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討論,從十年前就已經甚囂塵上,但是最近五六年,已經不是口頭討論,而進入了實質的對抗,而且是從經貿對抗,高科技對抗,到全麵對抗。
在克林頓時期,中國被定位為“戰略合作夥伴”;在小布什時期,是“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奧巴馬時期中美發表聯合聲明要“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2017年12月,由特朗普簽署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則把中國定位為頭號競爭對手。報告認為,美國“將應對其正在麵臨的世界範圍內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麵的競爭。中國和俄羅斯……,是對美國的實力、影響和利益的挑戰。” 拜登的百日新政主要還是針對美國的內政,但是對於中國政策,目前大政方針多數仍集中在政經層麵——主要包括關稅、供應鏈安全和對中國投資等三大政策領域。
不同於很多人通常提到中美對比,都會用的的GDP指標,我想其實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麵的對抗狀態,這個是由於中國的快速崛起和美國的低速發展都有關,但是更多的也是中美兩國的大國策略,就是說一個過去榮光過幾百年的大國,和一個最近兩百年崛起的大國,一個代表國家威權主義和一個代表自由市場主義的製度之爭。
在我提出中美不得不對立的七大理由之前,我還是用最通俗的GDP做個對比,中國與美國GDP規模差距快速縮小,預計2027年中國GDP總量趕超美國。2017年中國經濟規模達12.2萬億美元,經濟增速6.9%,占世界15%。美國經濟規模為19.4萬億美元,經濟增速2.3%,占世界24%。如果中國按照6%左右的增速增長,預計到2027年前後,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那中美不得不對立的七大理由是哪七個呢,那就是美元,美債,美軍,美劇,美資,美技,美製。
美元 (貨幣)
2020年末,美國的M2(廣義貨幣)是191869億美元。若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5的匯率計算(下同,2021年1月27日為6.462),那麽美國的M2大約是124.72萬億人民幣。而中國2020年末的M2是是218.68萬億人民幣,是美國M2的1.75倍(218.68/124.72)。
單純的對比M2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畢竟兩國之間存在統計口徑的差異,產業和資產結構不同,以及社會儲蓄觀念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貨幣發行總量卻是在美國之上,若中國持續維持高增長的M2,以及較高的市場利率,那麽人民幣貶值將成為常態。曆年我國的M2增長大體是:中國=美國+日本。美國印鈔25萬億,我國印鈔20萬億。
2020年美國的疫情很嚴重,美聯儲也實行了無限量寬鬆貨幣政策,不斷的印鈔,給國民發錢。但是要說2020年印鈔排名,中國僅次於美國。2019年末美國M2是153071億美元,2020年末美國M2為191869億美元,多印了38798億美元,增速為25.35%(遠在我國10.1%之上)。若以美元兌人民幣6.5的匯率計算,大概是252187億人民幣。
中美的貨幣發行總量對比,中國已經遠遠超出了美國,所以,對於美元的全世界貿易結算地位,中國嚴重超發的貨幣有非常充足的理由進行貨幣輸出,一方麵是輸出通脹,一方麵也是輸出影響力。
美債 (債務)
美國國債超2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受疫情影響,2020年美國經濟遭遇危機,為此,美國就開始瘋狂印鈔,加大債務轉移力度。據了解,全年通過了3萬億美元的紓困計劃,美國債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10月20日,國債餘額27.1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37.73%。
對比之下,截至到2020年3月底,中國政府債務總量為17萬億元左右,約2.43萬億美元,占中國GDP的比重僅為17%。即使是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占比也才41%,遠不如美國。當然,這隻是政府債務,如果算上居民、企業等等的債務,那中國債務總量在全球債務比重中接近20%,那就是54.4萬億美元,約352萬億人民幣。
目前中國的宏觀杠杆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並不明顯高。地方政府的城投平台等隱性債務在口徑上分類為企業部門,所以企業部門的杠杆率是比較高的。對比來看,2008年後全球經濟體債務規模都迅速上升,但各國加杠杆的部門差別還挺大的,而且有些時候隨時間變化也大。以美國為例,2008年後美國整體上是政府加杠杆、居民去杠杆,美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由65%升到107%(2018年),居民杠杆由98%降至75%。
中國政府債務的多少,在於國企到底算不算政府債務。若隻算上地方平台隱性負債約30~40萬億,則政府杠杆率會增長到90%,企業部門相應降低;估算國企總債務約90萬億,若全算到政府部門,政府杠杆率變成140%。(這裏算法比較粗糙,IMF的數據是2018年的,中國2019年GDP剛好100萬億)
