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04)
2021 (104)
2022 (201)
轉發一篇我很讚同的影評,原文by寫不出稿蘇見祈 正如一位豆瓣網友所言,這是一個“代價為何而死,代價如何而死”的故事。
“興複漢室”本來是這群人的理想。 這個理想本來是很好的。它代表著救民於水火,代表著消弭戰爭,代表著天下大同的願望。 這個理想支撐著很多人在亂世裏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理想是好的,目標是對的。
然後,就會有一些聰明人,利用理想和目標的不可質疑,做點文章。
兩國交戰,蜀漢派遣了很多情報人員,扮作各行各業的老百姓,潛伏在魏國境內。 然後他們的名單被自家的上司賣給了魏國的情報機關,為了交換對等的情報。上司覺得,這種交換對國家而言很公平。 上位者是這麽解釋出賣下屬的合理性的: “都是為了興複漢室。”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們還會昂起頭,驕傲地拱一拱手。
於是無數心懷這個理想的普通人,死於這一句宏大的口號。
我很喜歡《風起隴西》。
我們已經熟知三國的故事,熟知那些青史留名的英雄豪傑,但很少有人想到,這些大人物一個念頭,會讓多少普通人陷入荒謬的絕境。
從第一集開始,這部劇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宏大的口號是如何以正義的名義,殺死一個又一個人的。
好像隻要念一句口號,說一句“為了大局”,就可以把所有的犧牲變得合理,變得心安理得,甚至變得豪情萬丈。 隻要是為了“漢室”,為了“大局”,殺人害人不僅無須遮掩,甚至還能大書特書。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到了故事的最後,曾經說著“為了興複漢室”而甘願赴死的間諜陳恭,再聽到有人拱手念出這四個字的時候,都掩飾不住臉上的嘲諷。 有人說他沒必要死,但他隻能死。在一個扭曲的環境下,一個有著生命活力的、渴望自由的人,必然會疲憊,會喪失活下去的能量。
“代價為何而死,代價如何而死”,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是比漂亮的宏大敘事更值得關心的話題。 戲文是假,代價是真。 不要習慣宏大敘事。 我們都是代價本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