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重磅的超級英雄電影《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下簡稱《複聯4》)終於在全球上映了,提起這部目前最長時長(181分鍾)的超級英雄電影,似乎都是一係列亮眼的數據。十年故事,一朝終局,不用多說,影迷們也明白這是一場盛大的告別。但是大部分漫威迷都不知道,其實這裏麵很多事是有真實背景的。
比如神盾局,其實就有個原型,就是美國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縮寫為:DARPA),簡稱叫達帕,專門負責各種高精尖技術的研究。
電影裏最早成立這個神盾局,就是為了發掘世界上各種有超能力的人,這個項目就叫做“回形針計劃”。
這個“回形針計劃”就更是取材於真實曆史了,連名字都懶得改了。曆史上真實的“回形針計劃”是怎麽回事呢?
回形針行動(英語:Operation Paperclip,1949-19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戰略情報局把超過1600名的原納粹德國科學家,工程師,和技師秘密引進到美國的一個行動。這些科學家包括當年參與納粹德國V-2火箭的研製的主要專家如馮·布勞恩的火箭團隊、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阿圖爾·魯道夫等,這些科學家後來為美國的太空計劃奠下重要根基.
1944年6月前後,納粹先後向英國發射威力極大的新式武器V-1、V-2火箭,其他先進武器包括極為少見的噴氣戰鬥機動性製導導彈等也露出猙獰麵目。盟軍受到很大損失。美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展開對納粹先進武器裝備及其技術人員的爭奪。美軍把這一活動代表統一為“雲遮霧繞工程”。然而,美國國內有人強烈反對美軍利用敵人的技術人員為自己服務。為此,美軍不得不把行動代號改為“回形針工程”,但其任務仍然沒變。根據美軍有關規定,禁止與戰爭罪犯直接打交道。美軍情報部門發現,幾乎所有需要帶回美國的納粹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都與納粹黨有聯係,甚至有犯戰爭罪的嫌疑。美軍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決定繞過那些規則秘密行事。
哈裏·杜魯門總統確信德國科學家一定能夠協助美國的戰後計劃,並在1946年9月同意批準“回形針行動”計劃。這項計劃委派經過精心挑選的德國科學家在二戰期間去為美國工作。
隨著戰果的擴大,美軍派遣進入德國進行搜集活動的技術情報人員從100名增加到700多名。700多人分成了多個小分隊,小分隊又分成多個情報小組,分別負責戰鬥機、導彈和火箭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及其人員的搜集。
這些科學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沃納·馮·布勞恩。納粹V2導彈的策劃者。同時,他還是黨衛軍高級組隊員。他的原始信息檔案把他描述為“一個安全隱患”。美國計劃署接見了沃納·馮·布勞恩以及其他七百多個在美國同盟國的眼皮底下從德國逃離出來的科學家。後來成為土星5型火箭之父。
還有,亞瑟·L·魯道夫,這位納粹科學家曾管理一家兵工廠。依靠在火箭製造方麵的專業才能,1945年他在招募曾為納粹德國服務科學家的“回形針行動”中被帶到美國。後來為NASA為魯道夫授勳。
1944年底,美軍邀請錢學森培訓專門的導彈軍官,這些學生在20世紀50年代之後成為美軍導彈領域的骨幹力量。不僅如此,從1944年10月起,錢學森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科學顧問團成員,能自由出入戰時設在華盛頓的秘密高層指揮中心。
1945年春,納粹德國行將就木,美國戰略情報局和聯合情報調查局共同發起“回形針”行動,派遣專家隨美軍進入德國腹地搜尋導彈專家,務必趕在別國之前控製這批“寶貴財富”。在軍方授權下,4月底,馮·卡門組建一個由36位專家組成的調查團前往德國,調查團成員全部被授予正式軍銜,團長馮·卡門當上陸軍航空隊少將,火箭組長錢學森被授予陸軍航空隊上校軍銜。在美軍護衛下,調查團冒著戰火深入德國,封存德國最高科技機密,並“邀請”德國一流科技人才為美國效勞。
錢學森首先盯上“德國導彈之父”馮·布勞恩。1945年5月2日,錢學森隨美軍第44步兵師攻入巴伐利亞山區,這一天,第44師剛好俘獲馮·布勞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師馬格努斯。審問期間,馬格努斯用蹩腳的英文對錢學森說:“我的名字是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我的大哥發明了V2導彈,我們都想向你們投降。”在馬格努斯幫助下,錢學森終於找到隱藏在加米斯的馮·布勞恩,兩位導彈大師一見麵,馮·布勞恩就開口說:“我知道我們(納粹德國)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問題是現在我們不知道。應該把我們的才智貢獻給哪個戰勝國。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我認為隻有在各大國導彈技術均衡的條件下,才能維持未來的和平。”
錢學森當然知道馮·布勞恩的價值,他在“回形針”行動名單中列首位。1945年6月19日,即美軍向蘇軍移交加米斯防區前兩天,錢學森和美國陸軍少校羅伯特·斯塔韋爾一道,用吉普車把馮·布勞恩轉移到慕尼黑。隨後,錢學森一行又火速乘軍用運輸機前往維岑豪森西南約40千米處的小鎮諾德豪森(美軍占領區)。應錢學森的要求,馮·布勞恩寫出書麵報告《德國液態火箭研究與展望》,受到美國軍方重視,於是馮·布勞恩被美軍正式招募。此外,錢學森還訊問了另一位德國導彈大師——魯道夫·赫曼,獲得不少絕密技術信息。更令人吃驚的是,錢學森還會同馮·卡門一起審訊了德國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普朗特是馮·卡門的老師,師父和徒弟連手審訊師祖,堪稱曆史奇觀。
