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深度遊, 新天鵝堡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於今天的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鎮約4公裏,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這座城堡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共有360個房間,其中隻有14個房間依照設計完工,其他的346個房間則因為國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在他死後的七個星期,城堡向公眾付費開放。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築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巴伐利亞王國(德語: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誌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王國,也曾是萊茵邦聯,德意誌邦聯以及德意誌帝國的組成國。該國是於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國升格而來,並持續存在到1918年。維特爾斯巴赫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在1805年成為巴伐利亞的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直到王國在1918年滅亡前,王權持續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掌控。現代巴伐利亞大部分的邊界是於1814年的巴黎條約簽署後確立的,其中巴伐利亞把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讓予奧地利帝國,同時接收阿沙芬堡和維爾茨堡。 隨著德意誌地區於1871年統一成為德意誌帝國,王國成為新帝國的下屬邦國,並在規模、權力和財富上僅次於帝國內占主導地位的普魯士王國。 自1918年王國和帝國滅亡以來,巴伐利亞一直是德國的一部分。
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德語: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德語也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或俗稱“奧地利的伊麗莎白”,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妻子[1],即奧地利帝國皇後兼匈牙利王後以及波希米亞及克羅地亞王後,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後」。
伊麗莎白出生在巴伐利亞的一個貴族家庭,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暱稱為茜茜(Sisi)[2]。雖然伊麗莎白身為女公爵,在她16歲遇見弗朗茨之前,卻享受著自然的教育生活模式。婚姻將她推入了正式的哈布斯堡王朝宮廷生活中,讓她始料不及且感到誌趣相異。婆婆蘇菲公主在伊麗莎白女兒出生後即接管了她們,甚至在伊麗莎白不知曉的情況下為她們洗禮。因此在婚姻初期,她因女兒的撫養權與婆婆不和。雖然伊莉莎白在奧匈帝國的政治影響上有限,但她已經儼然成為一個文化偶像。伊麗莎白如同其在電影和戲劇製作一樣,被認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徘徊的悲劇人物。
高天鵝堡(德語: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或霍恩施萬高城堡,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施萬高鎮轄下霍恩施萬高村的一座城堡,與新天鵝堡隔山相望,毗鄰菲森市。
高天鵝堡是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一塊瑰寶,在12世紀剛剛建成後就迎來了它的偉大時期,並成為當時宮廷抒情詩的中心題材。城堡的主人和建造者是施萬高的騎士。
16世紀時,施萬高的騎士全部去世了,城堡瀕於坍塌,並於1800年至1809年拿破侖戰爭期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於城堡地理位置極佳,當時的王儲馬克西米連,也就是後來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國王的父親,將廢墟購買下來,並於1832年至1836年加以重新修整。許多著名的浪漫主義時期藝術家參與了重建工作,今天人們能夠參觀城堡裏麵的14個房間,應該歸功於他們。
