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正文

《不能一味譴責“憤世”或“憤青”一族》

(2019-05-03 11:27:39) 下一個

《不能一味譴責“憤世”或“憤青”一族》

原創:楠木(自由撰稿人)

洛杉磯

4-29-2019

這幾年,中國社會上出現一個特殊的族群,他們對很多社會現象,看不慣,看不順眼,甚至產生報複社會的極端情緒。基本上,媒體把這一群人歸類為“憤世”或“憤青”。

隨著社會不公不義事情日漸增多,“憤世”,“憤青”族群正在快速壯大,這是一個不祥之兆。

如果政府,社會不能高度重視解決“憤世”,”憤青”問題,那麽,長此以往,這一族群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將產生嚴重影響。

為什麽社會上會出現越來越多“憤世”,“憤青”現象呢?

原來,人有兩個屬性,一個是自然人,另一個社會人。作為自然人,你可以活在自己世界裏,但是作為社會人,你不可能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熟視無睹,你必然會有反應。反應程度深淺,和緩,或激烈取決於個人素質,修養,以及個性。

黑格爾對人的的定義,有一段經典的說辭,人高於自然界,高於動物就在於,人本質上是一個能夠思考自己,即有著自我意識。

說白話一點,人與動物最大區別就在於人有思維,會思考,會表達意?,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周圍環境,都會有一種敏銳的意識存在。人受環境影響,但是,人也會影響環境。

人自我意識的存在會自然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對自身安全,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對生命的尊重等方麵。

人不會隻滿足於溫飽,如果那樣,與動物沒有區別。

在文明社會裏,政府,社會不能隻提供溫飽予人民,就以為已經盡責了。

按照?斯洛需求理論,溫飽隻是人的生理基本需要,當人融入社會以後,獲得周圍環境,或他人認可,肯定,或理解。這是每一個人不可或缺心理需要。要實現這個目標,社會係統如何提供人的自由,保護人的基本說話權利,以及交往權利,這是社會係統的基本責任。

如今,這個社會,表麵看起來一起都很好,城市建設美輪美奐,生活十分便捷,舒適,絕大部分城市不僅解決了溫飽,而且,物質生活十分豐富,一線,二線城市生活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看到政府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麵,做了很多努力。如果說,時光倒流三十,從那年代走過來的人應該都對政府感激不盡。因為我們的生活品質的確提高太多太多了。

但是,政府為人?做了這麽多事,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對政府不滿,對社會不滿呢?為什麽還會出現那麽多“憤世”“憤青”呢?這是政府必須正視,也是所有人都必須關注的問題。

這裏提供三個維度,與大家討論。

第一,這個社會缺少公平公正的機製,讓人在社會活動中,遇到挫折,困難,或者看到社會不公不義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狀態,從而表現出不滿,憤怒,埋怨,記仇等心理反應。在這種情形下,如果社會沒有提供相應解決之道,那麽,這些“憤世”,或“憤青”就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危害。

當人滿足的溫飽以後,最需要也是最緊迫的需求,就是獲得社會的尊重與理解。社會不公,司法不正,以及社會上出現無良的事件,對於亟需幫助的這一群人來說傷害最大。這就是大量出現“憤世”或“憤青”的主要原因。

這裏關鍵問題,在於握有社會公權力的政府在處理公眾事務中,能不能秉公辦理,公開透明。政府的行為都直接影響了社會公平的效果。再比如,司法部?處理案件。利用權力謀私利,在處理案件中,出現明顯的偏袒行為。這對社會大眾傷害最深。

因為司法黑暗會造成人們對政府失去信任,進而失去信心。一旦,?眾對政府失去信心了,政府說什麽都沒有,即使政府非常努力,做的再好,都很難令人感動。

第二,社會分配不公。社會財富分配是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而擁有製定這個規則的權力,在政府手中。因此,政府針對當下貧富差距懸殊,沒有製定出合理的,令人感受公平的規則。這就讓很多年輕人覺得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盼望。

人活著,為什麽能夠抵抗各種困難,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勇敢攀登事業高峰,就是因為心中存有盼望。而這種盼望,這種目標,這種理想,就是激勵人不斷往前走,不停歇的心理因素。如果一個社會把這種盼望,目,,理想都給破滅的話,那麽,人們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第三,社會缺少道德宣導機製。這裏教育失敗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教育孩子怎樣做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如果學校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教,而是在高談闊論人生理想,當孩子走進社會的時候,就會發現社會與學校有灼巨大差距,而陷入人生價值觀的迷茫。

道德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在這裏,家庭,學校,社會扮演了重要?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學校不僅要教孩子知識文化,還要教會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社會是一位大老師。對於走進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受到形形色色社會的影響,因此,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走進社會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同理心,愛人如己的心,不以追求金錢視如成功的心態,不以傷害他人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良心,而在公平公正社會中,展開公平競爭。

解決社會“憤世”或“憤青”問題,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細水?流”。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當前,社會最需要做的,給社會“憤世”或“憤青”一族提供一個“出氣筒”。讓他們對於“憤憤不平”人或事,有一個地方傾訴,或他們的問題有機會得到解決。當然,這個責任就落到政府身上了,所以,呼籲政府在這方麵多有作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