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州與海洋之舟

出生在饑餓年代,中小學混在文革,趕上改革開放並參加了高考,以治病救人為本,而立之年來美國奮鬥。是個不算失敗,但也難稱成功的父親和丈夫。
正文

摩洛哥拾趣(二):山羊上樹與液體黃金

(2019-03-10 20:49:15) 下一個

2月23日一早,我們的旅行車從Marrakech出發,沿摩洛哥公路R207,向海濱小城Essaouira馳去。經十天旅行後,略微疲憊的我漸入夢鄉。突然,我被一陣雜吵聲驚醒,順著導遊的指引,看到右側窗外離公路不到百米的荒地上,有棵大樹上站著一、二十隻山羊!下車近看,山羊昂首挺胸,穩穩當當站在樹枝上,或眺望遠方,或踞高臨下望著我們這些忙著拍照的芸芸眾生!這就是曾被USA TODAY譽為15種自然奇觀之一的“山羊上樹”!

 

摩洛哥R207路旁的“山羊上樹”

同一棵樹背麵的阿甘果

 

美國CBS報道的“山羊上樹”和阿甘果,阿甘油

 

筆者曾在黃石國家公園中看到過山羊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但山羊上樹確是第一次見到。以前聽郭徳鋼和於謙的相聲“羊上樹”,也隻當是“逗你樂”而己!但在摩洛哥這個神奇的國度,“山羊上樹”卻在每天上演著。

 

為什麽摩洛哥的山羊要上樹呢?即是環境使然,也有利益驅動的人為因素。

 

環境使然:摩洛哥南部由於受撒哈拉沙漠的影響,氣候幹燥少雨、土地貧瘠、缺少植被,隻能生長一些耐旱耐高溫的灌木。其中就生長著一種當地獨有的樹種Argania,簡稱Argan ,來自於當地柏柏爾人的稱呼。中文音譯為“阿甘”。這與奧斯卡影帝Tom Hanks主演的電影“阿甘正傳”的“阿甘”同名,但此“阿甘”非彼“阿甘也。阿甘樹每年4月開花結果,但直到次年6-7月果才成熟。阿甘果皮厚核硬。阿甘樹葉,特別是阿甘果皮是缺乏植被荒漠中山羊難得的美食。所以,在阿甘果成熟季節,山羊吃完站起來夠得到的阿甘果後,就攀上阿甘樹吃高處的。久而久之,山羊就長了上樹吃阿甘果的本事,並習慣成自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自然生長的阿甘樹,盡管可高達10米,但主幹相對較短,且有不同程度的斜生;而阿甘樹枝多橫生,這也有利於山羊的攀爬。與其說這是摩洛哥山羊與生俱來的能力,倒不如說是為適應環境而獲得的技能。其實,英國和瑞典的科學家就研究發現,山養是聰明,學習能力強的動物。經適當馴練,它就可以完成比較複雜的工作。這可為筆者的推測提供了佐證。

 

人為因素:過去數百年來,當地柏柏爾人就發現,使用傳統方法製作的阿甘油,即有獨特的果仁香氣,又可用來製做美食,護膚美容和治病。由於阿甘果皮厚核硬,如何去除厚厚的果皮和果核中堅硬的果殼就成為了製作阿甘油的第一道難題。柏柏牧羊人發現,山羊吃了阿甘果後,隻能夠消化外層的果皮,果核則太硬不能被山羊消化而排出體外,隻要跟在山羊後撿拾去了皮的果核就可以省去人工去除果皮的煩惱。為獲得更多的去皮果核,柏柏爾牧羊人就人為的引誘或驅趕山羊上樹吃阿甘果。山羊也就成了阿甘果的天然“去皮機器”。據說柏柏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靠放羊為生的窮小子,卻靠阿甘油發了財。但成了財主後,這個年輕人仍每天放羊不止。好奇的鄉鄰們不解,就偷偷跟在年輕人後麵觀察,最終發現這個富了的年輕人主要是為了檢拾山羊排出的阿甘果核。隨後,大家就仿而效之,傳說也就成了今天的現實!

 

過去,柏柏爾牧羊人認為,阿甘果核是隨山羊糞便排出的。這與南美洲的貓屎咖啡有些相似,隻是沒有貓屎咖啡在貓腸道裏的發酵過程。現在有些介紹文章中也還采用這種說法。但摩洛哥的近鄰,西班牙科學家觀察和研究後發現,果核主要是從羊嘴裏吐出來的,隻有極少數是從糞便中排出的。山羊與牛一樣,都是反芻動物,在進食一段時間後,就會將胃中半消化的阿甘果返回嘴裏再次咀嚼,而最後過於堅硬的果核則被山羊直接吐出,成為阿甘果的“天然去皮機器”。另外,由於山羊是遊動的動物,飽食數小時後排出的阿甘果核也起到“播種”阿甘樹的目的。這也許在荒漠之地上自然擴大阿甘林十分重要。

 

