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又譯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希臘語:?φεσος;英語:Ephesus;土耳其語:Efes)是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大城市,位於加斯他河注入愛琴海的河口(今天屬於土耳其)。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聖母瑪利亞終老於此。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以弗所就是亞細亞省(小亞細亞西部)的省會,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 它以亞底米神廟(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龕)、圖書館和戲院著稱。以弗所的人口擁有40萬到50萬居民 100年,當時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在羅馬統治下還建造了幾個不同的大浴室。
以弗所廢墟是土耳其一個著名的旅遊點,特別為到土耳其旅遊的人開辟從庫薩達斯港的遊船航線。
從以弗所那邊入口進去走兩步就是一片平地,上麵有幾座小型石條,這是之前的體育館所在地,而這個地方在當年是用來給年輕人學習藝術、體育、文學、喜劇以及演講的地方。入口處有一個庭院,周圍都是立柱,而東邊則有宮殿,以及貼滿馬賽克的雕像和樓梯。這座體育館有四個浴室,曾經還有一個河水之神 Kaistros 的雕像在北邊,向冷水浴池當中輸水,現在這座雕像被移至伊茲密爾博物館。
根據保薩尼阿斯(4.31.8)和世界七大奇跡之說,亞底米神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築,亞底米神廟裏供奉著被希臘人稱作阿耳忒彌斯的“以弗所女神”。亞底米神廟現在隻能找到很少的遺跡。克裏斯特街兩旁集中了許多遺跡。
音樂廳是一個小型帶屋頂的劇院,建於公元150年,是一個僅能容納大概1500人的小廳,用於戲劇演出和音樂會。廳內上層裝飾有紅色柱狀花崗岩,入口分部在兩邊樓梯。
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保羅以此為基地。他激怒了這裏靠亞底米神廟謀生的銀匠(《使徒行傳》19:23–41),從以弗所寫《哥林多前書》。後來保羅寫了《以弗所書》給以弗所的基督徒團體。
這個曾經著名的城市,今天一部分成了土耳其小鎮塞爾丘克,那裏還坐落著聖約翰教堂,位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南邊大約50公裏的地方。
這是一個大型的遺址至今隻挖掘了一部分。已經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們展現了該城原來的繁華。戲院非常之大,是通向海港的海港街道的主要景觀。
很不幸,亞底米神廟,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隻留下一些圓柱。1869年大英博物館出資的調查隊發現了神廟遺址,並將神廟出土的大部分藝術品盜走,今天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聖母瑪利亞故居,離塞爾丘克7公裏,天主教認為以弗所的此地,乃是耶穌之母聖母馬利亞最後的家。傳說她因猶太人迫害而逃離巴勒斯坦,最後使徒約翰遵守對耶穌之承諾,將馬利亞迎接至小亞細亞此地奉養,最後她平安終老於此,再未回巴勒斯坦的故鄉。如今本地也是一個十分流行的朝聖地,和土耳其著名的旅遊景點。
Curetes是曾經Lena生出阿爾特彌斯與阿波羅的半神,這條大道現在有各種神殿、紀念品店、絲綢店等。從這條大道一路走過去可以感受到當年以弗所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很多建築依稀可以猜出之前的用途。
克裏斯特街兩旁集中了許多遺跡。
現代醫院的標誌來的古羅馬。
人潮凶湧的克裏斯特街。
克裏斯特街兩旁集中了許多遺跡。
塞爾蘇斯圖書館已經根據原來的造型仔細地重建。該圖書館是一個羅馬人為紀念他父親而建的壯觀建築。該建築麵向東方,使閱覽室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有一個地下通道可以從圖書館通向旁邊的一幢被認為是酒吧或妓院的建築。
圖拉真之泉是以弗所最美麗的古跡之一,建於公元二世紀,為了供奉古代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圖拉真。圖拉真的塑像屹立在池子中央。圖拉真之泉池長20米寬10米,周圍被石柱和塑像包圍,
許多人相信赫梯文獻的記載,以弗所就是阿爾薩瓦(Arzawa)王國的首都Apasa(Abasa)。
羅馬貴族院內鋪地的馬賽克。
塞爾蘇斯圖書館。
哈德良哈德良神廟遺址 (Temple of Hadrian),哈德良為當時的羅馬皇帝。
哈德良神廟是典型柯林斯式神廟的代表,內牆廊柱上有不同神話人物的雕刻, 一側屬於希臘時代, 另一側刻畫著亞馬遜(Amazon)女人國的人物。
內牆正麵的雕像是蛇發女妖美杜莎(Madusa), 取其強悍特質來保護此廟。
塞爾蘇斯圖書館。
古羅馬男廁(Roman Men's Toilets) 保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全世界遊客到了以弗所必須一睹其風采的著名景點,相關解說非常有趣。
這樣的公共廁所其實就是現代馬桶的前生,一個古代非常偉大的醫學貢獻。這是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衝水廁所。中央有一個下陷的水池接收雨水,廁所下是排水係統,流動的水渠使廁所保持清潔
塞爾蘇斯圖書館(The Celsus Library)遺址公園是2世紀小亞細亞的羅馬統治者烏斯·塞爾蘇斯(Julius Celsus)的兒子安奎拉·塞爾蘇斯(Aquila Julius)繼任後為紀念他,在他的陵墓上修建了這座華美的圖書館。圖書館牆上的壁龕藏有約1.2萬卷圖書。
塞爾蘇斯圖書館。
塞爾蘇斯圖書館。
塞爾蘇斯圖書館。
塞爾蘇斯圖書館。
以弗所大劇場(Ephesus Theatre)由羅馬人在公元41年到公元117年間改造。坐席可容納2.5萬人,從舞台開始,坐席上每一排都比前一排更加傾斜陡峭的設計,改善了上層外圍觀眾的視聽效果。
戲院能容納25,000觀眾。這裏如同所有古代戲院,是露天的;主要用來演出戲劇,在羅馬晚期角鬥士表演還在戲院裏舉行。
這個劇院的規模龐大令人震撼,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就有能力建造了這麽大的立體圓形劇場和文化設施。
考古挖掘現場。
兩千年前羅馬貴族住宅內的使用的排水管道,相當現代。
考古挖掘出來的馬賽克。
在該遺址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邁錫尼的陶器。
勝利女神的浮雕。
考古挖掘出來的壁畫。
庭院。
院內鋪地馬賽克。這可是兩千年前的產物。
喵星人。
考古挖掘現場。以弗所的羅馬城市在6世紀因港口完全被注入愛琴海的泥沙淤滿被放棄。
離開以非所, 航向羅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