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馬遜雨林

(2018-08-12 08:51:33) 下一個

亞馬遜雨林占地700萬平方公裏,橫跨8個國家: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圭亞那和蘇裏南,包括法屬圭亞那。亞馬遜雨林占世界雨林麵積的一半,森林麵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從秘魯進入亞馬遜雨林,最近通道是從庫斯科乘飛機約一小時,飛往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這裏是亞馬遜河的上遊, 河網密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產豐富,盛產安第斯山脈的黃金和熱帶雨林裏的水果。但當地人用水銀淘金,水銀會汙染水源。最近當地又修了高速公陸,可把新鮮水果快速運出,但對野生動物的遷移不利,環境保護主義極力反對。

機翼下的亞馬遜上遊的河道與雨林。雖然是南美的旱季,亞馬遜河水依然混濁,夾帶著從安蒂斯山脈上衝刷下來的肥沃的土壤和黃金。

換乘快船逆河道而上,是當地人及遊客進入雨林的維一通道。雨林裏,即使在旱季裏,人步行都無法通行。

這隊台灣遊客到了他們的營地。亞馬遜河雨季和旱季水位要相差幾十米。這是旱季,遊船停靠在低水位,遊客要爬上四層樓高的樓梯才能上岸。營地在岸邊不遠的高坡上,船工會代拿行李。

途中在一處營地午飯,百鳥齊鳴。美州大鸚鵡聲音最響,也最難聽。

營地裏幹淨整潔。進入雨林要穿公用的高筒雨靴,噴驅紋藥,帶手電頭燈。一般由兩名攜帶長刀和步話器的導遊帶隊,十人一組,隨時與調度聯係,延設定的道路行走。叢林裏有美洲豹,毒蛇等,很難遇到。每天早午晚夜四個時間任選,每次約一小時。

河邊的白鷺。

河邊臉盆大的烏龜。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水豚屬下僅存的兩種生物之一。它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1]。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樹草原和叢林中。

水豚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最大的水豚群數量可達100頭,但一般在10至20頭之間。雖然因其肉及毛皮有利用價值而遭到捕獵,但該物種依然無危[2]

南美短吻鱷 (凱門鱷)

當地的鬆鼠與北美的大為不同,短尾,毛黑,尺寸要大一倍。

雨林高大,巨大的樹冠蓋滿了每一寸空間。登上40英尺的高塔,才可看到雨林的全茂。

雨林裏的這種大樹,林木堅硬,長滿了硬刺。樹皮可以發出大蒜一樣的強烈味道,當地人用來入藥。

各種藤類植物為了見到陽光,盤繞在其它大樹的身上,彎延而上。

雨林裏暗無天日,泥濘不堪,動物的腳印便地都是。大樹上長滿了菌類,拍照要用閃光燈。

雨林裏的開花植物。

旱季河水水位低,露出深深的河床。河床為安帝斯山脈衝下來的泥土,土質肥沃,但富含黃金,在河道轉彎處沉積後形成金脈,盜采久禁不止。

體型巨大的金剛鸚鵡,翅展有一米,羽毛色彩斑斕。

啃食堿型礦物質的金剛鸚鵡,以消化和中和食物裏的果酸。

金剛鸚鵡是大型彩色的美洲鸚鵡,分類入鸚鵡科當中的6個:金剛鸚鵡屬琉璃金剛鸚鵡屬、藍金剛鸚鵡屬。金剛鸚鵡是鸚鵡科中體型及翼展最大的鸚鵡,但不能飛行的鴞鸚鵡則比金剛鸚鵡重。每隻腳有4隻腳趾──2前、2後。牠們的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南美洲雨林。金剛鸚鵡經常群體行動,一群可高達30隻。像鸚鵡的習性相似,牠們會用爪子抓食物吃,也會用鳥喙咬開堅硬的果殼。大部分的野生金剛鸚鵡正瀕臨絕種,故一些品種已開始有人工進行飼養。野生的金剛鸚鵡一般可活30-40年,人工飼養的則可活長達60年。

