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這個詞對我而言還算是個陌生的詞,活到現在這個年紀,找工作的經曆真是沒有幾個,大學畢業有國家分配的正式工作,自己打破了鐵飯碗,到人才市場沒有費什麽力氣便找到合適的工作,之後的跳槽也很容易,基本上通過朋友、同事或是獵頭公司的介紹,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沒有登陸澳洲之前,自己還蠻有信心,覺得憑借過去多年的工作經驗,找個辦公室的小秘書工作應該沒有問題吧。新年之後,開始著手尋找工作。
澳大利亞沒有什麽人才市場,我們這個不到二十萬人口的小城市,更沒有像國內的人才招聘會之類的活動,尋找工作基本上都是從網上或是報紙紙上看招聘廣告。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沒有親朋好友、同學或是同事幫忙介紹工作,隻能自己靠自己從網上投簡曆。這裏尋找工作的網站主要就三個,瀏覽完網站,心中竊喜,原來需要辦公室行政人員的地方還挺多的,信心十足地投了簡曆,耐心地等待麵試的機會。然而事與願違,半個月過去了,一個麵試的電話也沒有接到。好在自己做過人力資源的工作,明白如果沒有麵試的電話,就意味著簡曆沒有吸引負責招聘人員的注意。於是開始從網上搜索如何寫簡曆。網上的資源很豐富,看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在澳洲申請工作時,除了簡曆,還需要寫申請信。汲取他人的經驗,開始動手修改自己的簡曆,並且針對每一個申請的崗位,量身定做自己的簡曆,盡量突出自己的優勢,使用廣告中的關鍵詞, 輕描淡寫與崗位要求無關的經曆,甚至根本不提。這期間,申請工作成了我專職的工作,每天早上,先從網上搜索工作, 看到合適的,修改自己的簡曆和申請信,然後按照要求發去。幾周過去了,仍然沒有麵試的電話。簡直是心灰意冷,嚴重打擊自信心。原來以為很容易找工作的,結果幾個月下來,連一個麵試的電話都沒有接到。怎麽辦?
先生每天早出晚去上班,每天就是我一個人在家,既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麵對找不到工作的打擊,我簡直要崩潰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一個做誌願者的機會,在一家幫助移民的中心做前台接待,每天就是接聽電話,接待來訪者,還有其它雜事,每周一次。我很開心有這個機會,至少這天可以不用在家無所事事。
做誌願者為我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個工作,我認識了其它和我一樣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了解到他們的生活,獲取不少信息,並參加了很多活動。生活開始變得有意思起來。
來澳州的第一份工作不容易找,因為一沒有當地學習的經驗,二沒有當地工作的經驗,連舉薦人都沒有,澳洲找工作,一般都需要兩三個舉薦人,一般是原來公司的同事或是上司,應聘單位都是向他們了解你過去的工作表現、人品之類的。看看自己, 這三條,那一條也不具備,於是我開始計劃參加當地的短期培訓,獲取相關的資格證書。
有了參加培訓的想法之後,開始留意培訓機構以及課程的相關信息。一般當地人獲取初級職業資格證書,都參加TAFE的培訓,它是澳洲專業的技術培訓機構,我覺得類似國內的技校。TAFE培訓的課程從美容美發,修指甲,幼兒園的保育員,焊工等等五花八門,基本上課程都是半年期的。因為我定為的工作是行政方麵的,所以希望能參加行政方麵的培訓。課程倒是有,隻不過我還沒有長簽,需要按照國籍留學生的標準繳費,這樣算下來,我的學費比當地人高出好幾倍,很不劃算。於是我打消了去TAFE學習的念頭。正當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辦的時候,多文化中心的同事告訴我,可以去其它的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有政府資助的培訓項目,並且給了我地址和聯係方式。第二天,我趕緊和我的菲律賓朋友一起去了哪裏。 經過谘詢,我們倆個都沒有資格參加免費的培訓,不過接待告訴我們可能夠資格參加另外一個培訓機構的培訓。好在那個培訓機構不遠,我們直奔那個地方。哪裏的工作人員很熱情,詳細介紹了培訓課程,原來這裏隻提供三種證書的培訓,沒有我想參加的行政方麵的。不過工作人員建議我重新考慮一下,參加從事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證書培訓。這個方向,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對它也是一無所知,回家和先生商量,先生建議我參加培訓,因為即使我將來不從事這方麵的工作,培訓不但可以提高我的英語水平,而且也能使我的生活充實起來, 我可以接觸更多的當地人,融入他們的生活。我覺得先生說的有道理,第二天就直接去參加培訓了。
