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學的路 (4) —— 與諾貝爾獎得主聊天

(2018-12-14 10:51:15) 下一個

很多人, 尤其是國人把諾貝爾獎得主當成神。其實不然。  

我讀博士時曾經在紐約布朗市老兵醫院工作, 那裏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有一次我與那位諾貝爾獎得主詳聊了一陣,發現她也是正常的人。 

每天早上去上班,把車放在停車場,走過一段長長的路,到醫院大門口進去,右轉玩,再走過一條很長的走廊,穿過餐廳,才進入研究樓。 大樓門口左邊有一個電梯,可以把我們送到各自要去工作的樓層。

從停車場到辦公室這段路大概要走10 分鍾, 一半是在室外。紐約的冬天經常下雪,為了防止結冰走路打滑,地上撒了鹽。腳在厚厚的鹽雪漿裏走,也很滑, 必須慢慢走。 好不容易走完了停車場,到了醫院大門,有時候會有一大群退伍老兵在擋路,他們東倒西歪,有些站著,有些坐在地上,有些坐在輪椅上,一邊聊天,一邊抽煙,如入無人之境。不管你是誰, 是學生,是教授,是護士,是醫生,還是諾貝爾得主,都得繞著他們走。  

每天上班去的這段路上,我經常會看到一個70 多歲的白發老太太,背有點馱,肩上背著個大包,裝得沉澱澱的,好像都是書。她右手總是拄著一條拐杖,走得很慢,不太穩,右腿不太靈活,好像中風過。老太太,走路總是一個人,沒人幫忙,也不與他人說話。看起來怪可憐的。

後來一個同事告訴我,她就是197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羅絲淋.耶羅教授 (Rosalyn Yalow)。

據文獻記載羅絲淋.耶羅1921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41年進入美國依利諾愛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修核物理學,從事核放射測量研究。畢業後她先在紐約亨特大學任教, 後來幫助布朗市老兵醫院建立了放射性同位素研究所。 老兵醫院給了耶羅一個自由的學術環境,她在那裏跟著感覺走,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耶羅對醫學的第一大貢獻是她成功地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碘測量了人體的甲狀腺功能,以後她把同位素測量技術應用於檢測人體血漿蛋白和胰島素。耶羅和她的團隊第一次為人類提供了用放射性同位素在液體中定量檢測抗原抗體反應的技術,她把這種方法稱為放射免疫檢測(RIA) 。該方法後來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藥學和臨床醫學。放射免疫檢測的發明為免疫學,乃至整個生物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1977年耶羅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耶羅於1991年宣布退休,但她退而不休,每天照常來醫院上班,風雪無阻。

1993年我去布朗市老兵醫院做博士研究。在同一個研究樓上班,偶然在過道或電梯上見麵, 傳遞個微笑,說個 “早上好”, “下午好” ,少有深談的機會。

有一天,機會終於來了。

那天上午到醫院上班,地上已經積了厚厚的雪。我下車就看到耶羅教授也剛從車上下來,去上班。她在積雪的停車場走,右手拄著拐杖,肩上照例背著一個大書包。雪地上她一腳深一腳淺地走, 看起來有點困難。我趕緊上去。

“早上好,耶羅教授,我可以幫幫你嗎?”

耶羅教授轉過頭來,看看我,先猶豫了一下。

“好啊。謝謝你,幫我背包。” 接著她把書包遞給了我。

“我的名字叫力,在三樓工作。” 我自我介紹。

“對,我見過你。來紐約多久了?”  她好奇地問。

“不久,才一年多。”  我趕緊匯報。

“紐約的冬天很冷, 習慣嗎?”  她說話隨和。

“是啊,這天很冷,又下雪。 聽說您已經退休了,這大雪天的,您為什麽還要來上班?” 我見她說話隨和,就與她聊上了。這是難得的機會。

“在家裏沒事, 還是到醫院裏來找點事幹幹。”  她開玩笑地說 。

“聽說您非常有名,還得過諾貝爾獎,我可以問您幾個有關問題嗎?“

“可以。” 

“您是怎麽獲得諾貝爾獎的?” 我傻問。

“我也不知道,我隻是與同伴們在這裏沒日沒夜地幹了幾十年, 後來就有人把獎給了我。”  她講話風趣幽默,沒有一點架子。

“您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有什麽特別感受?” 我學過心理學,喜歡了解心理反應。

“興奮了幾天,後來就恢複了正常。” 她說得若無其事。

“您得獎以前,在做研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去拿諾貝爾獎?”

“沒有。得諾貝爾獎隻是研究的副產品, 隻是運氣。沒有人會為了得諾貝爾獎而去做研究。 那樣的話,他可能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獎。” 她開始認真起來。

“得獎之後,對您的研究有什麽幫助?”

“有幫助, 我更容易拿到研究基金。”她很坦率。

“您發明的技術可以申請專利,但是聽說您沒有,這是為什麽?”

“是的,我沒有申請。我做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如果我申請了專利,我會得到很多錢,但會限製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所以我沒有申請專利。”

“除了諾貝爾獎本身以外,您得獎之後醫院有沒有給您什麽特殊待遇?” 我刨根揪底。我知道在中國拿個諾貝爾獎是天大的事。榮譽,名氣,頭銜,金錢,美女滾滾而來,80多歲的老頭也許還能娶個20幾歲的美女。

“沒有,我以前是科主任,得獎之後還是科主任。”

她說的一點也沒錯,在美國得個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麽了不起。最多就是獲獎那天廣播電視上說一下,以後該幹什麽還是幹什麽。國家不會把你當成神養起來。

最近我去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到2018年為止伯克利出過107位諾貝爾獎得主。學校給他們最大的好處是一個特殊的停車位,就在辦公室的門口。這可以讓諾貝爾獎得主少走點路,多幹點活。

僅此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