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流浪漢在網上火了,據說他談吐不凡,是國學大師,其氣質不可模仿複製,就連鳳凰這樣的著名媒體都去采訪他了,俺按耐不住好奇心,很認真的去搜索了一下他的視頻,期待能發現一個被埋沒了的天才,欣賞到飛揚的文采,獨特的見解,縝密的邏輯,淵博的學識,去好好學習學習,長長見識。
可我很沮喪,真的沒有看出,真的沒有。
他好像就是拿那些高大上的書名,嚇唬沒時間看書的忙碌百姓,其餘就是很一般的見解,當然有些道理,但實在算不上什麽思想火花,比如那個孔子不讓老婆賣草鞋,是啥不想與民爭利的高論,賣草鞋有那麽大危害嗎?孔夫子有那麽矯情嗎?那你吃飯是不是與民爭食啊。
唉,他的“氣質”和“才華”,可能是那身流浪漢衣服襯托出來的吧,去理個發洗個澡換件衣服,他的那些嘮嘮叨叨,就和街頭巷尾的喝茶大叔遛鳥大爺的聊天沒什麽兩樣了。
他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穿著又髒又破的長衫,到處告訴人家茴字有四種寫法,他講的是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讓人同情,可也溫和的批判了他們的迂腐無用和不切實際,這種誇誇其談的國人,在我們的曆史長河中真是綿綿不絕呀,比如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比如那個語出驚人的胡什麽鋼,比如最近的國學大師,還比如俺以前有個老領導,發個工作電報,也要引用李清照的詩句,反正是花公家錢唄。
說到這裏我又有些不忍了,把對沉積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詬病的批判,加在這個可憐的小人物身上,過於沉重了吧,畢竟,他的流浪,是生活所迫,失去了工作,又沒地兒住,2000多的工資,在大上海,是不夠租房子娶媳婦的呀,再說他對撿破爛從小就有些悟性,不太抵觸,於是走上了拾荒謀生這條路。
幸虧他喜歡讀書,流浪的生活,沒有了工作壓力,沒有了雜事纏身,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閱讀各類書籍,對書中世界的享受,使得慘淡的人生,有了一些樂趣,不過離大師還差的遠呢。
可是,可是,我還是覺得,他要真的自尊自愛的話 ,還是應該去理個發洗個澡換件衣服,再去麵對公眾,麵對鏡頭,最起碼。
他不該去刻意扮演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