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在我4-6歲的時候,我跟人念一首童謠:
四角方方一張桌
四個小孩坐著哭
要問大家為啥哭
毛主席來了吃薄粥
當時我還是小小孩,我能明白這首童謠的每一句話的意思,但不能感悟其中的政治問題。我跟鄰居的孩子們一起念,一邊念一邊玩——四角方方一張桌,四個小孩坐著哭,要問大家為啥哭,毛主席來了吃薄粥。那時候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
等我長大了一點,時間到了文革,再想起這首童謠,我不敢念了。這首童謠明顯是反毛反現實的,是一首反動童謠。我要再念,讓人聽到,那就是反革命(事實上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因為隨地亂塗,還真被幼兒園阿姨當成反動事件給抓過一次,事情鬧到驚動了派出所和我媽媽)。
這童謠不知道當時影響的範圍有多大,是僅在無錫地區傳播,還是僅在無錫南長街一帶流傳。比我年齡大的孩子告訴我,這首“詩歌”是一個女人教的,這個女人講普通話,誰也不認識她,看見孩子們在街頭玩耍,她就蹲下來,教會大家念,教完了就走了。我至今不知道這個女人從哪裏來又去了什麽地方,這是個神秘的陌生人,來無影去無蹤。
後來我想了很長時間,我感覺到這童謠雖然反動,但也還算比較溫和,沒有太惡毒的攻擊詞語,對領袖也還算尊重,內容隻是提到了吃,更像是一種情緒宣泄。這顯然是設計過的,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過分激烈的內容是不適合作為童謠來傳播的。
在我念這童謠之前,國家確是遇到了三年“吃的問題”,到了饑荒結束的年份,情況有了好轉,但一般的勞動人民家庭生活仍然是艱苦的,一家要有四個孩子,靠父母上班養活,能吃薄粥就不錯了。即使到了七十年代,鄉村農家一遇到青黃不接的季節,米粥裏也得摻進一把地瓜幹才能度日。
我想知道的是這童謠是誰幹的?是民間對政府不滿的一種暗流湧動,還是台灣特務的趁機顛覆?我什麽都想到了,就是沒有往被推翻的階級敵人那兒去想,因為那時候所有的階級敵人都已經被打得非死即傷,沒有半點還手之力。我比較傾向於從台灣潛伏過來的國民黨特務幹的。因為民間的不滿一般都在當地爆發當地解決,而這個事看起來是更像是女特務流竄作案。
這麽一想我又對這位女特務產生了好奇,她到底是個啥模樣?故事裏的女特務都是野性又放蕩的,這對於我們男孩有著無限的誘惑力,我為當時這個女人出現的時候自己不在場而感到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