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東一點西一點, 點點撩人
正文

我人生敘事最玫瑰的章節

(2025-10-04 08:21:39) 下一個

魯迅曾翻譯過果戈理《死魂靈》的部分章節, 參考自德譯本轉譯的日譯本, 此書結尾是果戈理在羅馬完成的, 他說 “我期望在死後對世界的最後一瞥, 有著羅馬晴空下的鬆樹”. 博爾赫斯則說 “I have always imagined that Paradise will be a kind of library”. 

喜歡自然的相遇, 誓如, 在曼哈頓街頭走著走著, 看見 PACE UNIVERSITY, 兀自興奮, 那不是朋友的女兒就讀的學校嗎? 縱然不刻意打卡熱點, 卻無法放棄紐約的人文風景 / 精神殿堂 ---- 位於第五大道與 42 街交匯處的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看見 STEPHEN A SCHWARZMAN BUILDING 門前兩隻石雕雄獅, 霸氣側漏, 心裏 “咯噔” 一下, 可別咬我呀. 進入 ASTOR HALL, 挑高的樓層, 拱型的門楣, 白色大理石的地麵和牆壁, 典雅的吊燈, 處處盡顯尊貴, 古香古色. 館內收藏了許多稀罕的手稿, 信件, 地圖, 古籍, 文物, 藝術創作等珍品.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 愛因斯坦說.

閱讀使人豐富並單純著, 從而感受力敏銳. 當今大陸整容風盛, 時興網紅臉, 時興一窩蜂打卡網紅點, 一矣 “我在廣州想你”, 每一座城都是 “我在貴州 / 福州 / 蘭州 …… 想你”. 在一味跟風的路上你奔一個, 她奔一個, 狂奔, 裸奔, 直至感受力被媚俗和功利吞噬. 當塑料 + 塑料味主宰世界時, 體驗個性化魅力的能力必然漸漸枯萎, 尤其對美的感受力, 斷裂, 坍塌.

我們的脈絡迥異, 導致節奏不同, 沉浸在各自的體驗之中. 觀看展品的縫隙, 小哥倆抬頭張望 / 尋覓, 凝視我, 相互竊竊私語的瞬間, 被抓拍到, 不言之言, 不呼而出. 意外地收獲一張有故事的照片, 成為我又一個珍藏的獨家記憶. 那種私密的感受, 非常小確幸, 格外的香. 他倆年少時, 我是借書黨篤實的 member, 每周都在雲城圖書館抱回家至少十本書. 如今去圖書館, 隻為我自己了.

羨慕妒忌 New Yorker, 在這兒薅知識羊毛, 該多麽的心曠神怡. 有兩個 Apps: NYPL & SimpleE. 前者用於借書, 續借和預約活動, 後者是電子書和有聲書. 無需付費, 無需資格認證, 紐約公共圖書館正是平等待人的典範. 五年前, 大數據統計出過往 125 年以來, 被借閱次數最多的前十本書, 你都看過嗎?
1) 下雪天 The Snowy Day
2) 戴帽子的貓 The Cat in The Hat
3)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4) 野獸園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5) 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6) 夏洛的網 Charlotte’s Web
7) 華氏 451 度 Fahrenheit 451
8) 人性的弱點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9)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10) 好餓的毛毛蟲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沒有在網上預約導覽遊, 故有些閱讀室未能參觀. 315 閱讀室 Rose main reading room 聞說是世上最大的無柱房間之一, 四麵開放式書架, 長長的玻璃窗透入自然光, 長長的木桌上有蒂芬尼設計的銅台燈. 希望有一天, 可以坐在玫瑰閱讀室翻書, 一束陽光將頭發挑染成一縷縷的金黃色, 一定很潮. 天知道, 我人生敘事最玫瑰的章節, 當是坐在圖書館一隅看書時. 當把過日子的瑣瑣粹粹, 工作中寫的一份份病曆, 連同啃過的書並聯, 慢慢的, 就成了一本自己的書. 《MIDDLE OF THE NIGHT》 Elley Duh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魯迅《死魂靈》的翻譯手稿曾有個有意思的故事。 作家蕭紅有一次在街上吃早點,夥計給她包油條用的紙引起了她的注意,仔細辨認發現竟然是魯迅翻譯的《死魂靈》手稿。蕭紅大為驚訝地跑去告訴了魯迅,但魯迅並不以為意。無奈,蕭紅又告訴了許廣平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