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正文

逃 營

(2023-02-08 01:36:32) 下一個

要說“逃營”,先說“卡巴迪”。我是因“卡巴迪”想起“逃營”的。

 

十多年前印度新德裏舉辦過一次亞運會,那次會上有一個比賽項目叫卡巴迪。

沒多少人知道卡巴迪是什麽。亞運會有個規則是這樣的,東道主可以自選一項運動作為亞運比賽項目。北京亞運會的時候,上的是太極拳,輪到新德裏就推卡巴迪。

 

這是一項印度民間傳統的對抗遊戲,除去印度人其他國家沒有人玩卡巴迪。我還記得,那一年中國臨時請了印度教練來介紹比賽規則,幫助訓練。隊員是從北京體育學院臨時招募的在校大學生。作為黨國一項任務,臨時組隊,練了兩月匆匆上陣。

 

應該說這是一個偏冷的舊事,相信多數人已經淡忘,或者根本就不曾知道還有這麽個卡巴迪。我卻記住了,還記得很深,這就要說到“逃營”。

 

當年我在電視機前看卡巴迪,一群人在場地上大呼小叫,你推我搡,糾纏一團,勾浮起我塵封記憶,電視上的比賽似曾相識,差不多就是自己早年參加過的遊戲——逃營。

 

要沒卡巴迪,我不會想起“逃營”。因著對“逃營”的重新記起,也讓我記住了印度有一種民間運動叫“卡巴迪”。

 

那是小學四五級的時候,班裏的同學在學校裏玩一種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操場上設一條界線,分成兩隊,線兩邊一邊一隊。雙方隊員在界線兩邊對峙,尋找機會,冷不丁將對方隊員隔界抓住,然後一擁而上,往自己這邊拉。被抓的隊員則由自己隊的人抓住往回搶,一旦這個隊員被拖拽進敵方的地界,而己方的隊員都已經脫手,那麽這個隊員就停止掙紮被俘虜了。

 

俘虜站在敵人的營地後麵,伸出一隻手觸摸某個標誌物——旗杆或牆柱,另一隻手向前伸著,等待救援。如果你是俘虜,有兩種得救的機會,一種是自救,有敵營的人不經意靠近的時候,你突然將伸手抓住敵人,在敵人身上拍打三下,就可以逃回自己的營地。另一種機會是等待自己人乘人不備偷偷溜進來,拍你一下,你就獲得自由可以逃回去了。許多情況是你在逃回的半道上被敵人發現截住,重新逮回去。那些孤膽深入敵營來救你的隊友往往人沒救出來,連自己也一塊被逮住了成為俘虜。

 

“逃營”是一個講究團隊配合、齊心協力的遊戲,靠的是力量比拚和機智敏捷取勝,跑速要快。還要講點謀略,聲東擊西,圍魏救趙。

 

每回“逃營”同學們玩的都十分開心,操場上塵土翻滾,叫喊聲響遍校園。上課鈴聲響起,大家回到教室,個個蓬頭垢麵,髒衣爛衫,臉上灰土順汗水往下淌。這遊戲我們玩了短短一個時期,差不多一個學期,也不知道是從哪學來的,還是班裏人自創的。

 

那年代我們是一群小少年,大家在一起玩耍,比輸贏爭高低,行為放縱,情緒泛濫。笑可以笑得滿地打滾,哭可以哭得涕淚滂沱。

 

後來,我們不玩這些了,生活裏有了一些重要的事要去做。又過幾年,我們開始變得矜持和內斂,有點像現在這個樣子。但無論我們怎樣變,“逃營”的記起佐證了我們曾經有過那樣一種無拘無束的年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