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曆了巨大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最終泡沫破裂。即使是現在,日經平均指數也遠低於1989年達到的峰值。當泡沫破裂時,留下的是陷入困境的銀行和堆積如山的企業債務,導致了一代人的經濟停滯。
這個故事還是有一些真相在裏麵的,但它忽略了日本相對衰落的最重要因素:人口。由於低生育率和不願接受移民,日本的勞動適齡人口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在迅速下降。要避免經濟規模相對下降,日本唯一的方法是實現人均產出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快的增長,但它沒有做到。
然而,考慮到日本的人口結構,日本的表現還不算太差。以下是1994年以來美國和日本勞動適齡人口人均實際GDP增長的對比:
經人口因素調整後,日本實現了顯著增長:人均實際收入增長了45%。美國做得更好,但這並不符合日本停滯不前的說法。
等一下,還不止這些。管理一個勞動年齡人口不斷減少的經濟體是困難的,因為低人口增長往往會導致投資疲軟。這一觀察結果是長期停滯假說的核心,該假說認為,人口增長緩慢的國家往往難以維持充分就業。
然而,事實上,日本成功地避免了大規模失業,或者任何形式的大規模苦難。這裏是處於黃金工作年齡的男性就業比例指標:
這一比例在日本仍然很高;事實上,一直高於美國。
年輕人呢?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青年失業率(15-24歲)確實有所上升,但這一上升趨勢後來得到了扭轉。以下是世界銀行提供的國際勞工組織對日本青年失業的估計,此外,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關注,還有對中國青年失業的估計:
因此,自從所有人都認為日本將統治世界的那段日子以來,日本的經濟表現實際上相當不錯。的確,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巨額赤字支出來維持的,而日本的債務也急劇上升:
但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預測日本將爆發債務危機,但這種預測並沒有成為現實。在某些方麵,日本與其說是一個警示故事,不如說是一種榜樣——如何在保持繁榮和社會穩定的同時處理困難的人口結構。
雖然很難量化,但我交談過的很多人都說,日本社會比許多外人以為的要更有活力,更有文化創造力。經濟學家兼博主諾亞·史密斯對這個國家非常了解,他說東京就是新巴黎。考慮到語言障礙,我基本上隻能相信他的話,不過在當地人帶領下遊覽東京後,我可以肯定這座城市充滿了活力。
偶爾有些右翼的學者們在媒體上說一說,但都根本不是主流,更沒有幾個人持陰謀論。
相反在中國,很久以來就有個定說,說廣場協議就是美國為修理日本而作的,陰謀論就更多。
開始還僅限學術界,到後來大家鸚鵡學舌,連街頭搓麻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都無人不說。
一聽說你是從日本回來的,張嘴就是“失去的二十年”能把你可憐和同情死。
而且一個個說的言之鑿鑿、理直氣壯、有根有據、不容置疑。弄得這就是定論似的。
真是瞎話說上百遍必成真。你若不信,大爺大媽還笑話你無知,弄得人哭笑不得。
其實日本這三十年來的經濟長期停滯,自有各方麵的多重原因,說來話長,但廣場協議根本不是主因。
而且協議實施到1990年進入停滯,之間的好幾年早已經把日元升值對經濟的負麵影響消化了很多。
中國的廣場協議陰謀論者們太不了解日本了。就像一個中國人,隻要他讀過「菊與刀」,一個日本人也沒有交往過,過來就敢給你大講特講日本人的民族性,上現代日本史課,見過太多這樣的中國人。
很奇怪中國人從何時開始,這麽愛給人上課,而且完全不備課就開講。
不同的是日本經濟發展時代留下了無數世界名牌和核心技術,這些保證了日本仍然是世界經濟強國。而中國的經濟奇跡三十年什麽名牌技術也沒有,一旦經濟停止,就是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