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深度遊, 慕尼黑(德語:München),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亞高平原,距離阿爾卑斯山北麓隻有約45公裏,海拔高度約為520米。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沿西南-東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公裏,德意誌博物館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島上,城內的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
新市政廳(德:Neues Rathaus/英:New Town Hall)。
慕尼黑地區最早的居民點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1175年,慕尼黑正式獲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06年,巴伐利亞重新統一,慕尼黑開始成為整個巴伐利亞的首都。1609年,德國天主教同盟在慕尼黑成立。
1623年,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一世獲得選帝侯資格,慕尼黑成為巴伐利亞選帝侯駐地。
1806年,巴伐利亞由公國升為王國,慕尼黑也升格為王都,設有國會(Landtag)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
1839年,鐵路修築到慕尼黑,1876年慕尼黑開通了有軌電車,1882年使用電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慕尼黑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慕尼黑與意大利城市Verona結為姊妹市,身為朱麗葉的家鄉,特意送了朱麗葉雕像至此(Juliet Statue)。被摸的錚亮的銅像,就是沙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裏麵的朱小姐,不知道是哪個鹹豬手幹的。聽說北大有個叫孔xx的幹過。
慕尼黑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
聖伯多祿堂(St. Peter)是德國慕尼黑內城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處已經建有教堂。8世紀修道士居住在山上教堂周圍。12世紀末新建了一座巴伐利亞羅馬式教堂,在1327年被大火摧毀前不久曾擴建為哥特式。此後在1368年又新建了教堂。17世紀初增建了92米高的文藝複興式尖塔和巴洛克式唱詩班席位。
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當時都集中在慕尼黑)發動了“啤酒館政變”,率衝鋒隊逮捕了當地的長官,企圖推翻魏瑪共和國,奪取政權。政變失敗後希特勒被捕,納粹黨暫時遭到挫折。1938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一年,德國、意大利、英國和法國四國首腦希特勒、墨索裏尼、張伯倫、達拉第在該市簽署了《慕尼黑協定》。慕尼黑主辦1972年夏季奧運會。
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是德國慕尼黑的一個啤酒館。啤酒館政變就在此地發生。
1933年以後,每年11月8日,希特勒都在此發表紀念啤酒館政變的演說。1939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此遇到暗殺,因為比原計劃早離開數分鍾而僥幸生存,當時有7人喪生,63人受傷。1945年4月9日,刺客格奧爾格·埃爾塞在達豪集中營被處死。
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都被作為食品倉庫使用。之後成為了美軍的食堂。1958年啤酒館重新開張,作為大型餐館和公共活動的場所。1979年整個建築因為翻新被拆除。
慕尼黑以其釀酒廠和白啤酒(小麥啤酒,Weißbier)著稱。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這種啤酒不算古老,始於1895年。而19世紀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則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來自於燒焦的麥芽。烈性濃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的啤酒,酒精度達到6-9%,呈暗琥珀色,有濃重的麥芽味道。
慕尼黑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王太子路德維希一世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首次歡慶活動以一場賽馬結束。第二年賽馬繼續進行,後來發展成十月節(慕尼黑啤酒節)[11]。雖然名稱稱為十月節,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節都是在9月舉辦,持續兩周時間,到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停業,如果10月3日的德國統一日恰逢周一或周二,慕尼黑啤酒節將延期到那一天才結束。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宮廷釀酒屋是該市最知名的啤酒館,也是啤酒節期間慕尼黑的第二大帳篷。
新市政廳(德:Neues Rathaus/英:New Town Hall)
烤豬肘是著名的德國特色美食。傳統的豬肘做法是先用啤酒和鹽醃製並抓揉豬肘使入味,然後先蒸再烤。這樣既去除了油脂,又保留了豬肘的膠質和水分。豬肘的表皮酥脆口感,而且裏頭的肉軟嫩又不油膩,肉質鮮美、鬆軟多汁。搭配德國的酸菜,相當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