巴伐利亞的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在這裏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並在這裏接見過瓦格納。後者從未涉足過新天鵝堡和基姆湖皇宮。高天鵝堡內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性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今天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和舊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的所在地區,在中世紀建有四座古堡。到了19世紀,這些古堡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其中一座稱為「前天鵝石城堡(舊天鵝堡)」,在1830年代由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路德維希二世的父親)所下令建造的「高天鵝堡」取代。其西南方的另一座「女人石城堡」,也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兩座稱為「前高天鵝堡」和「後高天鵝堡」,就在現今新天鵝堡所在的位置上。新天鵝堡,位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福森市,在德國東南與奧地利的邊界上,城堡就蓋在隸屬阿爾卑斯山山脈一個近一千公尺高的山頂上。
路德維希二世決定在此地興建他的「夢幻城堡」,因此下令將前後高天鵝堡的廢墟炸掉,清除前後天鵝堡廢墟後在原址興建新天鵝堡。
在1868年5月15日在給作曲家瓦格納的信中,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提到希望在前高地城堡的古堡廢墟上建造一座城堡,風格取自中世紀德國騎士城堡。路德維希建堡的啟發有幾個:一個是他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早期建堡計劃;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發則是他在1867年前往埃森納赫旅行中和弟弟奧托一世共同遊覽的瓦爾特堡。天鵝堡中的歌劇廳(Saengersaal)和騎士浴室(Ritterbad)的設計就采用了瓦爾特堡的設計圖為藍本。此外路德維希還受到西班牙摩爾人建築風格的影響。他想把天鵝堡建成作曲家瓦格納作品中的幻想的日耳曼傳說世界。城堡的設計主要交付給劇場布景設計師克裏斯蒂安·揚克(Christian Jank)設計。城堡中隨處可見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細節,而所有門窗、列柱回廊則呈現巴洛克風格,主要廳堂的裝飾則是拜占庭式的瀝金濕壁畫。也許因為新天鵝堡的名字,整個城堡中所有的水龍頭以及家具和房間配飾都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天鵝造型。城堡內裝飾極其奢華,從天花板、燈飾、牆壁到日常用具,無一不是工匠精雕細琢之作。
國王路德維希最後在他自己建築的新天鵝堡中的逗留是他在1886年6月9日被軟禁時。他在1886年6月13日於施坦貝爾格湖逝死時,新天鵝堡還沒有完工。在17年的建築時間裏,他隻逗留過172天,那時候隻有三分之一的房間是完工的。國王路德維希從未想讓新天鵝堡公諸於眾,在他看來寧願將此堡毀壞,也不能讓它失去其神秘魅力。但是在他死後六個星期,城堡對外開放,並在旺季(六月到八月)接待每天達5000人。為了保證通順的參觀路線,一些房間在此後完工。其中包括王位廳(Thronsaal)的帶有巴伐利亞動物世界圖案的馬賽克地板。此地板有2百萬塊的小馬賽克石組成,工程曆時兩年之久。
新天鵝堡奠基於1869年9月5日。從1869年至1873年新天鵝堡的大門部分的建築和內部裝飾完工。已便於路德維希臨時居住和監察建築的情況。1880年宮殿封頂慶典。1884年可以入住。國王的王位廳,餐廳,臥室,起居室,辦公室已經暖房。均設在城堡的第三層。為了方便建堡,城堡的第二層曾作為建築工人的臨時住所。路德維希的願望和需求隨著城堡的建築不斷的增長,拜占庭穹頂會堂樣式的王位廳取代了原先計劃中的工作室,客人的房間則由摩爾廳所取代。但是由於資金的不足,很多的設想都沒有實現。
這個城堡有傳統的建築用磚所建成,稍後由其他石材進行外部裝裱。用於建築大門和懸樓的砂層方石來自於巴登-符騰堡州的尼爾廷根。用於建築窗,穹弓,柱和祈禱堂的大理石來自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脈的Untersberg。為了便於後來的王位廳曾動用的鋼質的腳手架。值得一提的是,在王位的廳的正中央。大理石台階的最上方,沒有本來應該設置的王位寶座,因為路德維希二世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和使用過這個王位廳。
瑪麗安橋連接了新天鵝堡南麵兩座山,橫跨於山穀和瀑布之上,是拍攝新天鵝堡的最佳位置,新天鵝堡的經典側影都是在這裏拍攝的。它以路德維希二世的母親命名,是觀賞新天鵝堡的最佳位置。相信每一個人第一眼看到新天鵝堡的圖片時都會被震住,都會發出世界上怎麽會有這麽夢幻的城堡的讚歎!而那張圖片多半就是在瑪麗安橋上拍攝的。我們趕到橋上時已近黃昏,此時橋上遊客仍然很多,很難想象高峰時間橋上是什麽景象。當新天鵝堡出現在眼前時,真的有美夢成真的幸福感。
與童話中的城堡來一次浪漫的南瓜馬車約會,作為路德維希二世的心血之作,新天鵝堡有著拜占庭王室的富麗堂皇和童話般的浪漫唯美,是德國最富盛名的城堡之一。遊覽完城堡,您還可以前往風景絕美的阿爾卑斯湖畔漫步,體驗國王級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