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波蘭印象:恐怖至極、慘絕人寰,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脫胎換骨之經曆

(2024-08-03 21:26:35) 下一個

凡是去波蘭克拉科夫旅遊觀光的人都不能不去一個地方——臭名昭著的納粹德國奧斯維辛集中營。

一個瘋子惡魔希特勒,率領著一群惡棍和施虐狂——希姆萊、戈林、海德裏希等等,領導著在某些國人口中、心中奉為“理性”的、守紀的、“優秀”的德意誌、日耳曼民族,集體犯下了人類曆史上最為反人類的滔天罪行。

至今依然有人把對猶太人大屠殺全推到納粹頭目頭上,並聲稱德國和歐洲百姓其實也都是受害者;至今還有人聲稱日軍侵華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罪過,日本百姓也是受害者。多麽無知和荒謬啊!無知帶來偏見,無知帶來謬誤,無知者也更愛大放厥詞。曆史的細節這裏就不再贅述,需要補課的人還是自己去做功課吧。

我真真感覺到無知者無畏——網上總有一些人,都沒怎麽讀多少書,不知從哪兒看了一個帖子,聽了一個段子,就發來評論,振振有辭試圖用道聽途說、人雲亦雲的歪理邪說說服他人。人都是讀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而這些人盲人摸象摸了個大象尾巴尖,卻認為自己掌握了象的全貌,真夠可以的啊!

你要是想研究二戰和集中營的曆史,網上能搜到的中文文獻可能隻有十幾篇,而英文文獻可能有成千上萬篇。倘若生活在微信裏,僅僅看了幾篇中文段子,聽了幾個網紅博主的自媒體視頻,就敢說自己通曉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了?



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那天上午,我忍痛跟寶寶道別。

寶寶每次看到我穿衣、拿手機、鑰匙、拎包,就知道我要出門,在床上又蹦又跳又咕咕叫,迫不及待地要我帶上它。

可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這種地方怎麽適合帶它呢?寶寶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好多次,都沒問題,可是那是美國——人們對狗給人帶來的情感、心理的理療都有共識。這是波蘭,而且集中營不同於一般博物館,這裏更是紀念館和陵園,恐怕帶寶寶不合適。

我離開旅館房間的時候,寶寶知道不會帶它了,眼巴巴望著我出門。楚楚可憐的小眼神露出的絕望、傷感,令人過目難忘。它沒準兒以為我去了集中營再也回不來了,可我不是二戰中的波蘭猶太人,我還會回來陪寶寶的。



我提前報了當地一個一日遊旅行團,要先去指定的地點等候導遊和司機。

集合地點在穀歌地圖上有些標注不清,但我看見有幾個貌似在摸索、尋覓、等候的人,其中有個別美國遊客。於是我挨個上去問是不是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個個都點頭稱是,說明我沒找錯地方。



如果是第一次去還是跟團比較好,因為到了集中營,團體客比散客優先放行,且沒有導遊你會無從下手,像無頭蒼蠅,除非你事先做足了功課。我認為應該去兩次,第一次跟團,但是缺點是太走馬觀花;第二次再自己去,可以細細體驗和感受。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所有集中營中最為知名的,已經成為猶太人大屠殺和踐踏人權、係統性地製造血腥恐怖的象征。它是集中營,同時又是滅絕營。它占地之廣、殺人之多,都是史上罕見的,估計約有110萬人在這裏被殺。同時,這裏囚犯幸存的比例也是所有集中營裏最高的。

該集中營於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黨衛隊頭目希姆萊下令建造,位於波蘭克拉科夫以西約60公裏處的一個波蘭語叫奧斯維辛的地方,納粹德國占領後為了去波蘭化,將其改為德語名稱,因此發音更貼近“奧施維茲”。

選擇在這裏建集中營是因為這裏已經有廢棄的波蘭軍隊炮兵營房,且交通便利,方便火車運送各地驅逐、遣送來的囚犯。

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三個主要營區,分別是奧斯威辛(一號營區)、比克瑙(二號營區)、莫諾維茨(三號營區)和幾十個小型營地或工廠,主要目的用於殺戮猶太人,強迫他們從事繁重嚴苛的勞動,並進行非人道的人體實驗。

該集中營於1945年一月27日被蘇聯紅軍解放。戰後辟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據介紹,這所博物館自籌建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期間,唯獨隻有波蘭一方的資助;德國、歐美各國,和國際組織沒有掏過一分錢。



旅行社大巴開了有一個多小時抵達奧斯維辛集中營。一路上環境優美,勝過北京周圍的郊縣——記得那年開車去昌平遊玩,朋友們戲說,駛出北京十分鍾就感覺來到了“萬惡的舊社會”。波蘭可沒有那感覺,反而越到鄉村越像童話世界。

