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一則故事覺得很有意思,一對五六十歲的河南老夫婦,住在女兒家好幾年,給女兒看孩子,這期間幾乎天天吵架,後來孩子們要上幼兒園了,他們不得不搬回自己家,可大媽已無法麵對感情疏離的丈夫,決定駕車出逃,從去年九月份開始離家,至今還在外麵逍遙快活。
好啊!一人一車一帳篷,三十六計走為上,道路漫漫何所懼,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怎樣的一個女中豪傑啊,又是怎樣的浪漫之旅?
帶著對這個女人的好奇,我開始去搜索她的視頻和報道,想看看這個幹了半輩子家務的下崗女工,是怎樣一路南下,西安,成都,西雙版納,海南,她看到的是怎樣的風景?有怎樣蕩滌靈魂的感受?又是怎樣應對旅程的種種艱難險阻?怎樣支帳篷?怎樣做飯?
然而,隨著對她的進一步了解,我發現我是自作多情了,媒體和大眾也過於自作多情了,看了她的大量自拍,真實的情況,似乎是這樣:
她的出走,最初的驅動力,不是因為情懷,而是因為那輛白色的polo車, 她說這輛車是女兒和她用辛苦打工掙的錢買下的,老公沒出一分錢,她不想讓老公碰這輛車,她想帶著這輛車逃走,讓她的車陪伴她去流浪,比老公的陪伴要幸福的多。
我實在無法對這個把一身是病,不會做飯,年過60的老公扔在家裏,滿世界說老公壞話掙流量的現代女性產生好感,也對她添油加醋,漏洞百出的控訴時時產生懷疑。
那些比她小好幾十歲的80後或90後媒體記者給她加了不少標簽,什麽從母親妻子女兒外婆的角色中掙脫出來了,什麽追求自由了,有勇氣有毅力了,敢於叛逆了,為自己活一回了,好像她的人生充滿了奉獻和犧牲,可我,真的沒有看出,她的人生有多少了不起的艱難困苦,對這個家庭有什麽特殊的貢獻,她高中畢業後就進了國營企業,做了幾年化肥廠工人後下崗,然後就是斷斷續續的打零工,做家務,帶孩子,當然也辛苦,可這個家的經濟支柱,是他的老公,而她的婚姻史,就是一部不斷為錢爭吵的戰爭史。
再看看她老公,一個普通公務員,隻是千千萬萬中國式老公中的一個,缺點毛病固然有,比如不太會甜言蜜語,對錢比較算計,不愛幹家務等,但也絕不是最差的,所不同的倒是,他沒有一個賢惠的,心疼老公的老婆。
她老婆說,她並不愛他,但還是跟他結婚了,因為沒有選擇,而這一點,也是老公的過錯。
她缺乏一點經營生活的藝術,一點對於婚姻的悟性,婚姻不是邏輯,不是數學,它需要一點愛的基礎,有了愛的感覺了,才能抵禦漫長歲月的摩擦和困苦,才能情人眼裏出西施,才能從平凡的日常中活出有趣來。
越是普通,越具代表性,越是庸俗,就越真實,越是淒淒慘慘,越能打動人心,越是嘮嘮叨叨,越能引起共鳴,大媽的出走,讓更多人開始對婚姻的反思,也讓辛苦的家庭主婦們有了些許優越感。
所以大媽成名了,上電視拍電影,粉絲無數,她的計劃是,利用所賺到的錢,賣一輛房車,繼續漂泊下去,如果有一天倦了,錢也賺夠了,也可以隨時靠岸,休息。
恭喜,她的人生終於有了出路。
這樣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再到依賴,形成了一個黑格爾式的 ‘否定之否定’ 循環, ‘螺旋式上升’。
隻是試圖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問題……
不知你是哪個年代的人,其實大媽高考的80年代跟現在不同,考上大學的是風毛鱗角,她隻差兩分,智商不低啊,為什麽不能再考一次?
所以,我說她不大會經營自己的生活
象你自己說的,說明人家沒有愛了。外人有什麽可judge的呢
這個西方過來的男女平等的觀點真是害人不淺!還是老祖宗的三從四德好!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2021-02-10 09:34:10
六十歲了 不會做飯,看來讓老婆伺候了一輩子。正好有個機會自己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