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描寫武鬆去快活林打架的故事,筆法十分浪漫,節奏輕鬆而優美,好似交響樂中饒富田園風光的快板,是水滸傳中的一段妙筆。武鬆一路上,隻要是看到了酒店,就進去喝三杯混酒,並稱之爲「無三不過望」,大有談笑用兵的氣概。
武鬆到了快活林,半醉不醉,且看施耐庵是如何描寫武鬆醉打蔣門神的:
「武鬆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鬆一飛腳踢起,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鬆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鬆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臉上便打。」 《第二十八囘》
武鬆醉打蔣門神這一招,叫做「玉環步,鴛鴦腳」,是武鬆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不已。之後,蔣門神宣告無條件投降。武鬆憑藉著個人拳腳功夫,把快活林這個地盤,硬生生搶了回來。
在此閑話幾句,著名的怪才金聖嘆,對武鬆的評語是:「真天人也!」。金聖嘆是個狂傲的自由派,非常不認同水滸好漢接受招安。金聖嘆認爲,水滸好漢既然是以好漢始,就應該以好漢終;接受招安是投降派人物才會幹的事。
所以金聖嘆大筆一揮,把在他之前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做了腰斬,刪除了宋江接受招安,以及征四 (征遼、征方臘、征田虎、征王慶) 的故事情節,成爲現在廣爲流傳的水滸傳七十回本。
我認同金聖嘆的觀點,梁山好漢接受招安與征四的故事描寫,與之前所描寫的好漢形象充滿矛盾,而且文學價值不高。招安後的水滸,與之前的相比,是走了味、變了調的水滸。金聖嘆做了腰斬,很有道理。
7.官場集團對集團的鬥爭
囚牢集團施管營的代表打手武鬆,打垮了地方軍係張團練的代表打手蔣門神,搶回了快活林這塊地盤。張團練不能善罷甘休,就去找他的上級張都監。張團練大約是營長,張都監大約是團長。營長張團練的實力,不足以壓製典獄長施管營,就去找團長張都監求助。
張團練與施管營因爲搶地盤而結下的個人恩怨,就升高成了軍方集團與囚牢看守所集團的對抗。最後的勝負,就要取決於那個集團的「總體實力」比較強大了。
張都監的做法,就是先喬裝僞善,把武鬆調到都監府作親隨,再找個機會栽贓,把武鬆送進官府。之後,就設計在解送過程中,把武鬆殺害。
在一個叫做飛雲浦的地方,雙方攤牌。武鬆再度發揮神勇,解決了兩個押解他的公人,幹掉了另外兩個張都監派來的殺手。武鬆當然不能就此收手,緊接著《第二十九囘》的「施恩三入死囚牢,武鬆大鬧飛雲浦」,就是《第三十回》的「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武鬆回到了都監府後堂深處的鴛鴦樓,殺了正在歡饗慶功宴的張都監、張團練與蔣門神等人。
中國的官場鬥爭,通常會從個人的利害恩怨,逐漸升高成爲集團對集團的鬥爭。
原來張都監與施管營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幹擾。現在因爲兩個集團的對立升高,張都監與施管營之間,發展成了生死拚搏的仇敵關係。
細看水滸武鬆故事,就會注意到,武鬆兩次殺人,情境心態與處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別。武鬆第一次殺人,是在山東陽穀縣;第二次是在孟州鴛鴦樓。現説明如下:
1)武鬆第一次殺人之前,還搜証報官,企圖經由官府來做出司法審理。第二次完全不考慮司法途徑,一切自行解決。
2) 武鬆第一次殺人,非常有選擇性,隻殺了西門慶與潘金蓮。連關鍵人物「貪賄說風情」的王婆都沒有殺,而是把王婆交給官府處理。第二次殺人,幾乎是見人就殺,非常狠心。
3) 武鬆第一次殺了人,主動向官府投案。第二次殺了人,連夜越城而走。
這個差別,代表著武鬆已認清了官府的腐敗,也代表著武鬆對於官府的憤恨與徹底絕望。
8.身不由己 - 從景陽崗走向蜈蚣嶺