到達集中營時,這裏的遊客已經人山人海了,而且隻看見兩三個亞洲麵孔,基本上全是歐美人。

下車後導遊先給我們發放我們事先預訂的簡單午餐。一邊吃著,一邊等候了半個多小時才通知我們入館。入館需要查看身份證件,並類似機場一般,需要將隨身行李通過安檢。

入館後,導遊通知大家各自取一個耳機,這樣導遊不需要用高音喇叭喊話,且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會走丟。



走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我的兩條腿一直是軟的,似乎隨時會癱倒在地上,而心是沉重的,猶如灌了鉛一般。

方才還藍天白雲,一進了集中營就感覺天色陰沉起來。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裏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刻畫,如今身臨其境,才知道看任何電影都達不到親身經曆所感受到的恐怖和壓抑。

走著走著,大家來到了那座世人皆知的集中營大門前,鐵門上的那句有名的德文標語——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赫然醒目。納粹盜用了德國哲學家的名言——“真理讓你自由”,給人以假象——用勞動換自由。誰曾想這是個一去不複返的人間地獄?

當年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犯人們在標語後接了一句話,來諷刺它——

德文為:
Arbeit macht frei
durch Krematorium Nummer drei.  

英文翻譯為:
Work makes you free
Through crematorium number three.

中文翻譯為:
勞動帶來自由,
通過三號焚屍場。



女導遊的英文在我遇到的波蘭人中算是流利、清晰的,講解聲情並茂,有時還眼含淚花。她詳細介紹了囚犯如何被運往集中營,又如何由集中營的醫生按照類別篩選。健康的、有技能的去被強迫勞動,而大部分被判斷為沒有價值的人,如老人、婦女、兒童,則會直接送往毒氣室集體滅絕。他們被誆騙說要去洗澡、除虱、衣服消毒,結果到了偽裝成淋浴室的毒氣室,花灑不見熱水,毒氣卻冒了出來。不到二十分鍾,所有人一命嗚呼。  



我認識的人中有人稱,南京大屠殺是虛構的,因為30萬受難同胞無名無姓無照片無登記,而猶太人大屠殺有很多詳實的記錄。這種賣國賊的謬論實在荒唐可笑、無恥至極啊!你看到的納粹集中營有照片和姓名,那是因為收容囚犯後要拍照建立檔案,並在收容人身上刺上編號以確認收容數量。即便如此,絕大多數囚犯直接送入毒氣室滅絕,根本沒有任何登記。你以為南京大屠殺中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還會給每個南京人都拍照、體檢、登記嗎?荒唐啊!



集中營的每座營房外觀還保持當年原貌,但是為了辟為博物館展室,內部都做了相當大的裝修、加固、改造。

穿梭在營房之間,依稀聽到當年囚犯的哭泣、呻吟、尖叫,和納粹軍官的狂笑、責罵、怒吼。



展室看到了當年集中營毒氣室用於毒殺囚犯的齊克隆空罐。

為了大規模、高效地滅絕猶太人,納粹想了很多點子:開槍掃射,怕費子彈,且對士兵心理有影響;爆炸,又怕死不幹淨、死不徹底,反而弄得很多人沒死了卻缺胳膊斷腿兒難以處理。最後想到了使用德國化學家弗裏茨•哈伯發明的齊克隆,本來是作為殺蟲劑使用。化學家布魯諾•特施又發明了齊克隆二代產品,稱為齊克隆B。奧斯威辛集中營采購了23.8噸,僅有六噸用於殺蟲,其餘則用於毒氣室來滅絕猶太人。



展室看到了從囚犯身上卸下來的假肢,堆積如山。這些囚犯固然被認為是無利用價值的。沒得說,立即送往毒氣室滅絕。



這是一條沒有回頭的死亡之路,納粹卻讓囚犯們帶上隨身物品。



四萬雙男鞋,五千雙女鞋,堆積如山。



我雖然和這鞋山有一麵玻璃相隔,但其實就是近在咫尺,看在眼裏,不寒而栗。

還有7000公斤的人發,我看了幾乎暈厥過去。出於對逝者的尊敬,導遊囑咐不要拍照。身外之物可以拍照。



最初幾個月,集中營隻有波蘭軍隊遺留下來的磚瓦營房,沒有家具和床,囚犯都睡在地上鋪的稻草上,廁所也是原來軍隊營房的廁所。



導遊帶我們來到了一號營區的毒氣室和焚屍場。這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第一個毒氣室,於1941年底或1942年初在焚屍場裏建造。

因為囚犯和死屍不斷增加,這一處毒氣室和焚屍場遠遠不夠使用,於是集中營於1942年又在二號區(即比克瑙)建造了四座大型毒氣室和焚屍場,於1943年投入使用。這些焚屍場每天可以焚燒4416具屍體。

