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2018-09-28 18:52:01) 下一個

奧匈帝國深度遊,維也納(德語:Wien英語:Vienna)是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都市,同時是奧地利九個聯邦之一。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要型都市,有著 172.3 萬人口(若包含都會區則約 240 萬人,將近奧地利人口的三分之一),並且是奧地利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市人口數在歐盟城市中名列第七。二十世紀初,維也納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語都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瓦解前,該市有 2 百萬居民,時至今日,維也納仍是德語區第二大都市,僅次於柏林。維也納擁有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包含聯合國以及 OPEC 。城市坐落於奧地利東部,緊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邊界,這些地區緊密相連,形成歐洲中部地區。如果加上布拉提斯拉瓦,維也納就是個擁有 3 百萬居民的大都會區。2001 年維也納市中心古城區被指定為聯合國世界遺產。2017 年 7 月它被移至瀕危世界遺產的名錄中。

https://youtu.be/h6bWVz7ys1E

金色大廳-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是位於奧地利維也納內城的一座音樂廳建築。該樓內有多個表演空間,其中麵積最大的金色大廳Großer Musikvereinssaal,或稱:Goldener Saal)裝修精美,音響效果出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

金色大廳長期被譽為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之一,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駐音樂廳。

金色大廳建造的年代尚未有成熟的建築聲學研究,建築師特奧費爾·翰森的設計直到多年後才係統地得以科學解釋。

金色大廳幾乎每晚都有演出,當天晚上正趕上莫紮特音樂會,門票85歐送一張音樂碟片。觀眾50%為亞裔,以團遊人數最多。音樂會包括莫紮特的幾首管弦樂和歌劇片段,像《費加羅的婚禮》等。演奏員以音樂學院的學生為主。

每年的1月1日,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按照傳統都會在金色大廳舉行,電視轉播將大廳金碧輝煌的裝飾、無與倫比的音響效果展現在全世界的觀眾麵前。

今天看來,“鞋盒”形狀的音樂廳具有理想的比例,在此基礎上,天花板上的花格鑲板以及數量眾多的女神像柱等建築元素進一步延長了混響時間,長達兩秒。舞台木製地板下挖空的空間增強了聲音的共振效果,懸於屋架的天花板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廳內的聽眾不論坐於遠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樣水準的音樂演奏。奧古斯特·艾森門爾繪製了大廳天花板上的畫作——阿波羅和九位繆斯女神,蔚藍的背景色與金碧輝煌的大廳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音樂廳內的雕塑由弗蘭茨·梅爾尼茨基創作。

九位繆斯女神之一。

九位繆斯女神之一。

城市公園裏的約翰.斯特勞斯金像。

約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勞斯(德語: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因與其父同名,故通常稱為約翰·施特勞斯二世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以圓舞曲作品最為著名,如《藍色多瑙河》。

約翰·施特勞斯是著名音樂家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兒子。他的兩位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愛德華·施特勞斯也是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小約翰是整個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為19世紀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圓舞曲之王”的稱號是由於他把華爾茲這種原本隻屬於農民的舞曲形式提升為了哈布斯堡宮廷中的一項高尚的娛樂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藝術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們(例如約瑟夫·蘭納和老約翰·施特勞斯),也更為人所熟知。不僅是圓舞曲,他的一些波爾卡進行曲以及輕歌劇也相當著名。

約翰·施特勞斯鍍金銅像,是維也納最有名的以及被拍攝最多的紀念物之一。它揭幕於1921年6月26日,框架的大理石浮雕由埃德蒙赫爾默創作。鍍金在1935年被取走,1991年再次安裝。

弗朗茲·萊哈爾(德語:Franz Lehár,1870年4月30日-1948年10月24日)是一位匈牙利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匈牙利名為Lehár Ferenc

萊哈爾曾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學習,在德沃夏克鼓勵下開始作曲。他的音樂生涯始於軍隊樂隊長,後來才在定居地維也納投入其輕歌劇創作生涯。

