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24年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事實,讓"美國憲政民主是否走到盡頭"成為一個真實且令人擔心的話題。有些人對可能的答案感到沮喪,有些人則以美國200多年的起伏曆史為依據,認為美國憲政民主的體製或許暫時受挫,但最終會劫後餘生。
從美國把自己比作"人類的第一個(沒有君主的)自我管理(self governance) 的社會實驗"這一說法出發,"美國鍾擺這次還會擺回來麽"這個帖子由三部分組成;
1.社會(變革)實踐與實驗室實驗
2.美國的例外主義
3.鍾擺還會擺回來麽
1.社會(變革)實踐與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中實驗: 通過改變物理條件(壓力/溫度/濕度..),使一個封閉係統從初始平衡狀態A,在時間的作用下,過渡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B的過程。
除了實驗物質元素外,實驗需要"封閉的空間/實驗時間/實驗的物理條件(壓力/溫度/濕度...)"。
在實驗"元素"不變更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試驗中的物理條件(穩定/壓力濕度等), 人們可以重複實驗過程,直到找到與實驗設想相一致的實驗結果,或最終放棄實驗設想。
社會(變革)實踐
社會狀態是由諸多社會元素(文化/意識形態/司法/經濟發展水平)相互作用後達到的一種平衡狀態。 與實驗室實驗類似,社會變革是社會從一個舊的平衡狀態(A)轉變都一個新的平衡狀態(B)的過程,這一轉變過程既可能通過"調整治國政策"這一相對溫和的方式"得以實現,也可能通過導致的政權更迭暴力方式來完成。
社會實踐中的實驗元素,是"具有不同背景條件(文化/教育/經濟實力...)的人群"。
兩種實驗(實踐)的區別
將實驗室實驗中的物理條件(壓力/溫度/濕度/時間)類比於社會實踐中的"治國方式",可以得出兩種實驗的主要區別,
1) 實驗室實驗可以被控製在一個封閉空間內,從而讓實驗者能夠排除實驗可控物理條件之外的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而社會實驗(實踐)通常在一個非封閉空間(社會)下進行的,從而導致社會實驗的結果,除了"治國方式"外,還受到社會實驗區域之外因素的影響;
2) 實驗室實驗中的實驗元素具有可複原性,即任何一個新的實驗,都可以從同一個初始狀態A下開始;而社會實踐中的實驗元素(具有不同文化/教育/經濟實力...等個人背景條件的人群)不具有可複原性,即從狀態A到達狀態B後,社會中不同背景條件的人群組成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3)社會實踐區域的非封閉性,以及社會實驗元素變化的不可複原性,導致社會變革的單向性(隻能從狀態A發展到狀態B,無法從狀態B回歸到狀態A)。任何新的社會實驗,隻能從狀態B開始。
4)這段話翻譯成中文,對影響實驗結果的物理條件具有高度的可控性,以及實驗室實驗的可重複性,導致實驗室實驗結果具有走向成功的收斂性;對影響實驗結果的物理條件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以及社會實踐的不可重複性, 導致大多建立在失敗基礎上社會實驗(實踐), 具有越來越遠離成功的發散性。
翻譯成大白話:實驗室實驗的成功帶有科學的必然性,而社會實踐的成功,則更多歸功於人類活動的偶然性。因此,相比成功的實驗室實驗, 成功的社會實踐要難得多; 基於類似的原因,一個成功的實驗室實驗通常是一勞永逸,而一個成功的社會實踐(實踐)則極可能帶有暫時性。
每一個社會狀態都是一種社會實踐的結果。人們開啟一種新的社會實踐的衝動,來自於對當下社會狀態不滿, 即當下的社會狀態是一個"失敗的社會實踐的結果"。
帖子中"...導致大多建立在失敗基礎上的社會實驗(實踐),..."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