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就是巧合,經過了全球新冠的一年後,東西方中美兩個大國,在4月4日這一天,東方的清明節遇到西方的複活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中國人是一個特別守舊的群體,這個群體的守舊守的是一直以來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是一個特別崇尚祖先文化的群體,所以會有專門的節日來緬懷祖先寄托祝願。清明節既是慎終追遠,為了緬懷也是為了祝願。在古代的時候也象征著萬物複蘇,各個生物都進入生機勃勃的狀態,而這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與逝去的先靈寄托相思。其意義表現在五個方麵:
一是清明節是反省生命的日子。這是一個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
二是清明節是考量生命的日子。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地失去他所愛的人的過程,而且是永遠地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最大的傷痛。其實,人們在追憶、緬懷逝去的至親時,又何嚐不是在重新打量愛與生命。人的肉體雖可死亡,但人的精神卻不斷絕,它會在自己的後代身上得以延續,這便是生命的不滅。
三是清明節是考量愛的日子。“子欲養而親不待”,追憶逝去的至親時,方才覺得生之短暫與可貴,“愛”這個字,對於很多人來說,往往對自己的親人難以啟齒,但是在追逐愛情時卻把“愛”用得太泛濫。想想我們是否曾對自己的至親表達過愛呢?對於生命的時間維度考量,以及對於愛的含義,不應該在至親離去時才幡然醒悟。慎終追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的,無論是對於生者還是逝者,保留最真切的關懷與尊重,是生而為人的價值所在。
四是清明節是萬物複蘇的日子。這是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蕩秋千、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五是清明節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寒食本來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節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那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人物。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
對比之下,西方的複活節包含基督教的思想,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宗教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3年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複活的日子,耶穌的複活宣告了死亡並非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開始。人在世界的存在並非是無意義的偶然而來和偶然而去,而是有意義的存在,有意義的出生,有意義的活著,有意義的死去,有意義的永恒。而且,人們現世的生活狀態更是決定了其死後的生命狀態。因此,複活節象征著人生命的重生與希望。
複活節有著很多獨特的象征意義。
一是新生命的開始。複活的耶穌擁有的是一種新生命,凡和這新生命相遇的人,他們的生命也會被更新和改變。所以當宗徒們和複活的主相遇後,他們的生命被聖神所充滿和更新,他們一掃以前的陰霾,不再灰心、膽怯,而是充滿勇敢和喜樂,冒著生命的危險到處去為主作證。此時的他們已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他們的思言行為都被天主的恩寵所充滿,他們已不再思慮地上的事,而隻追求天上的事,因為他們的生命已被改變。
二是擺脫罪惡的羈絆。“新生命”是複活節給我們傳遞的一個主要信息。耶穌藉著祂的死亡,把我們軟弱的、罪惡的、有死的生命和祂一起釘在了十字架上,當祂複活時,我們所有人都和祂一起脫胎換骨,在聖神內獲得重生。這是天主的渴望,也是天主對我們人類的計劃:藉著耶穌基督,人類死於罪惡,而活於恩寵。因為我們心靈的眼目光高遠,專注於耶穌,我們有祂的承諾,我們敢於冒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活得全勝”。
三是更新舊的生命。而我們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那就是我們的心。人的身,也就是人的行為,是受製於人的“欲”,“欲念”來自人的“私”。所以祈禱、讀經,就是幫助我們陶冶情操,修正我們的私欲偏情,打開視野和氣度,也就是修心。善惡隻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天使,一念亦可成犯罪,就像左盜和右盜的例子。所以真正的天國,就在我們的心中。有了善念,一定要恒心堅持,也就是人的意誌力。如果人的心為外物所羈絆,為欲念所支配,就像脫韁的野馬,隻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達到心意合一,誌向堅定,才能在追隨基督的路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四是成為基督的新人。對基督徒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才能活出十誡的真自由。在所有的人或所發生的事情中,無論我們喜歡的、討厭的、善的、惡的、美的、醜的,都能發現基督的話,如此,我們一次次地知行合一,在基督內“脫去舊我,穿上新我。使靈性生命在“複活”中健康的成長,並活出豐盛的人生 。
過去的一年,全世界人民都在新冠疫情的折磨下生活,幾十萬人也因為疫情過世,而中國的清明節正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不過,對比中國疫情過世的幾千人,美國因此過世的五十五萬民眾才是更加需要這個清明節來祭奠。
不過我也看到了來自中國的一些評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
中國人的清明節,希望給美國提前上墳
美國人的複活節,希望讓美國再獲重生
對照中美兩國在過去幾年的矛盾和衝突,中國會出現這種評論並不令人意外,但是比較兩種文明下的節日意涵,我們可能需要仔細審視一下現在的世界,是不是已經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的全麵衰落和中國獨家(以為它沒有一個共同發展的團體)的全麵複興,從而東風壓倒西風,成為全麵取代西方的前夜呢,我個人覺得還不是。
原因有幾個:
第一,即便中國有著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內市場,但是仍然不足以消化掉它驚人的製造產能,需要依靠西方國家(包括美國)作為重要的市場
第二,即便中國已經有著很完備的製造業體係,但是在很多關鍵部件和原料方麵依然需要西方國家的配合,這個在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完全改變
第三,即便中國回到全球第一GDP的位置,它也隻是回到了幾百年前中國已經擁有的位置,而且它在人均GDP和幸福指數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四,即便西方國家停滯不前,中國如何吹噓它的製度優勢,從現在看來,中國除了自己一家借著改革開放和西方的市場,技術全麵結合,全世界其實沒有第二個國家複製了中國模式(越南已經是最接近的複製,但是越南還是和中國有很多的不同),所以這種一枝獨秀,以中國一家製造,全球民眾消費的模式,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沒有太多的共同利益
第五,即便中國一種奉行實用主義,政治經濟人權等全麵分離的對外政策而讓它可以得到很多國家(尤其是獨裁國家)的合作,但是因為它完全不理會國際公認的基本準則,也很容易走到很多國家(比如緬甸)人民的對立麵,也和中國自己號稱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不符
中國的確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世界GDP第一的大國,成就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可以告慰華夏民族的先靈,但是同時西方國家也有機會再次複活,看到西方重新發展的複興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