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370) “全球下一波難民”美國人

(2023-03-20 20:29:13) 下一個

最近幾十年,美國一直在被全世界多國唱衰下不斷成長,而經曆過2000年的DOTCOM泡沫,2008年的金融危機,直到最近的SVB等一連串的銀行危機,讓很多人好像又看到了美國衰落的前景。

其實,美國從立國以來,一直都是在自我批評和唱衰中走過來,最近的一本小說《小美國淩晨2點》(2 A.M. in Little America)就是這方麵的又一個例子。

不止一名美國社會和政治生活的觀察者已注意到,我們的國家似乎給人一種正在走向內戰的感覺。我們已經分裂為由活動人士、官員和媒體名人組成的相互抵觸的部落。這些分裂不時地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威斯康星州的克諾沙,以及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等存在極大差異的地方,引發真實的街頭戰鬥,導致流血和死亡。
在肯·卡爾弗斯高度引人入勝的新小說《小美國淩晨2點》(2 A.M. in Little America)一書中,美國的第二次內戰已經發生。美國人成為世界上最新和最大的一批難民,步敘利亞、薩爾瓦多,以及許多其他國家國民的後塵,加入到跨國界、跨大洋的大移民、大流散中來。小說開篇,生活在一個無名國的流亡美國人在當地屬於低薪勞工下層階級,受當地人的剝削和蔑視。這些難民帶著他們來自美國的惡名,刻意避免互相交往。“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羞辱;交往隻會互相提醒我們的悲傷和恥辱,”卡爾弗斯寫道。背井離鄉的美國人能看出,當地人對“我們的國家已墮落到如此地步”有最深的鄙視。
肯·卡爾弗斯
卡爾弗斯出版了多本小說和故事集,他的小說經常利用當下事件(9·11、切爾諾貝利、伊拉克戰爭),對現時生活進行尖刻的諷刺和寓言式創作。在《小美國淩晨2點》中,他把這部作品的別出心裁,變成了對美國當下令人緊張但往往美妙的反思。小說主人公羅恩·帕特森是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二十歲左右時不得不離開美國心髒地帶的某市,那裏因發生了內戰中一些最令人不快的事件而臭名昭著。帕特森是個不合群的人,與生活在現實美國的許多移民和難民一樣,他在移居國的法律身份不確定。他不得已地聽著、看著反移民活動人士表達他們的不滿。一條掛在飛機上的廣告稱:“一百萬人失業是因為有一百萬多出來的移民!”在對美國人進行轉強為弱的處理時,卡爾弗斯對於這個奇特手法的充分利用之道,有些可以預見,有些則著實令人驚訝。
 
起初,帕特森的流亡生活具有深刻的存在主義性質,這集中體現在他對一名女子的迷戀上。他認為在自己所移居的城市裏,到處都能看到她。後來,他被迫逃到另一個國家,在那裏的一個美國人“飛地”住了下來。在這個“小美國”,他卷入了一場戲劇性的政治事件。互不相容的美國流亡者民兵組織意圖在外國領土上繼續他們的內戰,這讓我們得以了解到各方在國內犯下的暴行。所有對美國及其代理人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帝國冒險中所施加的暴力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卡爾弗斯想象的背景故事的靈感來源,最明顯的是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萊布監獄犯下的罪行。惡果再一次報應到自己身上。
《小美國》裏一個更有意思的構思,是卡爾弗斯經常重複的一個說法:背井離鄉的美國人有一種使他們與當地人截然不同的“外表”和生存方式。由於懷念老家的消費主義,他們建起大賣場的簡陋複製品,配上他們熟悉的裝修色彩。他們都有遛狗的嗜好。“他們穿著美式風格的衣服,”卡爾弗斯寫道,“一臉美國人的樣子。”但如果他們的原住國曾是一個全球大熔爐的話,那麽何為“美國人”的樣子?很遺憾,卡爾弗斯沒有進一步探討這個概念。種族和階級衝突是美國人在現實生活中混亂的核心所在,但卡爾弗斯在這部作品中略去了這些問題。盡管如此,《小美國淩晨2點》仍是一部可讀性很強、情節緊湊的小說。它將讀者拉進了其虛構的世界,並暗示在這個叫做美利堅合眾國的故事結尾處,有許多耐人尋味的人類複雜性在等著我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