培訓班上一共就十四名學生,從60多歲到20多歲都有,除了我一個亞洲人外,其餘全都是澳大利亞人。培訓課程一周三次,從早上9點到下午2點結束。 和他們相處一段時間之後,逐漸了解我的同學們。原來大多數都是沒有正式工作,領取政府救濟金的。 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找到工作,政府提供了免費的培訓課程,希望他們通過培訓,獲得一定的技能,便於他們找到工作。他們如果不參加培訓,領取的救濟金會受到影響。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語言類的國外培訓,起初感覺比較吃力,因為這裏上課基本上以討論為主,看著大家都踴躍發言,隻有我坐在那裏不知道說什麽才好,課後作業多半也沒有標準的答案,經常是要求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下子很讓我為難。習慣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更本不習慣這種方式,尤其是課程上必有得角色扮演的討論,我更本不知道說些什麽。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逐漸適應並且開始喜歡這裏的學習方式。
日子開始忙碌起來,每周上課,做誌願者,結識新的朋友,參加當地的活動,不知不覺,幾個月過去了,我的培訓也接近尾聲。
培訓期間,我也從來沒有放棄找工作,隻不過,不像以前胡亂投簡曆,而是有選擇性地投遞。每次投遞簡曆之前,很認真地閱讀要求,並根據要求來更改簡曆和申請信,而且還請自己遠在美國的朋友把關,每次都先把這些發給她,經過她修改之後,才投遞出去。對每個投遞的工作,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以防萬一對方打來電話,我根本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功夫不服有心人,真的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我是候選人,讓我等候通知麵試。隻不過,一直到現在,這個通知都沒有來。幾個月下來,雖然非常努力,投出去無數簡曆, 結果都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消息。 這讓我重新思考尋找工作的方向。
還是朋友的一番話讓我醒悟,朋友在這裏生活多年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說還是在社區服務領域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建議我試試所培訓領域的工作機會。
從剛來時迷茫,找不到方向,胡亂投遞簡曆,到沒有獲得任何麵試機會,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對自己的評價降低到最低水平,終於,我仿佛看到一線的曙光,找到了那扇能被打開的門。
距課程結束隻有一個月了,我開始留意網絡和報紙上有關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招聘信息,並按照要求準備簡曆和申請信。 有了前麵幾個月的準備, 這次做起來遊刃有餘,因為沒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 於是我著重從工作態度和學習精神等方麵來突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希望能吸引麵試官的注意力。 果然這一招挺靈驗, 簡曆發出去不久, 便接到麵試的電話, 我簡直是欣喜若狂, 比中了大獎還要開心。 這是我第一次接到麵試的電話, 雖然隻是個麵試通知, 並不能保證能爭取到工作機會,然而畢竟我向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這次麵試我很重視,事先到公司所在地,熟悉地方, 擔心第二天自己迷路, 沒有辦法, 誰讓我是個路盲呢, 總是找不到方向。 第二天, 我提前趕到麵試的公司,暗暗地告訴自己不要緊張。 