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個坑
1/22/2025
人生活到現在,經驗不多,但是教訓挺多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也不見得有條理。
小的時候覺得學習就是生活的全部,後來發現這隻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學習上花了太多時間,沒有盡情的去享受青春的美好時光,沒有嚐試很多新鮮的事物,挺遺憾的。
結婚了以後,大部分時候都還蠻甜蜜的,但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婚姻最重要的就是妥協,而不是說想改變對方。作為男人來說,可能被尊重是更重要的。也許因為小時候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所以個性中有非常要強和喜歡爭辯的特點,再加上伶牙俐齒,所以好多時候說話就是抓住不放,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得理不饒人,小題大做,有些時候也稱得上是刻薄了。當時好多時候不明白,夫妻本是一體的,這些都是要分享的,所以其實沒有什麽競爭的關係,並不是說妻子好,就把丈夫比下去了,或者丈夫成功就把妻子比下去。
說句題外的話,這是土地思維,或者說陸權國家的思維吧,覺得就是你爭我奪,好像別人多占了自己就要少,也許是資源太缺乏了吧,所以不由自主的有這種想法,其實也是蠻害人的。如果在海權社會或者文化中,其實大家的關係是契約的,而且是可以共贏的,可以把蛋糕做大,然後每個人在這種關係中都是能得到好處,並不存在你多吃了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你得了利益我就要吃虧,這種必然的關係,所以有時候仔細想想也挺逗的,大到國家,國民性,小到夫妻之間的關係,都挺相似的。
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我也是很長時間才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善於學習的,所以說有的時候這種拔苗助長,反而適得其反,接受各自的不足,接受各自的優點,多想自己的不足,多想對方的優點,在寬容中兩個人的關係能夠變得更好,每個人也同時變得更好,而不是說企圖去改變誰,按照自己的標準,因為自己的標準也不一定對,而且自己的標準也不一定適合對方。
小孩小的時候,我相信小孩能自學成才,不用管就能成長,說的好聽的就是讓小孩自由成長,快樂教育。這些其實好多時候,對我來說就是自己想幹自己想幹的事兒,疏於對小孩的管理,也不想花功夫,也不想花氣力,所以就幹脆去玩去吧,用device吧,這樣的話就可以安靜了,其實不是負責任的態度,有的時候還想,很多農村來的人,也沒有父母管他,都能夠自學成才。後來我發現這個邏輯根本就不成立。因為在農村的同學能夠自覺成才那是各種因素加起來,有一種緊迫感。在美國這種社會中,自由發展,也沒有什麽生活的壓力的話,希望小孩能夠自我奮鬥,自我成才,我覺得也不太現實。
發現不能自學成才後,那自然就順理成章的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矯枉過正就是拔苗助長,跟別人攀比了。我開始關注小孩學習時,因為我們家老大是左撇子,我印象中特別深刻的,就是他當時寫字的時候是用左手,然後,他開始的字寫的特別大,後來字寫越寫越小,沒有地了,就拐過去,字寫的是歪歪扭扭,根本就讀不出來。我現在還挺欽佩,當時他們小學的老師竟然能讀得懂他的手寫的字,而且還能夠給予鼓勵。有時候想想這些老師真的是很稱職的教育者,當時我看到他這種寫字的話我就覺得,真是一言難盡,不知道怎麽,我學習這麽好,怎麽會小孩子是這樣的呀。現在他成績也還可以了,就是不能拔苗助長,也就隻能等吧。
我記得我跟我一個同學聊天,她就是一個其實挺大大咧咧,沒有什麽思想壓力的人,但是她生出的小孩,反而是一個特別完美主義,特別糾結的一個人,後來我問她,我說 “你難道不覺得這些糾結的事情毫無必要嗎,不可理解嗎” 她說:當然了,在她的世界裏當然是不能理解啊,因為她從來不會糾結這些事,但她的小孩就是糾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說給予小孩最充分的理解,不能嘲笑小孩,這樣的個體要接受它的不同啊,然後支持,鼓勵,這就是唯一的方。她跟我說對於你不能改變的事情,你隻有接受。對於你能改變的事情你就要盡力去做,這就是唯一的能夠做的。
其實我現在很討厭的話:“小孩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啊“,”小孩是父母最好的作品啊“,這種話好像小孩就是依附於父母的,就是永遠是父母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樣對小孩並不是公平的,把小孩生出來並沒有征得他的同意,當然有教養的責任,有些父母覺得生了小孩,對小孩是天大的恩惠,小孩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因為都是自己給的。我覺得這確實不對。這種生生不息的養兒防老的想法,我覺得在我們這一代一定是要給它斷了,我們能夠也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不要讓這種鏈條再捆綁一代又一代的人了。小孩怎麽能說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或者是自己未完夢想的載體呢?小孩他本身就是他自己的個體,他有自己的人生,怎麽能拿父母沒有做完的事情來套在小孩身上呢?我覺得對小孩是非常殘忍和不公平的。
有一個人在網上說:如果掙錢想掙最後一分錢,然後花錢想省每一分錢,再加上又不做社區服務。這樣的人,確實是挺招人討厭的。
華人能夠勤儉節約,能夠量入為出,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來決定花費,實際上是一種美德,是值得在美國推廣的,但是如果什麽事情即使是一種美德,如果做的太過了,我覺得也就失去了這個本來的意義了,如果過於節省,或者過於在意錢。或者過於工作狂,那就也需要改進,所以平衡是關鍵。
我好多時候,我也是這種觀點,我覺得時間都要花在有用的事情的,錢都要花在有用的事情上,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問這件事有什麽用啊,或者說能學到什麽東西啊,甚至記得小的時候去春遊,去逛個動物園也要寫一篇作文。要發掘所有東西的用處,其實我覺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用途,利益,錢,名氣上的東西來衡量的,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的話,人生就會多很多樂趣。
我覺得作為自由主義者,關注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各人過好各人的生活。“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我覺得這好多時候也挺難做的,而且做了也不一定好,你怎麽知道別人想要什麽呢?或者說別人怎麽知道你要想要什麽呢?還是管好自己的事兒,這樣的社會就好。像是讀大英帝國的曆史,控製或者殖民地,不見得是合算的,反而殖民地獨立了以後做貿易,經濟上是更合算的。
幾年前,我老公一個人吃了一大飯盒麵條,因為他在減肥,好幾年也減不下來,所以我是不讓他吃這麽大盒麵條的,我就非常生氣,說了他一頓,後來我一想,我有的時候也熬夜看連續劇啊,你知道美劇每一集最後都特別的懸念,我有時候也會熬夜啊,我有什麽資格說他呢?當時真真是在氣頭上有點小題大做。應該多想想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我經常自己不會幹,還要管,不相信別人幹。明明自己能力有限,還眼高手低。真是要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