中國政府的債務更多的是結構問題,中央舉債太少,地方債務太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餘額23萬億美元,地方政府3萬億美元,比例近8:1。而中國中央政府債務目前17萬億,地方政府現在光債券就有23萬億了,還沒算隱性的部分。這說明現在的財政體係已經明顯不適合了,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分配不合理,地方政府隻好通過非常規渠道融資,於是催生了城投平台的隱性債務問題。隱性債務缺乏審批和監管,亂象叢生,是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痼疾。
對比美債的全球發行模式,中國的債務,尤其是地方和企業(隻計算國企)的債務還是以中國的內部消化為主,這個也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的M2居高不下,貨幣放水幾乎是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但是造成的通貨膨脹不得不主要由全中國人民來消化吸收。
這個也給了中國債務國際化有個更多的急迫性,也加劇了和美債的潛在衝突。
美軍 (軍事)
在軍事力量方麵,持續保持的軍費支出規模與軍事力量的長期對比息息相關。2019年,中國的軍費支出為2610億美元,美國高達7317億美元,是中國的約2.8倍,表麵上雙方差距很大。不過,中國正在通過連續建造航空母艦、研製大型兩棲攻擊艦和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等措施加快軍備建設。因此,也有許多專家認為“美中軍費支出差距並不像公開數據那麽大”。
美軍現役部隊人數約150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另有文職雇員約70萬人)。美國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數百處軍事基地,海外駐軍約為28.78萬人。美國的海外的軍事基地大致劃分為歐洲、亞太與印度洋、中東與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戰略區。美軍在全球設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分別負責全球幾大區域的事務。
目前中國解放軍部隊總兵力是230萬,其中有178萬是陸軍,占總人數的百分之73,有23萬是海軍,占總人數的百分之10,還有28萬是空軍,占總人數的百分之17,除了在解放軍部隊服役的軍人外,中國的武警部隊大約還有110萬人,加起來一共是340萬人,這就是現在中國服役軍人的總人數,就憑目前中國部隊的服役人數已經達到了世界第1,不僅如此,中國還有一支完整的預備役軍人。預備役總人數達到了1000萬,這還隻是第一種類型的預備役。
當然,對比美軍的全球分布,七大洲全覆蓋,中國的軍力還是主要以中國為主,但是在南海地區已經極大的加強了軍力部署,但是中國並沒有停止對於海外軍事基地的建設,除了名義上已經公布的吉布提軍港,中國將把瓜達爾港與緬甸的皎漂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斯裏蘭卡的漢班托特港連成一氣,這將構成對印度的“包圍圈”。即便在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約3.7億美元)獲得達爾文市港口99年的租賃權,這個引起美國的極大關注。
對比美軍的全球投射能力,中國軍隊的能力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最近幾年中國軍隊,尤其是海軍的大規模擴編,可以看出來中國已經開始要以南海為前哨,以印度洋為後門,準備和美軍進行全球範圍的有限度對決。
美劇 (文化)
文化與娛樂產業包括影像、賽事、娛樂、刊物、文化用品、文化旅遊等產品的設計、製作、發行等。在美國最賺錢的500家企業中,有72個是文化與娛樂產業的企業。2017年美國文化與娛樂產業產值60016億美元,占GDP比重31%,占世界文化與娛樂產業產值的43%。2017全球電影票房406億美元,好萊塢電影公司貢獻占比超8成,不過美國影視製作行業最大的營收不是來源與電影票房而是有線電視,2017年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在美國本土的產值就高達1080億美元。在體育產業這一領域美國沒有形成絕對壟斷,但2017年其體育產業產值依然高達6002億美元,產GDP比重3.1%;在文化旅遊這一板塊僅迪士尼一家2017年營收就達到551.37億美元(含電影,但占比低於20%)。
2017年中國文化與娛樂產業產值5091億美元,占GDP比重4.16%。其中文化用品製造產值1772億美元,占GDP比重1.45%;體育產業產值1103億美元,占GDP比重0.90%;電影行業產值81.96億美元,占GDP比重0.07%(很大一部分是好萊塢電影票房貢獻的)
對比美劇(為代表的美國文化輸出)的全球輸出能力,中國的文化輸出能力的確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在東南亞有一定影響力,在其它地區的影響力都有限,但是這個並不能掩飾中國政府向全球輸出文化影響力的強勢決心。
文化的隱形影響力在和平時代比軍事打擊能力更加能影響平民百姓,這個也是為什麽文化這種軟實力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國際影響力,也是為什麽中國政府千方百計也要文化輸出的原因。
美資 (資本)
資本包括對內資本和對外資本兩個大的部分。
對外投資方麵,美國長期以來是國際上重要的對外投資國,而中國也在迎頭趕上。截止到2017年底對外投資存量約為77980億美元。與其相比,2017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已經排到了全球第二名,對外投資存量約為18090.4億美元,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5.9%。