麵試我的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 看她第一天, 就不喜歡, 她似乎很忙的樣子, 又是接電話,又是告訴我她多麽累, 今天早上很早就起來, 趕第一班飛機到這裏。簡單了問了我幾個問題之後, 要求我出具我的護照、駕駛證的原件, 當她 看到我的駕駛證不是澳洲的, 立即對我沒有興趣, 幾句就把我打發走了。麵試結束, 我並不是很懊喪, 這是第一次, 還有下次機會。 沒有料到, 剛剛過了幾天, 又接到一個公司的麵試電話。第二次麵試的麵試官看起來很友好, 我頓時放鬆了許多。麵試我的一共兩個麵試官, 她們先讓我簡單地介紹了我過去的工作經驗, 然後按照事先準備好的麵試題考我。 因為我根本沒有相關的行業背景, 所以有些題不知道怎麽回答, 麵試官就讓我用過去其他行業的背景來解釋。這樣一問一答地, 沒有想到,等麵試結束時, 時間已經過去2個多小時。 整個過程, 我絲毫不緊張, 盡力回答問題。 麵試結束自我感覺良好。 三天之後, 接到電話, 我被錄用了。 半年之內, 終於找到了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
Disability Support Worker 是我的工作,這是一份全新的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絞盡腦汁也不好找出合適的詞把這個工作的英語名稱翻譯成中文,因為同樣性質的工作在國內根本不存在,姑且就叫為殘疾人提供社區服務的人員吧。這樣一說,估計有人會誤認為這項工作就是照顧殘疾人吃喝拉撒、伺候人的類似護工性質的工作。其實不然,這個工作並不提供洗澡、穿衣、喂飯等起居飲食的服務,而是幫助殘疾人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和結交朋友。
雖然我生活的城市人口不足二十萬,然而為殘疾人提供各種服務的機構卻不下七八家,每家機構服務的內容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我所在的公司,每年有政府提供用於殘疾人的專項撥款,殘疾人本人或是家庭,可以向政府部門提出申請,經過評估之後,被劃分到不同的機構。我們單位的客戶,大部分都是生活能夠自理的弱智類型的殘疾人, 他們有些隻能聽明白卻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有些隻能說幾個簡單的詞,有些雖然可以進行基本的日常對話和交流,但是智力和理解水平相當於十幾歲孩子,不能進行複雜的思維。
來了澳洲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裏的工作分為三種不同性質的。 第一種,和國內一樣,全職工作,每周工作38-40個小時,第二種,兼職工作,與國內的兼職不一樣,兼職和全職的區別就是工作時間少於38小時,其它的福利待遇和全職一樣,有年假和帶薪的病假,年假一般是每年四周, 有些公司可能會有六周,病假一般是15天,最後一種是臨時工,就是當全職或兼職人員休假時,替補這些人員的一種臨時工作。這種工作一般每周的工作時間很靈活,完全根據公司的需要,可以每周工作幾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不等,當然也沒有年假和病假之說。 臨時工的益處就是工作自由,如果當天有事無法去公司上班,隻需要提前打電話通知公司即可。澳洲的工資大多是按照工作小時計算的周薪,每小時的薪水乘以工作時間就是本周的薪水。還有一種工作類型翻譯成中文叫做合同製,就是公司和員工簽訂為期三個月或是半年,一年的合同。合同到期後,公司不再需要員工,員工就自動離職。如果公司還需要,可以續簽或是轉為其它類型。 起初我不明白為什麽有這麽多不同性質的工作方式,後來才發現,第一,因為這裏辭退全職員工手續繁瑣,需要提出正當的理由,否則公司需要給員工補償,第二,澳洲地廣人稀,市場小,如果全部雇傭全職員工,工作量根本不飽和,所以需要每天或者每周隻工作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的員工。 員工呢,尤其是女性員工也非常喜歡兼職和臨時工作,因為這樣她們既能工作,也能照顧家庭。 很多大學生們也非常喜歡臨時或者兼職的工作,這樣他們可以在上學的同時,找一份工作補貼家用。
不管哪種性質的工作,隻要有薪水,就需要交稅和養老保險。稅和養老保險都從薪水裏直接扣除了,拿到的薪水就是自己的淨收入。 這裏製度比較完善,公司如果不負責交稅和養老保險將受到嚴重的製裁,所以各個公司都不敢違反規定。凡是澳洲的公民或者有工作權利的居民,都必須申請稅號,這個稅號是唯一的,如果需要更換公司,必須把稅號告訴新公司。 養老保險,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既可以自己管理,也可以委托專門的公司管理。
