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曾經義憤填膺地質疑過卡村的交通係統,明明可以簡單明了的十字路口,硬是被設計成了繁複無比的一朵花,不僅工程造價讓人目瞪口呆,通行速度更是讓人痛心疾首地想起蝸牛,因為太複雜了讓開車的人在十字路口得琢磨猜測一下才敢開,難怪卡村那麽多人路怒呢 (road rage)。
後來卡村又大興土木造了一個超過10億加元的國際機場,一個不到3百萬人的小城市,隻能把航班從原先的國內機場大廳換到國際大廳造成虛假的繁榮,結果國內大廳就空了。建成後一年不到,COVID來了,整整兩年華麗昂貴的國際大廳每天隻有三班航班飛出,還都是美國航班。因為加拿大航班比美國航班對大眾安全更負責,全部停飛了。可惜的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雖然每天隻有三班美國航班,保安到衛生是一點都不能少的。所以當我看到機票的漲幅,覺得真是不過分:從嚴格的成本管理計算來說,漲價50倍才make sense。
出門多年,我一直非常敬佩人家坎昆機場的管理效率:客流量比卡村機場多了10倍不止,但是機場要簡陋高效多得多了。
然而最近必須經過坎昆機場回加拿大,從到達大廳到起飛,發現整個流程從原來的30分鍾變成了現在的3小時:
提醒:有托運行李的朋友一定要確認行李箱托運條上的地址是對的。我們當天坎昆飛卡爾加裏起碼有三人的托運行李隻運到多倫多,顯然打印行李托運的係統隻顯示中專站,沒有打印終點。後來等了2天才拿到丟失的行李。
另外就是回加拿大的一定要在落地前把你的ArriveCan 填好,不然在加拿大第一站落地的時候Boarder Agent會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先填好就免得到時手忙腳亂。
以前出門趕飛機,最著急的一次隻花了30分鍾就走完全程。現在看來到哪裏都提前三小時,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哪個環節可能出錯。如果連坎昆那樣高效率的機場都腸梗阻,其他的機場估計情況也差不多。
回來後我和一個導師級的朋友抱怨了一下這個機場三小時的新情況。商學院畢業那麽多年,結果就聽到了這句最醍醐灌頂的話:聰明的人擅長把複雜事情簡單化,智慧的人把簡單事情複雜化。
看來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以前坎昆機場非常快,現在加了人工檢查這一環節,快不了了。所以提前3小時真的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