對內資本部分,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美國以直接融資為主,中國金融自由度全球排名靠後,貨幣超發嚴重,股票市值約為美國的1/4,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高達63%。中國以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為主,風險偏好低,傾向於向國企、傳統低風險行業放貸;美國以直接融資為主,風險投資發達,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和高科技的創新。2017年中國間接融資占比75%,直接融資占比25%;美國直接融資占比達到80%,間接融資約占20%。
中國金融業深化程度不夠,自由度偏低,對外開放程度不夠。根據美國傳統基金協會2017年公布的金融自由度指數,中國金融自由度為20,全球排名120位,美國金融自由度為70,全球排名20位。中國M2/GDP比重為美國的2.8倍,貨幣大量超發。2017年底中國貨幣供應量(M2)為24.8萬億美元,占GDP比重202.8%;美國貨幣供應量為14萬億美元,占GDP比重71.4%。
盡管因為曆史原因,中國在過去對外投資不足,對內投資過剩,但是隻從一帶一路的政策推出和亞投行的建立開始,中國已經大規模的進行對外投資,很多是換取資源,同時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但是對比過去美國在中美外貿順差中預想的閉環,那就是中國輸出產品,得到貿易順差,同時購買美債,配合美國政府的債務流通,現在中國把多餘的美元(和少部分自己的人民幣)去大量投資海外,建立自己的海外產品銷售市場和基建投資的輸出市場,這個也是引起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麵。
美技 (技術)
在科學技術方麵,若以學術論文數量來衡量,中國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18年,中國共發表528263篇學術論文,數量位居世界首位,比屈居第二的美國多出10萬餘篇。同年,中國的研發經費達到5543億美元,和美國的5813億美元相差無幾,甚至很有可能在2020年反超美國。
如果說科學研究的綜合水平可以用科學論文來衡量,那麽技術發明的綜合水平,就可以用專利數量來度量了。這裏有一個概念,叫 PCT 專利。PCT 是《專利合作條約》的英文縮寫,PCT 專利可以理解為符合國際標準的發明專利。PCT 專利被視為國家科技創新實力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中國已經在PCT的絕對數量上超過了美國,但是整體的質量還是比美國遜色不少。
在科技實力決定生產力的時代,科技能力更加是國家競爭的主戰場,中美兩國現在已經有高科技競爭的白熱化,未來會有更多的摩擦和競爭。
美製 (標準)
這方麵的數據不太容易查找,但是傳統上,美國和西方大國對於標準的製訂是有高話語權的,但是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非常注重國際標準的參與和提出,包括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取得領導地位,國際標準的引導,比如5G標準,高鐵標準,核電標準,特高壓標準等等,這個一方麵是因為中國在過去二十年巨大的基建投資決定的,但是另外一個方麵也說明美國(包括整個西方)在過度市場化後,對於標準製訂的重視不足。
現在美國(包括西方其它國家)已經開始注意這個問題,積極和中國爭奪標準的製訂權,並且通過潛在的脫鉤和中國進行區隔。但是以中國的強大製造業能力和高速投資的能力,未來可以預見有更多的中國製訂的國際標準。
好了,上麵對比了中美兩國不得不對立的七大理由,美元,美債,美軍,美劇,美資,美技,美製。
中國,軍事上的俄羅斯化,政治上的北韓化,經濟上的日本化,無論從哪個方麵都會給美國以沉重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全麵的防堵,並時刻準備進行反擊,這個不僅僅是美國自身的問題,美國曆史上和前蘇聯有過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和日本有十幾年的經濟衝突,但是現在的中國是 前蘇聯的軍事 + 日本的經濟 * 2 + 北韓的寡頭統治,要讓任何一個國家不害怕,不提放,都是不可能的。
這個已經不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而的確是“樹大招風”,並且是東南西北風。
裝天真!
老天真 發表評論於 2021-05-04 09:44:11
如果美國把軍隊開到他們的國家,把他們的國家變成今天的敘利亞、阿富汗和也門那樣,這些國民也“傾向接受美國的“霸權”嗎?
-------------------------------------------
老上不來 發表評論於 2021-05-04 08:05:56
世界各國的民調顯示大多數的國家國民傾向接受美國的“霸權”
一方麵是14億人要過上好一點的日子,另一方麵是守成大國要維持往日的好日子。
你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為什麽14億人不應該隻顧追求自己的利益。
謝謝提示,的確應該是指PCT專利申請
中國最近幾年海軍擴容的速度,如果隻是說要把南海當作一個內海,那兩個航空母艦編隊就可以了,不用現在這樣搞四個,明顯是走出中國附近海域為目的吧,要知道養一個航母編隊耗費巨大
製度之爭是最後形式,中國提出了自己的體製優越性,向全球推廣,這個開始觸發了警報
的確是個子太高藏不住了,但是也有一些人為因素,比如外交對於各個國家都非常強勢,現在除了靠中國救濟過日子的國家,中國真正能在國際上贏得其它國家民心的非常少,也是一個事實
-------------------------------------------
老上不來 發表評論於 2021-05-04 08:05:56
世界各國的民調顯示大多數的國家國民傾向接受美國的“霸權”
最後就是老閻說的製度之爭不得不對立除非人類共同體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