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古巴的必到之處便是首都哈瓦那了,哈瓦那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位於老區中心的城市廣場,建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乳白色的建築群,歐洲格調,很有氣派,是古巴行的最亮點,遊人最愛在此拍照,畫麵精美,是他們去過古巴的鐵證。其中的歌劇院,更是古巴的象征,是這個城市的門臉,也早已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然而,就在距離這富麗堂皇的歌劇院不過幾十米的地方,就是破爛的街道了呀!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一個穿著樸素的鄉下人,被贈予了一件體麵的西裝,但他的鞋子,襯衣仍是原來的,讓人看了格外有一種捉襟見肘的窘迫感覺,這,讓我很感到有些心痛。
在哈瓦那,每到一個重要的景點,我總是匆匆拍幾張“古巴留念”,就盡可能去觀察周圍的大街小巷了,我想看看古巴的市井,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古巴,是一個城市的脈搏。
古巴的街道通常很窄,很少熱鬧的店鋪,並且還有很多的殘牆斷壁,據說是2008年的颶風“艾克”留下來的,街上的行人大多是遊客,本地人並不太多,一些臨街的人家,有時會有幾個女人小孩坐在自家門口的台階上,表情閑適,長的也大多很美。偶爾會看見一個賣水果的小攤販或賣菜的小店,水果看上去幹巴巴的,品種也很單一。
這樣的街景,很像我們中國的一些城市的老胡同,隻是少了我們的煙火氣,在我的老家長沙,一個破舊狹窄的小巷裏,我看到家家的窗口外懸掛著竹竿,晾曬著上好的臘肉和鹹魚。
但,幾乎古巴所有的街道,都是幹幹淨淨的,街上的人,也都是和和氣氣、樂樂嗬嗬的。
所以,我對這個城市的總體印象,是貧窮而美麗的呀。
看過哈瓦那,我就被島上的樹迷住了。
古巴是典型的熱帶國家,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夏天,並且一年有半年的雨季,充沛的陽光和雨水,讓這裏的植物恣意生長,真是林木蔥蘢,花草遍野,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啊!
最常見的,當然是椰子樹了,到處都是,修長婀娜,它們像是專為海和沙灘而生的,有了它們,沙灘才不顯單調,才有了詩意和靈魂哪!在我見過的大多海景畫裏,椰子樹才是主角,占盡一切風騷,而海和沙,隻是它的背景和陪襯而已。
盡管氣質高雅,但卻是非常平民化的,它們隨處可見,點綴著房屋茅舍,守護著街道,沙灘上星星點點的代表加勒比海風情的涼亭,也大多是幹了的椰樹枝做的,濃鬱的鄉村風味。
還有榕樹,也是南國的象征,在我的城市裏是絕對看不到的。她的樹幹,有的幾個人都摟不過來,像一座樹屋,盤根錯節的根和萬千垂下的滕,是藝術的傑作,還有那蔭天蔽日的綠色華蓋哦,是萬千鳥兒的家,能在這樣的綠蔭裏日夜唱歌,該比我們人類要快樂吧。
有了這些美麗的樹,古巴的鄉村,是何其令人神往啊!
在去位於馬坦薩斯城外的水晶洞的大巴上,我貪婪的看著窗外的景色,古巴是個不太開放的國家,她的鄉村,沒有像中國,被洶湧的工業化洪流所侵噬,她依舊保持著她原始的安靜、質樸和美麗,窗外是連綿的丘陵、傍海而建的小鎮、大片空曠的土地和偶爾幾間破舊的農舍,有瘦馬和牛羊在啃著幹草,這正是中國古詩描寫的圖畫: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再來說說我眼裏的古巴人民吧,他們有點兒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的描寫:“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盡管物質生活貧乏,據介紹,人均月收入隻有19美金,但物價便宜,他們可以為買幾個雞蛋耐心的排一上午隊,看小鎮居民的窗戶,竟然沒有玻璃,隻有個小竹簾子,但卻擺滿花花草草,聽導遊說他們的家裏也都是非常幹淨整潔的。
這裏民風純樸,社會治安非常好,他們的表情大多平和,很少見到現代都市人常見的焦慮和憤怒,酒店的工作人員,對客人都是非常耐心的,記得我剛去客房時門打不開,從四層樓上大聲問一個過路的服務員,他竟一路跑上來幫我,我當時沒有準備小費啊,心裏有些過意不去,可他沒有絲毫的不悅。
我好像有些明白,為什麽像古巴這樣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卻是有些人年年來度假的地方,尤其是普通的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