目前在比克瑙隻能看到毒氣室和焚屍場的地基。二戰接近尾聲時,納粹首領希姆萊下令拆毀這些設施,以破壞證據。



一號營區毒氣室內部,陰森可怕。



黑暗中仰望天窗,仿佛感受到千萬冤魂不散、死不瞑目。



隨後我們集體步行到了二號營區(比克瑙)。一號區主要是集中營,而二號區則是滅絕營,於1941 年 10 月始建。三個營區中,屬這裏的囚犯數量最多。帶刺的鐵絲電網將其分為十幾個區,由黨衛軍守衛巡邏,任何囚犯都插翅難飛。



一條漫長的鐵軌源源不斷地把囚犯從德國和歐洲各地運送到這裏,波蘭、奧地利、匈牙利、法國、荷蘭、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希臘、比利時、南斯拉夫......,還有蘇聯戰俘、吉普賽人。



比克瑙的營房條件更為惡劣。我們看到的是保留完好的當年的營房,應當用作馬廄的簡陋木製營房塞進去上百人。冬冷夏熱,漏風漏雨,擁擠不堪,很多人還沒等到進毒氣室被滅絕就得病去世了。



上下鋪的床分為三層,睡在最下層的最倒黴,因為夏天最悶熱,而且底層總有老鼠、昆蟲四竄。



別的遊客在裏麵轉轉就出去了。我還滯留了一會兒,在裏麵多轉了幾圈,摸一摸斑駁的床板和破敗的牆壁。來一趟不易,以後不知道是否還會再來,所以沉下心來多多感受一下當年受難者的心態,由此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自由勝過一切。



上圖為營房的水房。廁所更為糟糕。一個公廁要上千人使用,經常有成群的女囚犯為爭搶廁坑而打架。弄髒了地麵還要接受嚴苛的體罰。泥濘不堪的地麵混雜著糞便和尿水,臭氣熏天。最倒黴的是那些患了腹瀉的人,可想而知。



看到營房牆壁上保存完好的兒童畫——可憐的孩子,這是怎樣的童年?1945年紅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時,隻發現了約400名骨瘦如柴、呆若木雞的幸存兒童。



集中營孩子們幻想中的美好童年,隻存在於想象之中。



千裏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
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
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後生。

這是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歌,它一樣適用於集中營千千萬萬的受難者。

猶太人沒有忘記曆史,而身邊有這麽多國人卻忘記了3500萬同胞如何喪命於日寇的屠刀之下。君不見微信上崇日、捧日、哈日的短視頻俯拾皆是,甚至達到了荒誕不經的地步——日本人一個鞠躬,就讓他感激涕零,甚至把日本人都當成了聖人!他可能根本不知,抗日戰爭的時候,這一秒日本人給你舉個躬,道聲“辛苦你啦”,下一秒就能給你活埋。這都是真人真事,連李光耀都差點兒被日本人埋了。遺憾的是現在的中國年輕一代有不少人差不多將曆史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猶太人不會忘記曆史。幾年前我第二次去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入住一家民宿,女主人是波蘭猶太後裔,1957年生於以色列。她家有一道走廊,一麵牆上全是黑白照片,上麵全是死於納粹屠殺的親人照片;對麵的牆上則是彩色照片,則是逃離納粹魔爪、遷居以色列的幸存者照片和在以色列出生的後代人照片。兩麵牆對比鮮明,一邊從曆史的黑白中透著肅穆、沉重、壓抑;一邊則是喜笑顏開、闔家幸福的美好瞬間的記錄。她已經做了奶奶,她的兒孫都沒有忘記猶太人的辛酸曆史。

戰後的德國經曆了反省、道歉、賠款,而日本至今死不承認侵華罪行;政客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屢有發生。忘記曆史,意味著背叛;牢記曆史,並非是要繁衍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民族複興,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們應慶幸生活在中國崛起之時,如今任列強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回旅館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剛結束了一場地獄之旅。

到了克拉科夫老城的旅館,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樓打開房門,隻見寶寶吹著電扇甜美地睡在床上。看到我回來馬上機靈地翻身跳起,讓我帶它出去。

我從集中營回來了!

我發現對於幸福的要求原來不高,我為我擁有的一切感恩不盡,有時候甚至有點兒受寵若驚,感覺上帝是不是太偏愛我了,因此我要回報出去,否則承受不起。

人活著,不要被外部世界的虛榮、浮華迷惑。要守住內心,反省、自責,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得到,讓人知足;奉獻,則更讓人幸福。

離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世界沒有什麽比自由更彌足珍貴,沒有什麽比愛惜和拯救生命更使人尊貴。

一場不寒而栗的地獄之行,卻是一場脫胎換骨的人生經曆。永遠忘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Q22 回複 悄悄話 點讚!這麽好的文章!可惜沒有去過,可能也沒膽量去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