武鬆故事是從景陽崗打老虎開始。景陽崗,有著遼闊開朗的聯想。武鬆打死了危害鄉裏的大蟲,成了受人敬仰的英雄。之後,在獅子橋下大酒樓打死了奸詐的衙門掮客西門慶。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橋給人的聯想,有雄霸之氣。接著,武鬆是威震安平寨、義奪快活林。安平與快活,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景陽與獅子的遼闊與雄霸氣息。接著是大閙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飛雲與鴛鴦,已有幾分暮氣,格局再度限縮。最後「武行者夜走蜈蚣嶺」,蜈蚣嶺給人的聯想,是更多的艱澀與晦暗了。
飛雲浦,讓我聯想到唐朝王勃著名的「滕王閣序」中的詩句: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飛雲浦代表的含義是雲飛南浦,雨暮西山,物換星移,很多事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變得大不相同了。
武鬆的路,從景陽崗,獅子樓,安平寨、快活林、再到飛雲浦、鴛鴦樓、終至於蜈蚣嶺,很明顯,武鬆所走的路的格局,是越走越狹隘,氛圍是越來越陰鬱了。
我相信,水滸傳的取名,有他的含義。武鬆從景陽崗走向了蜈蚣嶺,代表了一個人物從社會主流,走入了社會邊緣。其中的是非曲直,一言難盡。但是,我們可以分析,武鬆命運轉折的幾個關鍵點:
武鬆命運轉折點:
- 武鬆在景陽崗,因緣際會,憑藉個人特殊才幹,打虎立威,偶發性的成爲社會主流份子。
- 當武鬆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替他的哥哥主持公道的時候,他已經決定離開了社會主流。
- 當武鬆決定接受施管營的要求,與施恩成為拜把兄弟,武鬆已經被「綁架」成為施家父子的共同利害結構體的主要份子。
- 當武鬆決定殺了張都監這一夥官霸,他已別無選擇,隻能走向晦暗的蜈蚣嶺,成爲社會邊緣人,再也無法回頭了。
我們可以思索,在以上的幾個階段,武鬆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想法決定做法,性格決定命運”
武鬆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事情再來一遍,行者武鬆依舊會走上同一條路途。
結論
從景陽崗的英雄,演變成了蜈蚣嶺的行者,武鬆個人命運的轉折耐人尋味。不過個人的經歷,畢竟隻是一個個案。對於一個社會而言,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語言、共同行爲、共同規則、與共同問題。
水滸傳藉武鬆的故事,深刻的描述了北宋徽宗(昏德公)宣和年間,社會行事的共同規則,以及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我在本文中,就指出當時社會,至少有以下這些問題:
1.普通百姓的生活保障
2.女性的人權
3.奸詐之人都發跡了
4.司法問題如何處理?有官皆如此
5.做官就要擁有地盤
6.義結金蘭的社會意義
7.官場集團對集團的鬥爭
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就是因爲它很技巧的描述了這些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雖然水滸故事的背景時代,離現在已經近一千年,但是書中所描述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於各朝各代的中國社會中。
我相信,自水滸成書以來,不管是什麼年代的讀者,讀到了水滸所描述的社會問題,以及官場習氣,都會覺得心有戚戚。讀者讀到了武鬆與晦暗的官場文化,進行直接硬氣而利落的對抗,都會覺得痛快淋漓,仿佛是武鬆在幫自己「出了一口鳥氣」。
這是爲什麽我在文章的一開頭會說:
“原來隻知道,武鬆展現打虎豪強光輝,天下無雙,拳腳間大顯雷霆威風
現在才明白,水滸描述吃人社會黑暗,古今如一,筆墨中深藏辛酸滋味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