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有關以哈衝突的新聞的確是大大的壓過了中國的一帶一路高峰會,而我們每每提起中國的一帶一路,就不免對比一下當年美國在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幫助了歐洲重建和在短時間內恢複經濟活力,但是其實兩者有很大的區別,我今天不想聊兩者的區別和對比,而是想要聊一下中美的對外援助政策。
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對外援助模式和曆史等等。
美國對外援助是指美國政府向其他政府提供的援助。不包括來自美國的私人慈善組織的資金,也不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匯款。它包括兩大類: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美國國會的智庫國會研究處將美國對外的援助分為五類:雙邊發展援助、經濟援助、人道主義援助、多邊經濟發展捐助和軍事援助。
美國援助的受援國包括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國家以及從戰爭中恢複的國家。 政府通過一個專門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提供大約一半的經濟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的援助開始係統化,開展了許多援助計劃。其中最大的是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和1951年至1961年的相互安全法案。
美國向外國提供的軍事援助主要取決於外國提供的自然資源。對外援助通常不受普通民眾的歡迎。2017年的民意調查顯示,57%的人讚成削減對外援助,隻有6%的人希望增加。另一方麵,外國援助在國會得到了兩黨的支持,而大多數美國人高估了外援在聯邦預算總額中的份額。過去,不到1%的國家預算用於對外援助。2017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與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對外援助總額為501億美元,僅略高於預算的1%。
從中國GCP建國以後,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共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據2014年7月中國政府第二次發布的《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為893.4億元人民幣,其中對外提供無償援助占比36.2%,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社會公共設施和民生項目的無息貸款占比8.1%,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有經濟社會效益的生產型項目、大中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較大型成套設備、機電產品等的優惠貸款55.7%。
中美是世界上兩個主要的經濟體和政治大國,在對外援助方麵也具有重要影響力。兩國的對外援助政策在以下幾個方麵存在較大差異:
援助理念
美國對外援助的理念是“促進和平與民主”,注重援助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往往將援助與接受國在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麵的合作掛鉤,基本上是政權改造模式。而中國對外援助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注重援助的務實性和非附加性,不附帶政治條件,不幹涉受援國內政,但是基本上是聯合國買票模式。
援助規模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援助國,2022年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為324億美元,占全球對外援助總額的20%。而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對外援助國,2022年中國對外援助總額為187億美元,占全球對外援助總額的11%。
援助領域
美國對外援助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道主義援助等,更多是注重於民生和人道的層麵。而中國對外援助的領域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等,注重援助對受援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性幫助。
援助方式
美國對外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無償援助、貸款援助、技術援助等,。而中國對外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無償援助、優惠貸款、技術援助等。兩國的援助方式都有一些共性,就是對於地區和國家領導人腐敗的支持,以及很難追蹤其實際落實的效果。
援助效果
美國對外援助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受援國政治和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國對外援助的效果通常取決於受援國的領導人的決策。兩國的援助都有大量的被貪汙和浪費,效果很難量化。
中美對外援助政策的對比
總體而言,中美對外援助政策在援助理念、援助規模、援助領域、援助方式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美國對於受援助國的要求更多是顯性的,在援助條款中有比較明確的標準,中國其實對於受援助國的要求很多時候是隱形的,除了對於盟國的大量援助,雙方還在一些交叉國家的援助中產生了一些競爭和某些矛盾,比如對於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對於南美國家的援助等等。
但是兩國的對外援助政策,不論其立意如何,最後都有一些可笑的共通性,那就是很多時候如果受援助國是專製或是高壓國家,那援助的資金和物質通常都會因為貪腐而流失,其真正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底層的人民得不到應有的援助,而是被獨裁者的利益集團用於謀取更多的利益。
那最後聊一下,如果對外援助在很多時候都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為什麽美國和中國還對於對外援助樂此不彼呢,其實這種也是意識形態競爭的一部分,同時是全球利益集團分裂的結果,美國希望把它的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推向全世界,同時中國也希望把它的中國式現代化模式推向全世界,所以這兩國的對外援助是既有矛盾也有競爭,當然也有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