我的工作大都被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早上,一般工作時間為三個小時。 在這三個小時內, 我們需要到客戶家裏接客戶,然後到公司事先安排好的活動地點,參加活動。這些活動包括: 學習陶藝,參加電腦培訓課程,到體育場參加籃球、足球、乒乓球、遊泳等等的體育活動, 學習繪畫, 到圖書館借閱書籍,遊覽博物館和海洋世界,看電影,逛商場,或是到海邊燒烤,聽音樂。這些活動有些是集體項目,有些隻是一對一的服務。
似乎看起來工作比較輕鬆和簡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工作的對象是有智力或者身體缺陷的殘疾人。比如電腦培訓,兩三個小時讓他們聚精會神地坐在那裏聽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們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隨便和他人講話,總是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我的工作就是時不時提醒他們要注意聽課,如果他們沒有聽明白,我還需要解釋。 體育運動也是一樣,我要時刻觀察客戶的一舉一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活動,有些客戶比較胖,不願意動,這樣我就需要不斷地鼓勵他或是想盡辦法讓他動起來,有些客戶脾氣暴躁,經常動不動發脾氣,和其他客戶發生衝突,這樣我需要調解,化解矛盾。 遇到隻能聽明白,不能交流的客戶,需要耐心地聽客戶發出的每一個詞,搞清楚客戶究竟需要什麽,如果弄不明白,客戶會急躁,甚至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一對一的服務,尤其是針對沒有語言交流能力的客戶是個挑戰,三個小時的工作,客戶基本上沒有語言表達,每次給客戶講話,總覺得自己在給自己講話,每次總是很費力地想,今天需要做些什麽,渡過這三小時。
保護客戶的隱私和尊重客戶的權利不但是上學時老師中反複強調的,而且公司也經常為員工敲警鍾。一切關於客戶的信息和工作中發生的事情,除了公司的直接上級,與客戶工作的同事外,我們不能向任何人提及,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工作中,需要完全尊重客戶的意願,即使他們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不能強製做客戶不願意做的事情。舉個例子,聖誕節前夕,我的客戶得到了一頂聖誕帽子作為禮物,客戶愛不釋手,走到哪裏都要帶上。12月份正是夏季,氣溫高達34度,不戴帽子都很熱,更別說帶那個聖誕老人的帽子了。 我帶客戶去打球,很擔心客戶是否會中暑,因為不管我怎麽說,客戶也不願意脫下那個帽子。我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徑直將帽子拿下,即使動機是好的,那個行為也是不尊重客戶的表現。
公司裏的同事,除了直接領導兩名,一名全職員工,三名兼職員工,其餘的都是臨時工。 公司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五,總要開例會,那是我們才有機會見到全部的同事。平日,因為大家工作的時間不同,很難互相見到。同事之間的關係,與國內的完全不一樣。澳洲人比較注重個人的隱私,所以不能問及與個人相關的信息,像什麽結婚了沒有,有沒有孩子等等之類, 所以對同事不是很了解。 每次見麵,除了基本的問候之外,就是談與工作相關或是天氣、球賽、新聞等等之類的話題。 同事之間,下班之後,基本上很少來往。
半年之後,對工作的新鮮感蕩然無存。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變成了眼中的雞肋。如果沒有這份工作,不但沒有任何收入,每天的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度過。如果去工作,心裏也很別扭, 不是自己心儀的工作,而且工作時間又那麽少,收入那麽低。工作,這個曾經讓我充實,自豪,讓我成熟、自信,帶給我許多快樂、提高我個人能力的工作,竟然變成了心中揮之不去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