他的輕歌劇《風流寡婦》獲得世界性的勝利,連同時代的古斯塔夫·馬勒都十分喜愛這部作品。其他較著名的作品有《盧森堡公爵》、《微笑的大地》、《帕格尼尼》和《沙皇太子》。他的大部分男高音詠歎調是寫給理查德·陶伯的。

他輕歌劇的成功使他獲得大量財富,他購買了維也納的史肯耐德小皇宮,仆人簇擁。他在遺囑中寫道,他的大部分財產和他的房子將會捐給他的出生地Bad Ischl和幫助窮困的藝術家。

萊哈爾和愛默裏希·卡爾曼是兩戰期間所謂的“銀色”維也納輕歌劇時代的開啟者。

文藝複興式的建築裝飾。

洛可可的建築裝飾。

商業大街邊文藝複興式的建築裝飾。

旅店大門上的雙頭鷹和皇冠,是奧匈帝國的標誌。

美泉宮(德語: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譯作申布倫宮)是座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築,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

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傳說1612年他狩獵至位於Meidling和Hietzing之間的凱特堡,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為“美泉”,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

1743年,奧地利女皇瑪麗婭·特蕾西婭下令在此營建氣勢磅礴的美泉宮和巴洛克式花園,總麵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內部謝絕拍照,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 image

美泉宮雖不能和凡爾賽宮相比,但依舊顯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氣派。(圖片來自網絡)。

Image result for Schloss Sch?nbrunn photos

宮殿長廊牆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曆代皇帝的肖像畫以及瑪麗婭·特蕾西婭女皇16個兒女的肖像。(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 image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 image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 image

後來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同上斷頭台的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奈特少女時代的畫像也在其中。

美泉宮背麵的皇家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碩大的花壇兩邊種植著修剪整齊的綠樹牆,綠樹牆內是44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美泉宮的海神泉。

美泉宮的最高點是凱旋門(Gloriette),海神泉的西側是動物園(Tierpark)和熱帶植物溫室(Palmenhaus)。

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宮,他是弗朗茨二世的長孫,他的父母弗蘭茨·卡爾蘇菲公主也都住在美泉宮,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宮度過。

1848年繼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後,美泉宮又經曆了一次輝煌的時代,它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最喜歡和居住時間最長的住所,直到1916年在美泉宮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東便是皇宮名稱由來但卻又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對麵是一片人造的羅馬廢墟(Römische Ruine)和一塊方尖碑

噴泉雕塑呈乳白色,刻畫生動而有張力,在附近成蔭綠樹的襯托下顯得素雅非常。泉水跳珠濺玉般噴出,又落回到雕塑基座石塊圍成的一眼眼淺潭中,最終溢過前麵的高台石沿,流入水池。清風徐來,陣陣飄散的水霧輕拂過臉,帶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爽。

波賽頓古希臘語Ποσειδ?ν),又譯波賽頓尼普頓波色伊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宙斯的哥哥。其象征物為「波賽頓三叉戟」。相對應於羅馬神話尼普頓,他是海王星希臘名的來源。他的坐騎是白馬駕駛的黃金戰車。在神話中為人類帶來馬匹,所以也被視為馬匹之神。

當初宙斯三兄弟抽籤均分勢力範圍,宙斯、黑帝斯分別統治天空、冥界,而波賽頓成為大海湖泊的君主。

波塞冬是海神和水神,亦被稱為大地的震撼者或占有者,他的威力與大地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及洪水相匹敵。他在愛琴海中建立了住所,書中有雲:他在海上建立了輝煌的宮殿,他常乘座金鬃銅蹄駿馬所曳雲車巡行,他手握精巧鍛製的鞭。

波塞頓和宙斯一樣愛好女色。他的妻子安菲特裏忒在成為王後之前是海河中的美麗精靈。有一天她和姐妹們在納克索斯島上跳舞,波塞頓一見鍾情。精靈們一見到波賽頓就潛入海底,波塞頓立刻派一隻海豚追逐。安菲特裏忒不是對手,最後疲倦之際,隻得乖乖坐在海豚的背上,成了波塞頓的新娘。他們生出來的獨生子叫做特裏同,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是魚尾,而且長滿了海藻,是個男美人魚。這位海中的王子,繼承了父親喜好女色的個性,娶了幾個海中仙女,和她們發生性關係。其子女都會吹海螺,在祖父、祖母出遊時,就鳴螺開道。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皇宮)外的雕塑群。

