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正文

打孩子

(2021-10-20 01:53:23) 下一個

好像孩子養下來就該打的,好像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那個年代的人有不少共同的記憶,其中就有打孩子。

 

那時的孩子沒現在寶貝,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大院裏男孩一堆堆,女孩一堆堆,到了吃飯的時候各回各的家,跟一群散養的雞似的。一堆堆的孩子多到踢腳絆倒,你走路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會被腳下的孩絆一個跟頭。

 

我家三孩子,在那時的家庭不算多的,有一個叫阿八頭的小孩,常到我們院子來玩,長的跟土行孫似的矮矬,在家排老八,據說家裏還有個阿九頭

 

那時每家的居住空間都很擁擠,日子過的窘迫,一家五六口擠一小房間裏,裏麵還要放馬桶,外麵還要放煤球爐子和水缸,還要堆煤球,大人心氣自然沒有一個好的。小孩一有過錯就招大人的打,一打就往死裏打。大院樓上樓下二進三造二十多戶人家,三天二頭聽到孩子被打的慘叫,跟殺豬似的熱鬧。這慘叫聲裏包含著哭嚎和求饒,用無錫話喊就是偶——勿——嘞——”(“我不敢啦,我改啦”)。

 

一般情況男孩比女孩容易挨打,女孩子乖巧文靜,細皮嫩肉,沒有挨打的理由,即使打也是輕打,那些殺豬叫的都是男孩;老大比弟妹容易挨打,家裏孩子做壞事,在外麵闖了禍,好像都是老大的責任。父母喜歡拿大的問罪,大的沒有帶好小的,壞事的根子都在老大身上。

 

打孩子的理由總是有的,還和家裏的生活條件有關係,比如打碎一隻碗,條件好一些的人家,罵幾句就過去了,條件差一些的就得挨打。要是打碎一隻熱水瓶,則不管條件好的差的都得挨打;還跟文化職業有關係,一般知識家庭或幹部家庭打的少一些,工人家庭打的多。

 

孩子在外麵和人打了架,砸了人家的窗玻璃,把別的孩子腦袋打開花,人告上門來要賠償,那事就大了,得綁起手腳來按在地上打。一場挨打過後,你看那孩子身上,跟李玉和從憲兵隊裏出來一樣,一條一條的血印子。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常年青一塊紫一塊的,沒有幹淨的皮膚。

 

女人打起自家的孩子,嘴裏左一個“殺千刀”右一個“討債鬼”,操起一隻鞋底沒頭沒腦的拍,或者使一把雞毛撣,倒拿在手裏,往身上抽。氣血上頭的時候,雞毛撣子抽成兩截,抽完後下次沒得打了,就去店裏再買一把回來預備著。槌衣服的棒槌也是常用的工具,不過棒槌有不方便的地方,掌握不好會出大事,因此棒槌一般照著下三路揮去,屁股是挨打頻率最高的部位。一頓打下來,屁股紅腫的像熟透的蘋果。

 

父親打起來則是用大巴掌扇,用皮帶抽,用大頭皮鞋往死裏踹。我看到打孩子最凶的是那些蘇北農村逃荒過來的人家,把孩子吊在樹上打,看的人心驚肉跳。打孩子往往還和罰不準吃飯配合在一起,這對孩子來說真是禍不單行。剛被打過的孩子走進學堂,一對哭過的眼泡紅腫像爛透的水蜜桃,同學老師一看就知道剛在家裏挨過打,這是很讓孩子感到沒麵子的。

那時候打孩子在社會上沒人當回事,爺打兒子沒人勸,這被視為正當家教。

 

一般來說打孩子是為了懲教,讓孩子懂事學好,大人氣頭過去了就沒事了。倒是有些母親打孩子,經常傷了自己的心,一邊打一邊哭。鄰家嬸娘看不過去,便過來勸說,讓孩子趕緊認個錯,順手奪了棒槌。女人順勢躲回家裏,關起門來繼續的烏烏哭。

 

也有少數的家長對自家的孩子有了歧視,打自己不喜歡的孩子,打的過份,上了癮,成了一種虐待。鄰居有人看不過去,偷偷去居委會告狀,去派出所報警。這樣的家長為見過,雖然不多。

 

那時候家長打孩子,沒聽見過有孩子抗拒的。孩子在外麵再強橫,打起架來一個放到對手好幾個,一回到家裏在父母前麵永遠是低順恭敬的,那怕父母弱小如一隻草雞。也沒有聽說有孩子挨打後離家出走的,更沒有聽說孩子長大後記恨父母的。那些小時候經常挨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都很孝悌,敬重爺娘,家庭和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寫得幽默,但是又看得心裏難受。為什麽會認為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呢,孩子是出氣筒嗎? 一聲長歎。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看著我心裏難受,我爸就這麽打過我哥。到我的時候,我舍不得打我兒子,我看不得他痛苦流淚。反對大人打孩子,有本事到外麵打同體力的成年人,欺負孩子是不講道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鄒兄的博文很精彩,可惜字體太小了,能否以後放大點,以便於朋友們閱讀,謝謝!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古老封建等級製度的瘤毒:對上輩畢恭畢敬,對下輩居高臨下。自己被父母虐待,長大後就虐待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惡性循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