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會議長的艱難選舉過程表明美國政治正逐步偏離航向

(2023-10-26 09:14:02) 下一個

國會議長的艱難選舉過程表明美國政治正逐步偏離航向

美國的政治體製是三權分立:在國家或聯邦層麵分為最高法院,國會(包括參眾兩院),和總統(白宮即政府)。其中,美國眾議院議員是所有選民的代表,因為他們是從全國各個選區中由選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從而代表所有美國公民。絕大多數議員由民主黨和共和黨黨員組成,雖然其黨員身分可以自由轉換,從一邊到另一邊,或者成為獨立議員而不屬於任何一黨,而真正轉變的議員也是極少數,所以眾議院的議員黨派分布基本上代表了美國公眾的政治傾向。眾議院必須選出一位SPEAKER,也就是眾議長,管理眾議院的議事日程及代表眾議院做重要決定,包括審定聯邦開支,對外宣戰等,同時因為是緊急情況下第三順位總統繼承人而顯得尤為重要。

眾議長的選定采取過半當選,因為議員基本上依黨劃線站隊,所以眾議長也是多數黨那邊的議員被提名並當選。議長可以被罷免,以往的規則是一定數目的議員提出不信任動議,然後全體投票且同意的議員數超過一半才被罷免。上一任議長凱文麥克阿瑟在其長達十數輪投票後才艱難當選的過程中把規則的第一部分給修改了,變成了隻需要1位議員提出動議就可以進行罷免投票。幾個星期前,他因為強硬通過白宮的臨時預算而沒讓聯邦政府關門為共和黨內的極右派極度不滿,被提出不信任動議並進行了投票,在所有民主黨議員及10來位共和黨議員的同意下過半數而被罷免,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通過投票而被罷免的眾議長,美國聯邦三權中的一權也暫時停擺。20多天來,幾位共和黨的候選人輪番上陣,其中不乏前總統川普的鐵杆喬丹,卻都在公開或共和黨的閉門選舉中沒通過。在國內及國際的形勢逼迫下,昨天終於選出一位新議長。別的不談,選出新的領導就好,可以重新做正事。

然鵝,這兩位議長的選舉罷免及再選舉的過程卻大體上顯示了美國的政治正較大幅度地偏離航向。美國的兩黨政治體製決定了兩黨相互之間政治上你死我活的鬥爭,自上而下的各級選舉體製需要候選人之間相互攻擊,許多時候不惜造謠攻奸,從而通過抹黑對方拉到足夠的選票當選,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依靠內鬥而形成的領導體製。因為內鬥,使得兩黨各自形成了政治上對立甚至勢不兩立的鐵杆支持者,分別占總選民數的25-30%,這些鐵杆支持者無論什麽時候都隻會投票給本黨的候選人。剩下的40%選民中有一半多遠離政治,基本不投票不關心,隻有不到一半的中間選民會看情況投票,成為美國政治走向的搖擺決定者。也就是說,美國的兩黨選舉體製的搖擺性取決於這部分選民的比例,當這個比例大於總選民數20%的時候,他們可以從比較冷靜客觀的角度選出相對更好的候選人,讓美國政治這條大船的航線正常搖擺而偏離航線不大。低於這個數字後,表明政治的航向更多地由兩黨之間的內鬥決定,也必然加劇。這樣,兩黨之間相互扯皮抵消掉大部分的能量,國家也逐漸向一個方向嚴重偏離。

這個偏離的過程似乎從川普總統上台那天起就開始了。川總深諳政治鬥爭之道,即使目前各種官司纏身,有的被判決有罪之後,卻仍然是共和黨內最受歡迎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這幾年來不停挑起的兩黨及社會的對立情緒,已經把不少中間選民要麽拉到己方或推向對方,要麽變得厭惡而遠離政治,根本上把美國的政治態勢變得更加對立撕裂。

不過美國的政治立國之本就是鬥爭,內鬥其樂無窮,挑動外鬥獲利無限,隨便放棄也不那麽容易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