河床上的森蚺,蛇身有水桶粗。前麵是蛇頭,也有大腿粗。

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一種體型巨大的無,主要棲息於南美洲,為蚺科體型最大的成員,同時也是世上最大的之一。

河上的一隻老鷹,正在攻擊一條蛇。

被老鷹咬傷的一條蛇,無助地飄在河上,腦後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傷口。

樹頂上的黑葉猴,正享用美食盛餐。

南美寬吻鱷Caiman latirostris),又名寬吻凱門鱷南美短吻鼉,是一種分佈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的鱷魚。牠們棲息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的淡水沼澤紅樹林

南美寬吻鱷的特徵是其寬闊的吻。牠們主要呈橄欖綠色,但亦有一些會按氣候而有所不同。牠們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可以破開蝸牛的硬殼。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非法捕獵的威脅。

藍喉鳴冠雉 學名:Pipile cumanensis,英文名: Blue-throated piping Guan,南美洲鳳冠科鳥,外形有點像火雞。有兩個亞種,分布在蘇裏南、委內瑞拉奧裏諾科河、哥倫比亞東南部、巴西東北部、秘魯東南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藍喉鳴冠雉平均體長69釐米,頭和脖頸小,尾巴長。羽毛主要為黑色泛有綠光,頸部羽毛藍綠色,翅膀上各有一塊較大的白斑,翼覆羽和胸部有白色斑點,頭頂和麵部基本為白色。在繁殖季節,它們很吵鬧,並且成對出現。其他季節比較安靜,成群出現,大約以12隻左右為一組。它們行走敏捷,在樹枝上借助於翅膀的煽動能輕快地跳躍。主要食物為植物果實。

斯比克斯冠雉(學名:Penelope jacquacu):雌雄相似,一般長度在66-76厘米,體重1142-1780克。它們的外觀像火雞,頭細小而有冠,腳長而有力,尾巴闊而長。它們主要呈深灰色,頸部及胸部有放射狀白色斑點。臀部及腹部的羽色略淺淡。眼眶沒有羽毛,皮膚呈藍灰色,喉嚨有紅色的垂肉。雌雞及雄雞相似,小雞則有赭色斑點。
棲息於密林中,是雞形目中樹棲性最強的類群。喜群居。分布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交界、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地區,因肉味道鮮美遭到大量捕殺。

雨林最深處的國家公園研究中心,有各國研究人員長期進駐,觀察和研究動物和鳥類的遷移和習性,為遊客開生態環境保護的講座。平時限水限電限網,但食物一流。平時可接待三、四十名額外遊客。研究人員有時客串導遊,知識豐富。

中心每餐必提供的一大瓶超新鮮的果汁,讓人回味無窮。什麽叫新鮮果汁,雨林外是絕對享受不到的。

在你吃飯的時侯, 金剛鸚鵡會溜進你的住房,解開背包,拉開拉鎖,咬開紐扣,翻出食物,最喜歡你的能量棒,餅幹和牛肉幹,然後象小偷一樣遛走。如果沒有食物,它會叼走你的傻瓜相機,用食物來換。

鸚鵡先生的行為,顯示出高度的智力,而牠們需要持續的智力啟發(intellectual stimulation)才能滿足其天生的好奇心。

野外金剛鸚鵡實行一夫一妻製,終生隻會有一個伴侶。而人工飼養的金剛鸚鵡則隻會忠誠於其飼主。看見人,展翅欲飛。

一條近四米長的巨鱷。

一種黃色的小猴,每天早晚在營地的樹上徘徊, 不怕人。

野豬,臊味極大,幾十米外就聞到了。每群數百隻,美洲豹跟在後麵(有腳印為證)。

蜂鳥,必須用高速快門拍。

蜂鳥學名:Trochilidae)是屬於雨燕目的蜂鳥科,體型小,能夠以快速拍打翅膀(每秒70次,取決於鳥的大小)的方式而懸停在空中,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蜂鳥居住的範圍十分廣闊,範圍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直到赤道區域的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幹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區。

