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序曲)班門弄斧:
(I),(II),(III)。第二幕:莫紮特:
(1),(2),(3)。這集咱們來講講Absolute Pitch(AP),也叫Perfect Pitch,絕對音感(特別鳴謝:z爸指引)。誰沒聽明白,盡管提問哈。反正俺也不懂,現炒現賣的說。
AP這玩意兒在洋人裏麵很少見(美國人萬分之一)。可是曆史上很多著名音樂家,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馬勒,托斯卡尼尼,海菲茨,瓦爾特(Bruno Walter),索爾蒂(Georg Solti)等等都有AP。但是據說,海頓,勃拉姆斯,沒有。俺不太相信。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估計沒有人專門去測試他們。後人用一些兒anecdotes來證實說,海頓,勃拉姆斯等人,開爬梯還是啥場合,聽不出來那個樂器是那個樂器的聲音。
這就跟菲爾茨獎牌得主到中國,不會做小學生的奧數題目一樣。中國人說,你連小學生的奧數題都不會做,怎麽能拿Fields Medal?人家也不明白,你們mathcount這麽快,菲爾茨獎你們應該包圓啦?
不管有沒有AP,這些大音樂家經過多年的專業熏陶,都有一幅靈敏的耳朵。因為AP和音樂啟蒙教育的年齡有關(以後講),跟人的記憶力也有關,而曆史上幾乎所有著名音樂家,他們的音樂啟蒙教育都非常早,記憶力都非常強。因此到底什麽更重要?
Mariah Carey這個perfect pitch咋樣?
所謂聲音,就是震動空氣到的耳鼓上麵,你的大腦看見後就會說“啊哈,我認識這個聲音。”或者說“不知道。”因此辨別聲音的工作是腦袋和耳朵的TEAMWORK。如果你腦子不好使,比如,老年癡呆,那麽耳朵再靈也是白搭的。
樂音(Sound of Music)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第一個部分叫聲響(intensity),loudness,打雷和鳥叫,顯然雷聲大。第二個叫音色(timbre),鋼琴和小提琴聲,爸爸和媽媽說話聲,能分辨出不同吧。第三個是聲頻(frequency),音樂家管這個叫音高 pitch。頻率太低的次聲波和太高的超聲波,人的耳朵就聽不到了,得換成海豚的耳朵。
頻率高,pitch高,聲音尖。太監說話尖著嗓門兒,high pitched voice。頻率小,pitch低,聲音就低。男低音100多赫茲。帕瓦羅蒂的高音C也就幾百不到一千赫茲吧。女高音沒準兒能上千把赫茲。當然花腔女高音不光唱的高,還要在高音上保持音響(intensity)和音色(timbre),這樣聲音才能具有穿透力和活力。否則,嗓門兒大點的女生尖叫一聲估計就把薩瑟蘭(Joan Sutherland),卡拉斯(Maria Callas)等震趴下了。俺腳著歌劇女高音的嗓門兒不是最高的。宋祖英,郭蘭英,穆桂英等英們的嗓子可能比唱歌劇的還高的說。即使是花腔女高音也有唱小曲和唱大曲的區別。
卡拉斯演唱《諾爾瑪》(Norma),帕瓦羅蒂演唱《遊吟武士》的曼裏柯(Manrico)
一般人聽聲辨聲,都是先有個參照點,然後相對比較,這個聲音跟剛才那個(參照)聲音一樣,高,低等。時間長了,人們有記憶,能夠記住聲音。很多訓練有素的音樂家都會辨認各種樂器的發聲。即使一般人,電話裏傳來LD的聲音,你肯定不用問姓名就知道了。所以音高辨別是可以訓練的。
這個能力叫Relative Pitch(RP),相對音感。
咱們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唱歌排練的時候,4黑說“小5,你起個頭,飯老師鋼琴伴奏。大家跟著一齊唱。”飯老師的琴聲響起來,五香同學“啊———”,果樹老地主圍觀老別等同學跟著張嘴一起“啊———”。黑老大喊“停!果樹同學唱錯了。淘汰。再來一遍。”飯老師琴響,五香:“啊———”,老地主圍觀老別“啊———”。黑老大“好。中壇合唱團就靠你們了。”
老地主,圍觀,老別具有Relative Pitch,跟著唱,能唱準了。但是可能沒有Absolute Pitch,自己哼,走調兒。果樹同學連Relative Pitch都沒有,跟著唱都能走調!果樹同學這樣的叫Random Pitch,離散音感,學術上屬於腦子,耳朵,嗓子之間不協調的類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音樂白癡。
絕對音感(AP)是說這個人在沒有任何音準(參照音)用來比較的情況下,隨便聽一個聲音,就能把這個音高(見下圖octave裏12個基本音)給準確地說出來。比如說,讓你把樹上隨便一隻小鳥叫聲的振動頻率給說出來,行嗎?不經過練習,沒有人起調,隨便就能把任何調子唱出來或者認出來,這個本事叫絕對音感,AP。
OCTAVE,八度,就是12個音高集合(pitch class)或者叫半音集合(不知道這翻譯對不。俺腳著半音集合說起來比音高集合順嘴,咱們就這麽用了。管它呢,反正是業餘侃大山。)
pitch class circle 每個音之間相差一個半音。。
上麵那octave八度裏麵的12個半音的頻率是固定的。比如說,中央C 右邊第九個是A健(見上圖),是調音的,叫“標準音高”,因為這個A的頻率是個整數,440赫茲。鋼琴上所有其它的鍵的音高頻率是根據這個來定。具體的關係是,二個相鄰的音(鍵)的頻率的比(ratio)是2的12次根號,