美泉宮設計時的規模和豪華程度與凡爾賽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財力有限,原設計並未能如願。現在的美泉宮共有1441間房間,其中45間對外開放供參觀。整個宮殿是巴洛克風格的,但是其中有44個房間是洛可可風格的。

維也納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維也那音樂廳,正在維修中。

 

 

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紀念館。

維也納女皇瑪麗亞•特蕾薩紀念碑。

歐洲的丈母娘--茜茜公主老公的姥姥,瑪麗亞·特蕾莎。她的頭銜,奧地利女大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後,波希米亞女王,匈牙利女王,克羅地亞及斯洛文尼亞女王,帕瑪爾女公爵,米蘭女公爵,皮亞琴查女公爵,瓜斯塔拉女公爵盧森堡女公爵,托斯卡納大公妃,洛林公爵夫人……

亭下是兩層梅花形平台,上層幾位騎馬的將軍塑像繞立一周,將軍個個威風凜凜,戰馬匹匹昂首揚蹄,前麵是她得力的首相考尼茨。方形基座上的浮雕也有眾多人物,他們皆在女皇執政時有突出的表現,其中有音樂神童莫紮特,太子的私人教師,和女皇的私人醫生。平台下麵是石柱護欄和花圃。紀念碑上的人物塑像多達30餘尊,所有塑像都大於真人,每尊塑像神態不一,各有內容並栩栩如生,每尊塑像都是一絲不苟、精雕細琢的匠心之作。紀念碑鑄於1888年,是一座內涵豐富、意義深刻的紀念碑,也是令世人驚歎的高水準青銅藝術品,更是一件大型的珍貴文物。

治國有方的首相考尼茨。

 

 

瑪麗亞·特蕾西亞及其夫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共育有十六名子女,其中有日後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那不勒斯與西西裏王後帕爾馬公爵夫人及兩位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十六人中有十一女五子,十人最終得以成年。瑪麗亞·特蕾西亞原則上應當將其權力轉讓予弗朗茨和約瑟夫,但在奧地利及波希米亞二人均與其共治。其本人在謀士支持之下擁有絕對權力,頻繁批評和反對約瑟夫的決策。雖然史學界認為瑪麗亞·特蕾西亞在才智上不及約瑟夫和利奧波德,但她深知本人公眾形象的重要性,並由此能夠獲得其子民的尊重和愛戴,有「奧地利國母」之稱。

 

霍夫堡的大門。

新皇宮與英雄廣場的卡爾大公騎馬雕像。英雄廣場上的兩座銅像分別紀念的是:1.在土耳其人大戰中戰無不勝的歐根親王;2.成功抵禦拿破侖的卡爾大公爵

從13世紀開始,直至1918年君主帝國滅亡,霍夫堡皇宮一直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在這所由2500個房間構成的龐大宮殿群內,一共有二十多個世界級的收藏館,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稱歐洲之最。銀器展館中主要展出了帝國當年奢華的餐飲文化,比如昂貴的餐具、精致的瓷器以及各種宴席裝飾品。茜茜公主博物館的六個展廳內陳列著大量來自皇後寢宮的真品和一些服飾的複製品,可以通過這些探尋追尋茜茜公主生活的印跡。皇家寓所則按照曆史記錄裝飾布置著奧地利最著名的皇室夫婦,皇帝弗朗茨·約瑟夫和皇後茜茜的19間工作室、起居室及客廳。

老霍夫堡皇宮內弗蘭茨二世廣場。弗蘭茨二世皇帝塑像,這位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弗蘭茨二世皇帝為了破滅自稱為法國皇帝的拿破侖想當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夢想,於一八零六年主動解散了這個帝國,並同時成立了奧地利帝國,弗蘭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變成了奧地利帝國弗蘭茨一世皇帝。

