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東一點西一點, 點點撩人
正文

誰和誰一起吃吃喝喝

(2025-08-29 08:19:51) 下一個

吃喝幾十年, 什麽是最美味的?  一邊想, 一邊喝著在 Whole Foods 買的 Rose Lemonade. 恍惚之間, 覺得在餐桌上, 是一場又一場的遊戲, 我在跟誰玩? 誰在跟我玩? 

大約七八年前在圖書館偶遇台灣女作家林文月的《飲膳紮記》, 就記住了她以典雅, 妥貼的筆觸渲瀉烹調之樂之趣, 亦中意她的從容不迫 “宴客的目的, 饗以嘉肴固然重要, 但製造飲食歡談的氛圍更加可貴, 所以主人毋須緊張, 且切忌披頭散發做出一副辛勞狀”. 不由得對她這個人心生歡喜, 不僅是她的民國範兒, 不僅是她隨興融通 “文學式” 的烹飪, 更緣於她不認識我, 可她都寫到我家的廚房裏了, “於油水充沛的各色調配料中, 放入衝洗且略為浸泡過的溫軟米粉, 輕手拌炒之, 使配料與米粉混合均勻, 且湯汁逐漸吸入每一條粉絲之中”. 鈴蘭小廚的廣東炒米粉, 嬌紅淺綠, 酥酥鬆鬆香香, 任誰不愛吃? 好難哦. 

入文城, 敲門一間門牌是《想到哪扯到哪》的寧靜 Cozy 的洋房. 先生在《邊過日子邊記》有一段話 “網上的菜譜, 看多了一點, 就不稀奇了. 說來說去就是一勺鹽一勺糖, 加點蠔油, 蔥薑 …… 喜歡吃什麽, 還是得自己琢磨. 按菜譜做的, 所謂有餐館味, 也就是公認的味. 自己做的是家味”. 循味尋家, 一下子擊中我的心髒. 原來, 人間煙火, 甘美怡香最是家味.

雖然不好意思, 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有時的遐想是羚羊跳, 快樂的, 炫耀的, 在雲裏一躍數米. 有一天, 聽鄧紫棋唱《光年之外》, 不是第一次聽, 隻是這次聽, 有一句歌詞 “一雙圍在我胸口的臂彎, 足夠抵擋天旋地轉”, 竟然讓我的腦海顯影雲城的旋轉餐廳 Top of Vancouver Revolving Restaurant. 那年夏天, 日落時分入座臨窗的位子, 睜大眼眸, 360 度俯瞰凝睇, 想讀懂雲城. 同行的友人說: 以為這是一間自助餐廳呢. 我立馬接茬兒: 自己點菜好!

把 “貴精不貴多” 的原則應用在日常生活的某些 areas, 誓如, 閱讀, 旅行, 網遊. 在林文月《鑲冬菇》的章節裏, 看到類似的理念 ---- 一桌酒席之中, 此類精致的菜肴以不超過兩樣為宜, 否則高潮迭起, 反而不見高潮. 這與寫文章的布局, 或繪畫構圖, 衣飾穿著, 乃至人生許多事務同理. 總要有些疏落低調, 才能襯托精華中心, 否則徒然堆砌鋪張, 令人眼花繚亂, 反嫌庸俗. 

我唏噓 ---- 在一張小小字條上, 她記錄了某日午宴的菜單. 出席的全是女士, 三毛, 琦君, 齊邦媛, 林海音, 殷允芃, 美麗, 秋鴻, 咪咪 (餘光中太太) 等人.
糖酢藕片
洋芋沙拉
蝦仁鑲冬菇
奶油烤白菜
腐乳大排骨
酸菜肚片湯
清蒸鯧魚
甜點及咖啡

既然吃飯 / 品茗 / 談天是一場遊戲, 自然要與有情有趣的人玩, 有滋有味地玩. 美味可口與否, 端視和誰一起吃吃喝喝. 胸中萬馬奔騰就聊個沒完沒了; 感覺朦朧曖昧, 就讓流水安安靜靜地流. 如此, 才不煞風景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