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到一個新的詞匯,“巨嘎達”Jugaad,非常印度化,也因此想到了一些相關的話題,並且做了一些研究和深度分析對比中國式的極致低價,下麵我們就先來看看什麽是“巨嘎達”Jugaad。
Jugaad 的基本含義
“Jugaad”(印地語:??????) 是印度社會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哲學。
它最直接的英文翻譯是 “hack,” “improvisation,” “frugal innovation,” 或 “creative workaround.”
簡單來說,Jugaad 指的是: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臨時或低成本辦法。
例如:
農村地區用摩托車引擎拚裝成簡易三輪卡車;
企業在缺乏預算時,用手工或改造舊設備完成原本昂貴的工序;
普通人遇到製度、資源或時間限製時,用靈活方式“變通”或“打補丁”完成目標。
所以 Jugaad 既是一種“土辦法”,也是一種“創新哲學” —— 一種在限製條件下求生與創造的思維。
印度人為何形成 Jugaad 思維
這種思維源於印度的社會結構、經濟條件與文化心理的綜合作用:
1. 長期資源匱乏與基礎設施不足
印度長期存在能源、電力、水、交通等方麵的短缺問題。
這迫使普通人和企業必須“自救”——想辦法用有限的資源解決問題。
例如,農村地區常因電力不穩而用汽車電池和風扇自製冷卻裝置。
2. 官僚體係複雜、手續繁瑣
印度行政體係龐大而繁文縟節。想辦成一件事常需多層審批。
結果,人們學會了“曲線救國”——用靈活、臨時、創造性的方式繞開障礙。
3. 宗教文化與哲學影響
印度教、佛教強調“順應”“無常”和“靈活應變”。
這種文化心態讓人們更容易接受非標準化的臨時方案。
4. 創業與草根精神
印度民眾中小企業眾多,缺乏資本投資,因此更重視“以小博大”的靈巧思維。
這推動了像塔塔Nano(全球最便宜汽車)等典型的“Jugaad式創新”。
為什麽全球企業也接受 Jugaad 思維
過去十幾年中,尤其是印度學者提出“Jugaad Innovation(節儉式創新)”的概念後,西方企業和學界開始高度重視。
1. 成本壓力與全球化競爭
跨國企業在新興市場(如印度、非洲、東南亞)經營時,發現傳統高投入研發模式無法適應低成本市場。
於是他們學習印度式“節儉創新”,即:
用更少的資源;
以更快的速度;
解決最核心的用戶痛點。
2. 敏捷與靈活
Jugaad提倡“小步快跑”的實驗精神,與矽穀流行的 “Lean Startup(精益創業)” 理念非常相似。
它強調“先做出原型,再不斷改進”,而非等完美方案。
3. 應對不確定環境
在疫情、供應鏈斷裂、能源危機等不確定環境下,**“Jugaad式思維”**成為組織生存的關鍵能力:快速適應、臨時重組、低成本轉型。
4. 代表“反精英化創新”
全球企業意識到,創新不一定來自高科技實驗室,也可以來自普通人、草根創意和現場解決問題的靈感。
這讓 Jugaad 成為“民主化創新”的象征。
華人企業 與 印度企業 Jugaad 思維的比較
其實,華人世界也存在類似的思維模式,但有細微差別。
比較維度 印度的 Jugaad 華人世界的對應思維
核心動機 在資源短缺中求解 在競爭中求效率
文化背景 順應、靈活、 improvisation 實用主義、功利導向
典型表現 “土辦法”、“湊合能用” “能省就省”、“能快就快”
創新取向 臨時創意、快速修補 實戰創新、優化效率
潛在問題 缺乏係統化和可持續性 過度追求短期結果
在中國,類似的概念有:
“土法上馬”
“能省則省”
“摸著石頭過河”
“小改小革”
“山寨創新”
這些都體現了 靈活、快速、實用主義的創新精神。
然而,中國在製造業規模化和技術體係化方麵更強;
而印度的 Jugaad 更偏向“生存式創新”和“社會適應性創新”。
Jugaad 的核心既是“湊合”,也是“靈活創造”。
它告訴我們:創新不一定要高科技,有時候隻是換一種思路。
有關Jugaad 思維的產業層麵,下麵我將分成三部分來講解:
1?? 典型的印度 Jugaad 創新企業案例(Tata、GE、Unilever 等)
2?? 歐美公司采納 Jugaad 思維的實踐
3?? 中國企業的“節儉式創新”對比表
一、印度企業的典型 Jugaad 創新案例
1. Tata Group —— Nano 汽車:全球最便宜的汽車
背景:
印度汽車市場龐大,但大量家庭仍買不起車。塔塔集團創始人拉坦·塔塔提出願景:造出10萬盧比(約2000美元)的小汽車。
Jugaad 精神:
