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往咖啡館的路上。對於社會學家,咖啡館是觀察人類行為的一個最佳窗口。這同一家星巴克,筆者已經度過了九個春秋,所觀所感所思,聊寫幾筆。

今天,這家星巴克來了四個加拿大白人男生,準備用筷子吃壽司。找到一張桌子,卻隻有兩把椅子。這四人找椅子,四下裏詢問其他顧客:“先生,我能用這把椅子嗎?這把椅子有人坐嗎?”
筆者認為,出於禮貌,看見別人身旁有空椅子,理應先問一句,因為有可能人家的親友正在買咖啡,或者正在上廁所。
實話實說吧,有很多人問都不問,直接把你身邊的空椅子拉走。

就在他們找椅子時候,筆者身邊東亞人模樣的女子趕緊跟他們說:“我對麵這把椅子沒人坐,你們可以拉走!”
我還心想,這中國人還很客氣嘛!通常中國人才不管這閑事呢。
結果,後來她講起電話,一口日語。

筆者進一步觀察,這四個少年吃完壽司,收拾好垃圾扔掉,把空礦泉水瓶子帶走,還把拉來的兩把椅子歸還遠處。就這一點細節,很多人做不到。筆者經常拍到杯盤狼藉的桌子照片,都是什麽人,不便多說了。大家心知肚明。

剛說嘴就打嘴。四位少年走後,又來了幾個人,果不其然,二話不說就從別人身邊拉走椅子。

路過一處兒童樂園,幾乎全是各地移民,心裏感慨:地球這麽多國家、文化、區域,文明水平確實不一樣啊!
筆者家門口有一十字路口,每次我綠燈過斑馬線,如有開車人跟我搶道兒,我都會下意識往車窗裏看看是什麽人。什麽人種都有,但是比例絕對懸殊太大。
做人有人品,開車有“車品”。發達國家“車品”一般都比亞非拉強;北京“車品”比武漢強。實話實說,日本“車品”可能是發達國家中最好的。
在加拿大,記憶頗深的兩次,我拉著寶寶在綠燈快結束時過斑馬線,誰知過了一半,寶寶撅起屁股要大便,此時綠燈已變紅燈。你知道,狗在準備大便時候,拉它是很難拉動的;強行拉小狗也可以,但它會很不安。此時此刻,我很緊張、尷尬,因為一次是遇到公交車開到眼前,第二次是遇到私家車開到眼前,從寶寶撅屁股到拉出大便,再到我用塑料袋撿起大便再過到街道另一邊,怎麽也需要半分鍾功夫。
我心想,這要是在中國,90%可能人家會朝我按喇叭了,而且就是開到你眼前的車不按喇叭,他身後的車也會狂按喇叭。
您猜怎麽著?這兩次,公交車司機和私家車司機都沒有按喇叭,而原地默默等候。我感激地朝車窗裏揮手致意。您猜司機是什麽族裔?沒錯,兩次都是加拿大西人。
為什麽會有這種差別?筆者不同意素質論。
中國人愛說的“素質”,英文中都沒有對應的詞。“素質”一說源於老江同誌早年接受名記華萊士采訪,其間說了一句“中國人素質差,不適合搞西方那套民主”,令人愕然。
然而,這種“素質”論和納粹的種族理論不謀而合。
我不認可素質一說。我認為這是社會大環境決定的,大環境又決定了家教水平。大概統計一下:老牌發達國家綜合教育水平、人類發展指數都更高,日本是18個老牌發達國家之一,是亞洲最好的。韓國、新加坡這種新晉發達國家還都有差距。
舉例說,溫哥華二十年的經曆,凡是西人小孩子要來摸你的小狗,家長都會先問小孩子:“哎!我怎麽教你的?你要跟人家怎麽說來著?”
摸完了之後,大人又會問一句:“該說什麽了?說謝謝!”
相比之下,有一年夏天寶寶在某星巴克咖啡館外麵嬉耍,一群來自台灣的夏令營小學生嘰嘰喳喳路過,隻見一男孩兒上來就踢寶寶的頭。我可以罵人都不帶髒字,道:“這是誰家的孩子,有人生沒人教啊?”
又有一例:就在前兩天,一中國女子帶著剛會說話的女孩兒經過,看見寶寶在路邊玩耍。這女孩兒拔起小草往寶寶頭上扔去。因為對寶寶沒有傷害,我也沒說什麽。可氣的是這大人完全不當回事,不聞不問。在她眼中,一個是孩童一個是動物,沒什麽大不了的。
大人就這樣,這孩子長大修養能好到哪兒去?根據筆者十幾年經驗,從對寶寶這種態度,亞非拉國家都有一致性,歐美卻截然相反。
人的個性是一原因,家教好壞又是一原因,而家教好壞的原因又在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粗略來說,中國的家教基本上是這樣一些層次和脈絡——
第一,不求別的,隻管孩子吃飽、穿暖、健康、不生病。95%的家庭都是這種家教。
第二,再高一層,長大學個一技之長,能有個飯碗自力更生即滿意。80%家庭都會達到這一層家教。
第三,再高一層,在外不惹事,不給家裏添麻煩。70%家庭又添了這一層家教。
第四,再高一層,學習拔尖,上個名校,找個好工作。50%的家庭會達到這一層。
如此一來,中國式家教和印度家教幾乎一樣,不同的是中國更看中公務員工作,而印度家長則普遍希望孩子成為醫生或工程師,並移民發達國家。
除此之外,中國家長在培養孩子以下的品質方麵不是很普遍,至少沒有發達國家普遍:
與小動物親密接觸,熱愛大自然,培養愛心和責任心;自立自強,早早開始打工賺零花錢;培養健碩體格、健美身材、團隊精神,參加棒球、曲棍球、橄欖球、美式足球等項目;參加慈善活動,跟大人一起做募捐、義工,從小耳濡目染,培養公益精神。
和歐美國家相比,俄羅斯是個奇葩,但是俄羅斯的家教也不太差。筆者20多年前去過俄羅斯海參崴,發現雖然物質匱乏,但文明程度還是在中國之上。後來跟俄羅斯人深度探討過,她說道——
“我們俄羅斯,幼兒園時候,老師就教我們吃飯不能吧唧嘴。中國可能家裏不教,幼兒園也不教,所以吃飯吧唧嘴的特別多,剛來中國時候嚇一大跳,很多穿戴時尚的美女吃飯也吧唧嘴,而且自己渾然不知。男人嘛,穿黑皮鞋不能穿白襪子,這在俄羅斯從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灌輸。貌似中國人不在乎,所以穿黑皮鞋和白襪子的男人比比皆是。看歌劇、芭蕾,都要著正裝,家裏再窮得揭不開鍋,這點體麵也是有的,但是我看見中國人穿著大褲衩子和拖鞋去看歌劇芭蕾......。”
去年回北京一趟,雖然變化不少,但是過馬路還是有些膽顫心驚。原以為我是綠燈,又走在斑馬線上,在加拿大基本都是大搖大擺過我的馬路,但是在北京突然不敢了。雖然路權在你,但是人的命隻有一條,請問你敢大搖大擺過馬路嗎?
中國可以一夜之間恢複藍天白雲,但要達到頂級的人類發展指數,恐怕還需要至少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