而在德國不倫瑞克郊外的鬆林中,錢學森和馮·卡門還意外發現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直接領導的“氣體動力學研究所”。錢學森欣喜若狂,他不但查驗了研究所,還花費大量時間檢驗高速風洞、實驗室和所屬工廠等總共50多處偽裝良好的建築物。聰明的錢學森感覺這裏似乎隱藏著一些東西,果不其然,他用儀器探測到埋藏在密林深處的數千份機密文件。除此之外,錢學森還走訪了德國境內其他地方的風洞,撰寫多份報告,由此對德國導彈研製有了深刻的了解。
1945年6月20日,美國國務卿赫爾致電感謝馮·卡門調查團所做出的貢獻,批準將馮·布勞恩等德國科學家盡快送回美國。9月20日,錢學森親自護送首批7名德國科學家返回美國,其中就包括馮·布勞恩。他們飛到波士頓後,再轉乘小船來到波土頓灣的強堡基地。
馮·卡門調查團回到華盛頓後,準備向美國政告。這時,錢學森不僅從德國帶回豐富的數據資料,還走訪了美國各地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對美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潛力有了全盤了解。調查團最終向美國政府提交《邁向新高度》的研究報告,這份遠景規劃報告共有9卷,其中第3、4、6、7、8卷和技術情報附錄均出自錢學森之手。錢學森認為,納粹德國戰敗前,在飛機和導彈技術方麵已超越美國。他總結了歐洲各國特別是納粹德國的科研成果和發展經驗,向美國政府提出戰略性發展規劃和實際可行的技術路線。錢學森詳細闡述了高速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包括脈衝式噴氣發動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固態與液態燃料火箭、超音速導彈乃至把核能作為飛行動力的可能性等尖端技術。在這份報告的指導下,美國在航空與航天方麵獲得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專欄作家米爾頓·維奧斯特曾這樣評論說:“錢(錢學森)上校是使美國成為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之一。”
其實當時蘇聯人也在大力尋找德國的科研機構。而且蘇聯人有一個優勢,就是德國大部分導彈基地和工廠都在蘇聯占領區。蘇聯人如獲至寶,好多東西都是直接原樣照搬回蘇聯。後來蘇聯人就用這些,再加上德國人留下來的設計圖和設備,一步步製造、改良自己的火箭,最終就搞出來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枚人造衛星和第一個載人宇宙飛船。
這可就把美國結結實實嚇了一跳,趕緊開始奮起直追。
1961年,肯尼迪總統發表演講,宣布開啟阿波羅計劃。要搶在蘇聯人之前登陸月球,這個項目的總設計師就是馮•布勞恩。
從此,馮•布勞恩就開始創造神一樣的紀錄,隻用了6年就設計出了史上最強的火箭推進器——土星5號。土星5號,它至今還是人類曆史上最強火箭推進器,能把140噸的物資運到地球軌道,這個紀錄一直保持至今。2年以後,“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美國終於在太空競賽打了個漂亮的翻身戰,這裏麵馮•布勞恩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首功之臣。
可見,在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中,美蘇兩國都進行了激烈的人才和技術爭奪,當然美國是當時的優勝方,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馮•布勞恩被蘇聯帶到莫斯科,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成就,也許不會,我們知道很多的蘇聯科學家在蘇聯多次清洗運動中的悲慘結局,不難設想一下馮•布勞恩的可能結局,好的可能是做完所有研究以後被處理,壞的結果是做到一般就被處理掉了。
現在,中美兩國又回到一個十字路口,兩國對於未來科技製高點的爭奪,基本上會集中在資金,人才和市場的爭奪上,資金方麵,兩國不相上下,市場實際上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當然也有政治文化等因素,而核心是人才的爭奪。
現在美國出現一股對於中國華裔科學家的偏見,這個當然有些是過激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屬於防禦性的,就是說美國不想讓它的高科技成果(不管是不是華裔科學家,工程師參與的)順利地或是半地下式的回流給中國,幫助中國科技進行跳躍式發展。
有很多人說中美在爭奪人才的過程中,中國更加有優勢,是金錢和效率優勢,但是我覺得這個其實隻是看到了森林中的一棵大樹。美國在吸引全世界人才方麵,包括吸引印度,東歐,南美,以及中東,甚至是非洲的人才方麵,多數是超過中國的,一個比較基礎的因素是,在美國有更多的言論自由和媒體自由,有多種包容的文化存在,而中國可以提供高薪和發展前途(比如政府資助等),但是如果沒有基本的人權保證,這些都是隨時可以被剝奪的,那種不信任和恐懼,對於多數的非華裔,和一部分的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這種心態是很難在短期內被完全改變的。
中美爭奪未來製高點的關鍵在於人才,短期內看中國在展現魅力,但是長期來看,美國仍然有它的優勢,一個是華裔為主的人才聚集地,一個是世界人才為主的人才聚集地,就像中美兩國的互聯網公司一樣,一個是以中國為主的市場,一個是世界市場。當然,我們希望中美兩國可以和平共處,一起推動科技發展,為全人類造福,這個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And why the hell we have this conversation now?
No, you need a lot more to save this place.
No, there is no such thing called silver bullet.
關於錢學森的一些細節的描述不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