使用現成摩托引擎技術和輕量化車身;
精簡功能,沒有空調、音響、電動車窗;
采用印度本地零部件供應網絡;
用小規模裝配線和低資本投入生產。
結果:
成為“全球最便宜汽車”的代表;
雖然商業上並不成功(因被貼上“窮人車”標簽),但為“節儉創新”開辟了思路;
後續被哈佛商學院收錄為“逆向創新”經典案例。
2. GE Healthcare India —— 低成本心電圖機 MAC 400
背景:
印度偏遠地區醫院難以負擔昂貴的醫療設備。
Jugaad 精神:
GE印度團隊自主研發,僅使用筆記本電池供電;
用低成本打印機輸出心電圖;
設計為可手提、便攜;
成本從傳統型號的 3萬美元降至 500 美元。
結果:
在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大賣;
GE總部後來將這套模式引入美國,用於社區醫療和軍醫現場診斷;
被稱為 “reverse innovation(反向創新)” 的成功典範。
3. Hindustan Unilever —— 單包洗發水與農村微渠道
背景:
印度農村居民收入有限,但追求品牌產品。
Jugaad 精神:
將洗發水包裝成 1盧比的小袋(sachet packaging);
用當地婦女、攤販、學校教師等作為分銷節點;
創造出極低成本、高覆蓋率的分銷係統(Shakti Project)。
結果:
幫助Unilever打開數億農村消費者市場;
“小包裝策略”後被寶潔、雀巢、可口可樂等全球品牌效仿;
形成“從底層市場出發(Bottom of Pyramid)”的商業範式。
二、歐美公司采納 Jugaad 思維的實踐
1. Siemens “Smart Infrastructure for India” 項目
西門子在印度推出節能交通燈係統,用太陽能+本地材料+模塊化控製板,成本僅為德國標準係統的40%。
係統具備“現場自修複”能力,可由本地技工維護,無需進口零件。
後來被推廣到非洲、中東市場。
???? 2. Philips Healthcare —— 手持式超聲設備
飛利浦在印度團隊開發低成本便攜式超聲儀,成本從 3 萬美元降到 5000 美元;
不僅打開印度市場,也被美國救護車係統采用。
飛利浦CEO稱此類產品“來自Jugaad精神啟發的全球節儉創新”。
3. Renault-Nissan —— Kwid 小型車
聯合印度工程團隊,重新定義低價車製造工藝;
采用簡化平台、共享零件和輕量化材料;
成本比同級別車低 30%,卻仍保持外觀時尚;
後續理念被引入拉美與東南亞市場。
三、中國企業的“節儉式創新”對比表
領域 企業/案例 對應 Jugaad 精神 核心創新點 特點
汽車製造 五菱宏光、奇瑞QQ 用最少成本造車 模塊化、共享零件體係 “人民的代步車”理念
消費電子 小米 低價+高配策略 成本控製+線上直銷 精益供應鏈、快速迭代
家電 海爾小家電 麵向農村、宿舍市場 迷你化、低功耗設計“小眾場景創新”
照明 佛山照明、歐普 低成本LED方案 優化工藝、簡化結構 節能+可替換式組件
醫療 邁瑞醫療 自主開發平價醫療設備 模塊化係統設計 中國版GE節儉創新
快消品 農夫山泉、小罐茶 降低分銷成本 區域性包裝與渠道創新 “以小博大”式品牌構建
科技服務 拚多多、Shein、Temu 極致壓縮供應鏈成本 數字版 Jugaad:算法+人力極簡化
四、總結:Jugaad 與 中國式“節儉創新”的異同
維度 印度式 Jugaad 中國式節儉創新
起點 資源匱乏、製度限製 市場競爭、成本壓力
動機 “求生”式創造 “效率最大化”
方法 手工拚裝、臨時變通 工業化+數字化快速複製
結果 靈活但可持續性弱 高效但可能犧牲原創性
代表口號 “Make do with what you have.” “能快就快,能省就省。”
下麵我們用一個典型的例子來分析一下印度式JUGAAD和中國節儉式創新模式的區別
Tata Nano 與 五菱宏光電動車(特別是宏光 MINI EV) 是理解 印度“Jugaad模式” 與 中國“節儉式創新模式” 差異的最佳對照案例。
兩者都瞄準“低價汽車市場”,但背後體現的是 截然不同的社會邏輯、產業體係與創新文化。
下麵我將從五個層麵來係統分析:
1?? 產品與市場背景對比
2?? 技術與製造體係差異
3?? 消費心理與品牌定位差異
4?? 創新模式比較(Jugaad vs 中國式節儉創新)
5?? 總結:印度“靈巧生存” vs 中國“係統高效”
一、產品與市場背景對比
項目 Tata Nano(印度) 五菱宏光 MINI EV(中國)
上市時間 2008 2020
初始定價 約 ?100,000(約合 2000 美元) 起價約 ¥28,800(約合 4000 美元)