,差不多1.06左右。誰有計算器,或者心算也行,比A低九個半音的中央C的頻率是440 / (2)^(3/4) = 261.6赫茲。
聲頻範圍和變化按理說是無限的。一個普通人的耳朵能夠聽到辨別出來的東西是有限的。能聽到聲音頻率範圍越大越廣的人,越牛,千裏耳啥的。一套好的音響,80%的錢花在喇叭揚聲器上麵也是這個道理。先拍一萬刀買喇叭,然後再考慮配套設備。揚聲器就相當於一個歌唱家的嗓子。把果樹的嗓子配給多明戈(Placido Domingo),有人聽嗎?當然聲音通過電子傳輸,還原,放大啥的,再貴的音響也會有所損失。這就是為啥聽CD不如去現場聽音樂會效果好的原因。更甭提在現場看演員的姿勢和你身邊的那些人陶醉的氣氛,你想不雞凍都不容易的說。就跟聽奧8馬演說一樣,啥都沒聽懂,也得跟著抹眼淚。
洋人高手總結發現,人唱歌的基本聲音是,do, re, mi, fa, sol, la, si, (do)。一個音比一個音高。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234567(1)。這叫自然音階,diatonic scale,自然韻律,是西洋音樂的基礎。從一個do到下一個do,這叫八度octave。把這八度給平均切割成12個半音(見上圖),這個叫“十二平均律”。所謂“平均切割”是指把聲頻在對數坐標 log-scale上的平等切割哈,等比級數的說。
同一個音,比如說,C(do這個音),圓圈上轉一圈,又回到了C(do音)。從一個C到下一個C,頻率加倍。這叫八度。比如說,老別和五香同時唱C(do)。他們二人的聲音顯然高低不同。但是他們唱的音是相同的,隻是差八度而已。
一個八度不一定非要從C開始。從那個音開始都行,依次12個就是一個八度。否則就隻有C大調,沒有D大調,E大調啥啥的了。再廣義點,任何二個音的頻率相差一倍的就是一個octave,八度。頻率相差一倍的二個音是等價的。西洋音樂把一個八度切割成12平均律。你還可以切割成5份,7份,隨便。據說印度音樂把一個八度切割成21份。怪不得老印體育不行,但是嘴皮子都特利落。
有了十二平均律這個基本原則,後來的音樂家又不斷創造。歐洲冬天那麽長,閑著也是閑著。古時候西方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和尚鼓搗出來的,比如,生物基因(Gregor Mendel),法國香檳酒(Dom Pérignon),達爾文(Chuck Darwin)等。跟中國不太一樣。西方的宗教規定教民要把錢財糧食土地啥的充公(早期的共產共妻?)。中國的和尚得自己要飯吃,叫化齋。這齋還不能花多了,多了唐僧會罵。否則孫悟空派大將呂布趙雲典韋壓運著一隊運糧車,不就完了。不至於他自己出去花點齋功夫,師傅被美女拐騙走了,不得不擅闖女生閨房到處找師傅。
西方和尚比較幸福,要不唐僧怎麽會緊催慢趕的往西方去呢。
法國那嘎達,一個叫老哈克(Hucbald)的和尚,平時念經念累了,沒有美女陪伴,比較容易集中精力,就想出來了“對位法(Counterpoint)”這麽個稀奇古怪的音樂表達形式。後麵來的人,跟著總結發揮,弄出來啥複調音樂,賦格,等等。古典音樂大聖之一的巴赫就是這方麵的專家,寫過很多啥賦格藝術,十二平均律,對位法的專著。
不好意思,咱這個絕對音感AP概念,跑題扯到了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對位法(Counterpoint),複調音樂和賦格(Fugue)上來了呢?
說實在的,複調音樂這個中文詞對應於那個英文詞,俺還沒搞明白呢。按理說,對位法,就是把二種(或者多種)不同旋律的音樂,按照一定的格式,給對起來。比如說,張藝謀搞的那個奧運會開幕式。或者說,足球比賽(籃球也行),實行人盯人。一個盯一個或者多個盯一個。不許交叉換位。果樹盯著豁牙,小s緊跟5香,老別和圍觀二人圍著四黑,老地主死盯fairview,等等。場上女隊陣型(一個旋律)在有規律的變動,男隊的陣型(另外一個旋律)也隨著在變動。
對位法從文藝複興前老和尚發明創造到文藝複興(Polyphonic)再到巴洛克(Contrapuntal)的巴赫時期到達頂峰,然後到古典時期的莫紮特,浪漫主義時期的貝多芬逐漸開始用主調音樂(homophony)來取代複調音樂。
講到這裏,估計大部分人都睡著了。算啦。下集再接著講什麽樣的人具有AP?怎樣才能有這個能力?什麽是成為一個音樂家的必要條件?
—————————— (4)完 ——————————————————
總結:絕對音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音準參考的情況下辨別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音高頻率的人。能夠感受到這些音高之間的關係,就是說,跟著別人能唱準的人,叫有相對音感。
還講了十二平均律就是在對數坐標下把人自然感受的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頻率平均切割成12份,組成半音集合(pitch class)。
還講了對位法。這咚咚咋一看好像沒啥難的。可是那五條線上麵畫的那些小蝌蚪都是啥玩意兒?深不可測。俺就沒法兒講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