當今,靠山羊上樹、吃果吐核來獲取榨油所需的阿甘果仁,以滿足人們對阿甘油越來越多的需求己變得不可能!“山羊上樹”也早己成了當地柏柏爾人吸引遊客,增加收入,即“旅遊經濟”的一個部分。為此,牧羊人會引誘,有時會強迫山羊上阿甘樹,以便從每個拍照的遊客身上收取1美元或1歐元或10個DL(摩洛哥當地的錢)。摩洛哥人均GDP約9000美元,而50%的GDP來自於第三產業。而旅遊業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山羊上樹”己成為世界各地遊客不可錯過的獨特景觀。

 

阿甘樹,學名為Argania spinosa,是一種多刺的常青樹,可長成10米之高,樹冠可達70平方米。這種樹主要生長在摩洛哥蘇斯河平原,小阿特拉斯山和西南部的阿拉拉斯山脈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維基百科介紹說,此樹是距今6500萬年到260萬年第三紀(指地質時間。人類及當今的絕大部份動植物均屬第四紀)的孑遺物種。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熊貓、銀杏和水杉也是第三紀常見的孑遺物種。阿甘樹自種植起40到60年後才能結果。我們常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隻有阿甘樹是「前人栽樹,後人摘果」,是前人送給下一代人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阿甘樹生長緩慢,質硬,但據稱其的生命周期卻能達450年之久!所以,有“摩洛哥鐵樹”之稱。由於近幾十年的過度放牧和砍伐,阿甘樹森林麵積減少超過了三分之一。為此,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阿甘樹列為世界遺產類別,並將阿甘樹林區列入世界稀缺和瀕危生物圈保護區名錄。摩洛哥政府也加大了對阿甘樹的保護,頒布相關法律,規定在阿甘果生長期,不得在林區放牧山羊和采摘果實,直到成熟。據導遊講,砍伐一棵阿甘樹,要被罰款1000美元。

 

阿甘樹根係發達,即可深入地底去尋找水源,也能防止荒漠中的水土流失,使當地多種生物在幹旱高溫下的生存成為可能。所以,阿甘樹也被稱為“生命之樹”,是荒漠中萬物的生命之源。阿甘樹還有一特殊潛能,即“休眠”。所謂的休眠,就是阿甘樹在幹旱季節的時候會停止生長和新陳代謝,直到雨季來臨後才重新生長。阿甘樹可真是植物界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

 

采用傳統方法製成的阿甘油被譽為“液體黃金”。它是上海世博會中摩洛哥的鎮館之寶!之所以成為鎮館之寶和液體黃金,不僅是因為它身份特殊(第三紀孑遺物種,種植後40-60年方可結果,450年的生命周期,荒漠中的稀有植物),是摩洛哥獨有的樹種,而且其榨取過程費工費時、產量小,但營養價值高,是公認的天然養發美容護膚品。阿甘油中維生素E含量是橄欖油的兩倍;其Omega 3和Omega 6等不飽和脂肪酸占80%,是比橄欖油更好的抗氧化劑。采用傳統方法,需一個柏柏爾婦女花12個小時用石頭敲開相當於五棵阿甘樹的果核,才能收集到足夠榨取一升阿甘油的果仁。

 

傳統上,阿甘油由柏柏爾婦女全手工製成。現今,多由稱之為“婦女合作社”榨取。社團雇用離異或喪偶又有家庭責任或負擔如養家糊口的婦女。社團為這些婦女提供食宿或支付報酬,或兼而有之。近年來為增加阿甘油的銷售,合作社也雇傭年輕貌美的女性專門負責宣傳、推廣和銷售。作為GATE 1 的合作夥伴,導遊帶我們參觀了名為“MARJANA”合作社及阿甘油手工榨取的全過程。柏柏爾婦女將完全幹的阿幹果放在比較大的石塊上,用一塊小石頭砸開幹枯堅硬的果皮取出果核;再轉到下一個婦女,用同樣的辦法砸開堅硬的果殼取出果仁;果仁經短暫烘烤出果仁香味後,放入石磨中加少量的水研磨成糊狀;然後手工擠壓出阿甘原油;最後經沉澱等步驟後製成金黃色、醇厚、帶有特殊果仁香味的阿甘油。近年由於歐美對具有天然美容功效的阿甘油需求大增,許多地方已改為機榨,即增加了出油量也廷長了阿甘油的保存期。當然也為摩洛哥增加了收入。去年阿甘油出口為摩洛哥約賺取了6500萬美元。

 

如果說椰棗,是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中旅行者的生命之源,那阿甘樹就是這片土地上萬物的生命之源!

阿甘果(來自網絡)

Marjana婦女合作社入口處的巨大Logo

導購小姐與玲琅滿目的阿甘油及阿苷油產品。導遊小姐介紹的眉飛色舞,幾個遊團的幾十名女性遊客,無論青春少女,還是資深美女,個個仁德之心爆棚,更何況也是為自己臉上貼“金”,所以立即掃貨排隊交錢。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買”。

柏柏爾婦女用兩塊石頭敲開果皮,取出果核(這裏是允許排照的。在摩洛哥未經許可,不得隨意拍照他人,特別是婦女)

敲開果殼,取出果仁

石磨研磨及手工擠出阿甘油

剛榨出的阿甘油原漿(左);沉澱等處理後的純阿甘油(右下);加了蜂蜜的阿甘油(右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