維也納市政廳維也納的一座宏偉建築,維也納市長和市議會的駐地。維也納市政廳為哥特式風格,設計者是施密特,修建於1872年到1883年。塔樓頂部的市政廳鐵人(Rathausmann),是維也納的標誌之一。麵對市政廳是一個大型公園,名為 市政廳公園(Rathauspark)

維也納市政廳內設有古老的'Wiener Rathauskeller'餐廳。傳統的餐廳包括好幾個巴洛克大廳,提供傳統的維也納美食。2000年完成整修重新開放的新巴洛克 Salon Ziehrer 和重新設計的Lanner-Lehar Hall,壁畫和天頂畫由德國視覺陷阱藝術家Rainer Maria Latzke創作[1]

沃蒂夫教堂是哥特式雙塔教堂,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在此地遇刺,又奇跡般的康複。

為紀念此事件,興建了這座新哥特式的羅馬天主教堂,並被譽為“愛國主義和帝國臣民忠於皇室的豐碑”。

觀光馬車。

觀光馬車。

茜茜公主的展覽,她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妻子,即奧地利帝國皇後兼匈牙利王後以及波希米亞及克羅地亞王後,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後”。

弗蘭茨廣場的右側是瑞士人大門。在中世紀的時候,許多皇宮喜歡讓彪悍而誠實的瑞士人把守城門,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這個最古老的城門因此而得名。1547年至1552年,費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藝複興式的宮殿。瑞士人大門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在那個戰事紛亂的年代,城門外當然要設一條護城河,連接城內外的是一座吊橋

瑞士人大門內的庭院也被稱作瑞士人庭院。

 

 

 

穿過瑞士人庭院可以參觀城堡小教堂。如今,這裏是高雅人士舉行婚禮的地方。與其相連的宮廷樂室(Hofmusikkapelle)是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搖籃。如今,慶賀了成立五百周年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每逢禮拜天和宗教節日,都在城堡小教堂唱詩。前來一飽耳福的人絡繹不絕,因此必須提前預約。

霍夫堡皇宮-米歇爾廣場

霍夫堡皇宮-米歇爾廣場

霍夫堡皇宮-米歇爾廣場

霍夫堡皇宮-米歇爾廣場

從霍夫堡皇宮-米歇爾廣場出來,不遠處就是巴赫故居。

然後是肖邦故居。感情這大音樂家都住在皇城根下麵。

路過黑死病紀念塔。約在14世紀40年代散佈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佔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

大街兩邊的精品店。

一座精美的小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的象征,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維也納心髒”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於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

斯蒂芬大教堂。

從大教堂穿過, 就是主要商業街及各種名牌店。這裏遊客密集,沒有公共廁所。有一家捷克水晶玻璃首飾商店Swarovski的地下室廁所可以免費使用。

從鬧市中心步行,很快回到城市公園,乘車回旅店。路過精美的巴洛克式的Kursalon音樂廳。

Kursalon音樂廳是維也納非常受歡迎的高雅藝術場所,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令它成為維也納最美的音樂廳之一。不論是平時,還是聖誕夜新年除夕等特殊節日,在這裏欣賞一次無與倫比的古典音樂演出,將成為每個人終身難忘的回憶。技藝高超的音樂家、歌劇演唱者和迷人的芭蕾獨舞者,將會帶來世上兩位最偉大的作曲家:施特勞斯和莫紮特所創作的歌劇詠歎調和二重奏曲,為你呈現屬於維也納的獨特藝術魅力。當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和《唐璜》以及施特勞斯的《皇帝的華爾茲》和《藍色多瑙河》響起時,你的想象力將隨著旋律自由馳騁,全身心地沉浸於欣賞華爾茲、波爾卡、詠歎調和二重奏曲,仿佛可以穿越時空,重回古典音樂曾引起轟動的輝煌時代。

再見維也納,謝謝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