目標市場 農村及中下階層首次購車人群 城鎮中產、年輕女性、小家庭的“第二輛車”
產品定位 “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車” “人民的代步電動車”
戰略口號 “Everyone deserves a car” “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
商業結果 市場反響冷淡,最終停產 連續多年中國小電動車銷量冠軍
總結:
Tata Nano 試圖“讓窮人買得起車”;
五菱宏光 MINI EV 則是“讓普通人更方便、更可愛地出行”。
兩者的出發點都接地氣,但 Nano 偏“扶貧式創新”,而五菱偏“生活方式創新”。
二、技術與製造體係對比
維度 Tata Nano 五菱宏光 MINI EV
動力係統 汽油發動機,623cc 純電驅動(9–30 kW 電機)
工程設計 極簡機械結構、輕量車身 平台化電動車架,通用集團支持
安全配置 無氣囊、無ABS、無空調(早期版) 基本安全配置齊全(ABS、空調、電動車窗)
生產體係 印度本地供應鏈+簡化裝配 上汽通用五菱成熟供應鏈體係
品控標準 以最低成本為核心 兼顧成本與合規安全
成本控製 去功能化(刪減配置) 模塊化設計 + 規模化製造
核心區別:
Tata Nano 是“功能裁剪式創新”:為了壓價幾乎砍掉所有非核心功能;
五菱 MINI EV 是“結構優化式創新”:通過體係化設計降低成本,而非犧牲體驗。
這就是 Jugaad(印度式“湊合創造”) 與 中國式係統節儉創新 的根本不同。
三、消費心理與品牌定位對比
方麵 Tata Nano 五菱宏光 MINI EV
消費動機 買得起車,代步工具 小巧可愛、時尚便捷
社會心理 “窮人的車”標簽強烈 → 羞於被看到 “潮玩出行” → 年輕人炫酷社交標簽
營銷策略 強調低價與實用 強調設計感、色彩、生活方式(與小紅書、B站聯動)
市場接受度 因身份象征問題被拒絕 因輕便與社交傳播而爆紅
品牌演變 功能品牌,難以情感共鳴 成為“國民電動車”符號
結論:
印度的 Nano 觸碰了“階層自尊”的敏感點,最後被市場淘汰;
而中國的宏光 MINI EV 激發了“個體表達與性價比共存”的心理快感,成為國民代步車。
這反映出:
印度 Jugaad 滿足“生存需求”,中國式創新滿足“生活與身份需求”。
四、創新模式比較:Jugaad vs 中國式節儉創新
對比維度 印度式 Jugaad(以 Nano 為例) 中國式節儉創新(以五菱宏光為例)
創新出發點 資源稀缺、滿足底層生存 市場競爭、提升消費效率
方法論 臨時拚裝、去功能化 模塊化、標準化、數字化
技術體係 分散、小工廠式創新 集成化供應鏈、規模生產
目標 “能用”即可 “便宜但好用、還要漂亮”
消費文化基礎 功能導向、成本意識 情感導向、社交傳播
可持續性 較低,難以擴大市場 高,能形成係列化產品與迭代
典型問題 質量不穩定、缺乏品牌認同 同質化、利潤壓縮但體驗佳
一句話總結:
印度的 Jugaad 是“資源約束下的靈巧創新”;
中國的節儉創新是“體係完備下的高效創新”。
五、總結:靈巧 vs 係統
維度 印度式 Jugaad(Nano) 中國式 節儉創新(宏光 MINI EV)
創新哲學 “Make do with what you have.”(用手邊的一切解決問題) “讓普通人也享受高效率技術成果。”
工業基礎 薄弱、分散 完整、規模化
市場定位 低端、農村、底層 城鎮、年輕化、時尚化
文化象征 湊合、應急、自救 快速、實用、社會參與
成敗關鍵 忽視心理價值 把性價比變成文化符號
Tata Nano 失敗在於“滿足生理需求卻忽視尊嚴”;
五菱宏光成功在於“滿足功能需求同時創造社會認同”。
延伸洞見:
模式 核心價值 對全球產業的啟示
Jugaad 模式(印度) 草根創新、低成本解決方案 適合資源受限市場、應急創新
中國節儉創新模式 係統化成本優化 + 快速產品化 適合中端普及市場、規模創新
融合前景 若結合印度的靈巧 + 中國的體係化 將成為全球“低成本創新中心”的理想模式
五、結語
“Jugaad” 並非隻是印度式 improvisation(臨時修補),而是一種在資源限製下的創造力體係。
全球企業接受它,是因為在動蕩與不確定性中,“節儉創新” 比資本密集式創新更具生命力。
中國在工業體係與執行力上走得更遠,但若能融合印度式的靈活創造與自身的規模化能力,就能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係統化Jugaad”——既有速度,也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