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報道,中國今年的汽車總銷量高達3100萬,其中430萬是出口,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致的是,430萬中隻有105萬輛是電動車,其它的還是中低端的油車和混動車,不過中國製造在汽車行業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勢力,未來也會對於全球市場有非常大的影響。
類似於家用電器和手機的發展過程,中國製造對於從0到1不一定有多大的實力,但是大規模製造,內卷化競爭,然後極致性價比絕對是中國製造汽車的殺手鐧,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都有極大的吸引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各國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關稅保護,中國汽車對於全世界的橫掃隻是時間問題,歐洲的汽車工業和日本的汽車工業都在麵臨陣痛中,某些廠家肯定會在不久的將來關門破產。
對比歐洲汽車成本太高,日本汽車不夠現代化,韓國汽車品牌不夠強,美國汽車其實有所有上麵的問題,那就是成本搞,不夠現代化,技術不夠先進,品牌美譽度有限,除了美國本土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是有限的。個人認為,即便是特斯拉,競爭力也非常有限,車的關鍵設計有局限,維護成本太高,自動駕駛技術有誇大的嫌疑等等,其它的底特律三大更加是問題多多。
那美國的汽車工業有再生的可能性嗎,下麵我們做一下分析。
美國汽車行業麵臨諸多挑戰,但同時也有複興的機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再生路徑分析:
鑒於美國的高勞動力成本,自動駕駛和共享經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未來趨勢
總結一下
上麵是個大麵上的分析,下麵是我的個人一些心得。
1. 底特律徹底改革,引入新的管理和生產模式
毫無疑問,對比日韓係的汽車工業,底特律的管理模式,包括工會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障礙,必須考慮大規模的改革,引入新的管理和生產模式,大幅度提高產品的設計和生產質量
2. 大的廠商必然大規模引入機器人自動生產
現在福特和特斯拉都有大規模的機器人自動生產,但是還是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取代人工,尤其是那些有工會的廠商,不得不讓機器人替代可能隨時參與罷工的工人,這種趨勢也需要延申到配套產業,大規模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3. 引入中國電動車企業,用中國模式(60%美資合資企業)全麵引入中國供應鏈,強迫技術轉移,用市場換技術,需要虛心向中國廠商學習,用中國模式來發展美國的汽車工業,承認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最後被打倒,與其被迫挨打,不如合作融合,讓中國技術和管理讓美國的汽車工業再度重生
4. 加大新技術的開發投入,在關鍵技術,包括電池,其它新能源,還有儲能技術,自動駕駛等等方麵爭取有關鍵性突破
最後是總結
美國汽車行業未來的複興可能是多路徑並行的結果。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技術核心,本土化生產和循環經濟提供了製造和成本優化機會,而出口市場和共享經濟是擴展盈利的新方向。汽車製造商需要大幅度提高技術密度,提高整體質量,整合各種資源,平衡短期盈利與長期發展戰略,爭取在一些汽車技術上有所突破。同時在大規模生產上向中國學習,通過合資企業轉移部分中國領先的技術,用市場換技術,再度美國本土化,讓本土汽車產業再次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