鬃毛吼猴Alouatta palliata),又名長毛吼猴,是中美洲南美洲的一種吼猴。牠們是中美洲最常見及聽到的猴子之一。牠們的兩側有很長的護毛,故有此名。[4]

鬃毛吼猴是中美洲最大的猴子之一,約有黑掌蜘蛛猴的大小,雄性可以重達9.8公斤。牠們主要吃葉子,有很多構造都適合這種食性。由於葉子很難消化及比其他食物提供較少能量,牠們很多時都是在休息及睡覺。雄性吼猴的舌骨很大,可以擴大叫聲。牠們的吼叫可以幫助互相定位,免卻勞動而浪費能量或麵臨不必要的威脅。

每當日出時,猴王要向東方發出巨吼,聲音如同大型噴氣機起飛。剛進雨林的頭幾天,一直以為附進有個大型機場,原來是南美吼猴在禱告。

亞馬遜河上遊的日出, 美,極美。即使在上遊的旱季,遠離出海口,河水的流量了得,不愧為世界第一大河。

亞馬遜河(葡萄牙語:Rio Amazonas;西班牙語:Río Amazonas克丘亞語Awqaq sipaskuna mayu),位於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第二長的河流。亞馬遜河流量達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條大河尼羅河長江密西西比河的總和還要大幾倍,大約相當於7條長江的流量,佔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麵積達6,915,000平方公裏,佔南美洲麵積的40%;支流數超過1萬5千條。

由於亞馬遜河的流量巨大,所以距河口150公裏內的海水都不鹹,海水含量相當低,主河道有1.5到12公裏寬,從河口向內河有3,700公裏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到達秘魯伊基托斯,小一點的船可以繼續航行780公裏到達阿庫阿爾角,再小的船還可以繼續上行。

亞馬遜河從北緯5度伸展到南緯20度,源頭在安第斯山高原中,離太平洋隻有很短的距離,經過秘魯巴西赤道附近進入大西洋

水銀與黃金:手工與小型金礦開采中的汞汙染。幾個世紀以來,礦工們一直使用汞來提取貴重金屬顆粒。個體和小規模金礦開采業在2011年使用了大約1400噸的汞。這些汞大約有三分之一進入空氣中,其餘的則進入土壤和水道。

當地人在雨林裏開地,種水果。

雨林裏的野生香蕉。

杷杷雅(木瓜)。在雨林裏,才知道了什麽叫新鮮的水果,無法形容。

麝雉學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熱帶的一種鳥類,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奧利諾科河三角洲沼澤森林紅樹林。它們是麝雉屬下的唯一物種[2],而麝雉屬則是麝雉科下的唯一。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仍未有所定論。麝雉的大小如雉雞,長約65厘米,頸長頭小。它們呈褐色,下身淡色,麵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眼睛呈栗色,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雛雉的翼指上有爪。它們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葉子果實消化係統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們有強烈的氣味,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野雞頭頂長著飄亮的鳳冠,非常難得一見。

南美洲的雉類與其它大陸,物種明顯地不同。

導遊小夥兒,老看他象西班牙海盜的後代,進雨林隻帶一條頭巾和一把短刀。當年西班牙人統治秘魯時,掠奪的黃金白銀可是遠遠超了國內的GDP,引來另一個大國的垂涎。兩國海盜在加勒比海大戰。好來嗚的大片"加勒比海盜"講的就是打劫印家帝國寶藏的故事。

導遊說要給整條食人魚上來,結果弄上來一條不知名的小魚。他說食人魚喜歡流水,不喜歡淨水,小湖裏沒有。

告別亞馬遜雨林。臨走時,把這趟雨林遊的專用衣物,連鞋都送給了兩個導遊(雨林和庫斯科各一),兩人那個高興。

每當打開影集,雨林裏那鮮美的果汁一直回味無窮, 還有那南美吼猴的禱告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ue 回複 悄悄話 鳥漂亮,蛇真是嚇人
xiaoge 回複 悄悄話 真好看,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