀求一國權力,更不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但深陷更年期式思維和邏輯,川普政府顯然不願按照中國人的理念看待中美關係,他們認為雙方不是合作共贏的關係,而是此消彼長的零和競爭關係,中國一直在占美國的便宜,甚至渲染為對美國進行“經濟掠奪”! 英國《金融時報》曾有一個精妙評論:美國總統隻考慮眼前,而中國領導人則為今後數十年打算;川普盯著鏡子,而中國人拿著望遠鏡。 除了過於敏感,美國人還有長期形成的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優越感與固執。在他們的視角中,中國至少有三點不能接受:一是中國至今不肯完全接受西方價值觀;二是中國不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三是中國這個百多年來的貧弱大國,居然開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這是對美國霸主地位的挑戰!基於這種敏感加優越感思維所獲得的認知,進一步加深了美國人對中國的挫敗感和不信任。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映像全錯了嗎? 公平地講,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映像並非全然沒有道理。任何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核心利益,從而形成不同的內外政策,中國也不例外,這是一種由自身發展趨勢所驅動的自發改變,或者說是一種邏輯必然。 美國皮尤調查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的比例竟然超過了美國!而世界上一些國際組織、機構、智庫和學者也渲染此類論調者並不罕見,甚至中國也有個別學者(如胡鞍鋼)認為中國已超越美國!這就足以令歐美一些人對中國產生不實幻覺。 美國人也就更有理由覺察到中國的“野心勃勃”。在今日華盛頓,美國朝野和兩黨不同立場者,在應對中國問題上罕見地形成一定共識,就很說明問題。其實,早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就針對中國做出了“重返亞太”的戰略大調整,川普政府則進一步推出了“印太戰略”。 中國近年來不斷充實的“一帶一路”規劃,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公共產品,也包括對內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等,客觀上似乎形成對美國及其所領導的國際體係的挑戰,前提當然是他們“忘記”既有國際公共產品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美國和西方的高科技規劃,諸如“德國工業4.0”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成為其“主要威脅”,倒也不難理解了。何況,中國未來是否永遠都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維護者,中國是否永遠不稱霸,確實誰也無法證明!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拿亞投行說事兒者,沒幾個人清楚,中國在已經存在的亞開行中的份額隻有6.45%,遠低於日本的15.65%!類似的不合理現象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中普遍存在。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僅占4.42%(日本6.84%),美國高達15.85%;美國在IMF的投票權重更達16.77%,而中國僅占6.07%。這足以解釋為何中國需要另起爐灶。 中國會成為美國霸權挑戰者嗎? 美國人對中國認識有合理的一麵,並不意味著其所有推論都是正確的。如果說,美國前兩次痛失中國,根本原因在於當年華盛頓對中國的輕視和對國共紛爭形勢的誤判,不幸的是,川普政府目前所為同樣基於對中國的誤判!一方麵,不僅誇大了中美貿易對美國的負麵效應,更誇大了中國對美國的現實挑戰,尤其誇大了中國對美國霸主地位的可能威脅;而另一方麵,美國又低估了中國的“特色製度”抵禦外部幹涉的能力,以及中國這個民族的韌性! 中國在很多方麵正在趕超美國不假,包括製造領域高科技板塊之外的絕大部分產品的產能,也包括中國的市場規模,就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GDP總量,超過美國也隻是時間問題(按PPP計算已經超過)! 但是,中國這類超越並非構成對美國的威脅,這首先是人口基數決定的。在人均意義上,中國落後美國還太多太多!例如,中國的人均GDP隻位於世界第90位左右,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大約五分之一! 而就美元地位而言,在今後相當長時期,美元仍將處於全球絕對霸主地位。盡管有歐元的分庭抗禮,2008年以來,美元在全球資本流量中的比重不降反升,從2008年的60%升至75%。至於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僅1.12%而已,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更主要的因素是,中國文化決定了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不具有威脅性。在筆者日前所發《中美之間“文明衝突”?必須讚同!》一文中,有一個基本觀點: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足夠強大的文明不曾、也永遠不會威脅其他文明,那隻能是中華文明。曆史和現實都在反複證明這一點。 中國傳統文化對於與異族交往這件事,雖然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類夜郎自大思想,但數千年來奉行的哲學和邏輯則一脈相承,主線都是建立在儒家“和文化”基礎上的德治加威權。 國家間交往崇尚仁和禮,講究和為貴,同時兼濟天下。這一國際交往中的中華文明可歸結為“德治文明”,今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是這一主線的延續。重點在於,中國文化(至少是後期)中就沒有國強必霸,欺壓弱小的基因! 21世紀的今天,就國際交往而言,中國古老的“德治文明”已經合乎邏輯地發展至現代“公權文明”,即在國際交往中,中國所追求的最高權威隻能來自公認的最高國際機構(如聯合國)和國際法,而非美國這樣的一個霸主——足以把聯合國玩弄於股掌。 如果說,中美之間是兩種文明的衝突,那就是美國踐行的“霸權文明”與中國追求的“公權文明“之間的衝突。不幸的是,這兩種文明之間的衝突,確實具有不可調和性! 美國政界對華鷹派代表人物之一、白宮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一個月前表示,川普總統簽署的封殺華為等中國公司的行政令比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重要十倍! 可見,中美目前的博弈絕非單一的貿易戰這麽簡單,而是美國人致力於全麵遏阻中國在任何方麵對美國形成優勢!中美關係今後的呈現,也就隻能是全方位的涼戰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韜光養晦方針的提出者鄧小平再世,也不可能改變美國人的想法! 最後,來回答標題中的那個問題,川普何為?他正在按下中美涼戰的按鈕。
|
硬生生要將之往後拖,千方百計將世界讓位給中國,
大夥兒別忘了說聲多謝!
美國的恐中仇中除了意識形態和大國對抗的原因外,軍工利益是共和黨更為關切的。而推動川普上台的民粹主義則放大對中的種族和文化對抗氣氛(這對此地華人威脅甚大)。中國曾經看好川普“務實生意人”明顯是誤判。而民主黨對華除了較為看重意識形態外更加出於機會主義。明顯的例子是拜登,先是表示中國的威脅被誇大,過幾天又發出抗中的言論。
美國還是有可能再次“失去中國”,即失去G2的前景。美國不像當初的英國殖民主義必然衰落,而是可以與中國和平競爭、長期共同繁榮。中國14億人GDP超過美國有什麽奇怪?科技屬於整個人類,哪國獲得進展都應該樂見。貿易談判爭取平衡沒錯,但應該盡可能降低對經濟的衝擊,避免激烈衝突。拜登的前一次對華言論是正確的。美國應該有自信足夠強大,不必靠遏製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