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選如火如荼的膠著狀態中,競選戰報令人眼花繚亂,內容變幻莫測得更讓時間都沒功夫喘氣。這對關注這次大選/又堅定選了邊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焦的事。
大選到了現在,結果基本已成定局:賀錦麗獲勝/甚至大勝。
民調的貓膩
1
最近兩天有些民調顯示,川普在威斯康星/密執根民州的民調超過賀錦麗(+1%)。這一民調結果,給多日來賀錦麗微弱領先的大選膠著狀態加了舒解融化劑,不僅讓媒體一擁而上地予以報道/分析,以改善每況愈下的收視率, 也使得川普支持者們的脖子讓人理解地直楞起來。
對希望賀錦麗獲勝的人來說,這一民調讓人心焦。但大可不必!
2
在之前那篇"賀錦麗的實際選情應好於民調公布的選情"的帖子中,我強調"民調公司也是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出售"民調結果"獲取收入的商業實體"。如何刺激社會對自己產品的需要,達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是整個民調行業的一個首要考慮。就如比分接近/且不斷交替的球賽最能讓球迷瘋狂一樣,雙方支持率呈膠著狀且先後不斷變化的大選最能提起大眾的興趣,從而為民調公司/大眾媒體提供了增加經濟效益的基礎。
沒有電視時,球迷是通過收音機"收聽球賽實況轉播"。這一操作的特點是,除了比賽的結果外,讓聽眾如醉如癡的球賽,不是"真實的比賽",而是完全是解說員"播報的比賽",因為聽眾無法目睹比賽,解說員就有了有很大的空間,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偏好來取舍地解說球賽。
民調行業(從最初的問題設計,到具體的民意調查,再到整理數據,直至最終對民調的解釋/公布)報道大選的操作,與收音機裏解說員播報比賽的操作幾乎一模一樣。大眾對大選的了解,幾乎完全來自民調公司對大選的解釋。在大選日之前,民調公司有了巨大的空間來扮演上帝,通過"將大眾的悲喜玩弄於手掌之間", 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用大眾對混沌未來的好奇或焦慮而謀利的操作,與街邊支起的算卦攤子沒有本質區別,深奧莫測的數學模型僅僅是個點綴。
於是有了川普在"威斯康星/密執根兩州"突然小幅度領先賀錦麗的民調結果。
3
今年大選的結果,取決於在至今僵持不下/勝負難料的7個搖擺州(賓州/威斯康星州/密執根州/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的結果。民調結果表明,目前賀錦麗/川普兩人在這7各州的不分上下,某人幸運領先的話,程度不超過2%。
美國大選中,除了選總統,選民還要選舉包括州長在內的各級政府官員/州議會議員,是個自上而下一氣哈成的操作。這一全盤操作的特點,讓我對"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州"中川普一直小規模(2-3%)領先賀錦麗的持續民調感到疑惑:
1)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州長選舉民調中,民主黨(D)候選人 Josh Stein (51%) 領先共和黨(R)候選人 Mark Robinson(38%) 13個百分點;
2)在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的選舉民調中,民主黨(D)候選人Ruben Gallego "雙位數"領先共和黨(R)候選人Kari Lake;
其中,同屬共和黨的Robinson 和 Lake 都是川普強力的支持者;而 民主黨候選人Stein 和 Gallego 沒有有意與賀錦麗離開距離。
盡管州內選舉結果與聯邦選舉結果也有相互矛盾的時候,但州內(州長/州聯邦參議員)雙位數的領先,依然無法改變頂層候選人(賀錦麗/川普)的差距的民調,讓人無法理解其中的政治邏輯: "在對同一批選民的調查時,他們如此反對川普極力推薦的共和黨候選人,卻對川普如此念念不忘?"
讓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媒體(民調)中沒有人對這一奇怪的現象提出任何疑問。
4
我的疑惑在 Simon Rosenburg 的節目中也被提出來。(見視頻)
Simon Rosenburg 是當下民主黨的選情分析總管。在2022年中期選舉前,與民調預測一場壯觀的紅色風暴不同,他通過對自己信任的民調的研究,對競選操作區的實地考察,得出"民主黨會有不錯的表現"的預測。最終的結果表明"民調行業集體失誤/Simon Rosenburg 預測成真。
Simon Rosenburg 在視頻中對北卡州/亞利桑那州的"賀錦麗/川普"的膠著民調比分給出質疑,但或許是為了維護"行規"而無法明說,他隻用"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情況"而匆匆帶過,沒有進一步質疑其中違反政治常理的邏輯。
隱形支持者效應
1
目前有一種理論,認為差距不大的民調結果,最終對川普有利。在2016年和2020年大選時,川普最終得票率,都高於投票前民調結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感到支持川普是羞恥的事情,不願意公開自己對川普的支持。這一理論有些漏洞,
1) 經過2016年和2020年兩次大選,想支持川普但認為在民調中羞恥與公開自己立場的人,即便有,也應該是寥寥無幾,無法在民調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的差別;
2)經過2016/2020年兩次大選後,特別是川普2021年1月6日暴力推翻選舉結果未果後,如果有誰還繼續支持川普,那此人一定以支持川普為榮,會自豪地在民調中表明自己的立場。
對川普來說,2024年大選不會再現"隱形支持者效應"。
2
如果一定要說"隱形支持者效應", 2024年的"隱形支持者效應"是發生在賀錦麗身上。而且,這些人更可能曾是川普從前的支持者,2021年1月6日國會暴亂事件,改變了很多川普支持者對他的基本看法:
1)四年執政經曆讓一些人看到了川普的執政風格,1月6日暴力衝擊國會時間,讓他們看到了川普對美國的危險,從而決定在2024年投票賀錦麗。但出於多種原因,這些以男性為主的選民不願意再民調時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說到底,當今的美國社會中依然存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一個大男人,公開表明對一個黑人女人的支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無法像Liz Chenny 那樣勇敢站出來反對川普的共和黨人(或支持者), 他們深知"打敗川普/MAGA黨"是共和黨的唯一救贖,但怯於來自川普(MAGA黨)的政治抱負,為日後自己政治生涯考慮,隻能在民調中表示支持川普,不敢向民調公開表明對賀錦麗的支持。
這將導致川普不僅不會是"隱形支持者現象"的受益者,還會是"隱形支持者現象"的受害者。
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看似膠著/不相上下的民調結果中,a)賀錦麗的真實支持率會高於民調中的支持率;b)川普的真實支持率,不會高於/更可能低於民調中的支持率。
結論
1
正如 Simon Rosenburg 所言,不像2016/2020年大選時川普的優勢在民調中被縮小,2024年大選會更像2022年中期選舉( 以及後來的多個特別選舉),民主黨的優勢在選前的民調中被縮小。
大選到了現在,結果基本已成定局:賀錦麗獲勝/甚至大勝。
2
在投票日前感到心焦和不確定時,人們可以在Youtube 上搜尋 Simon Rosenburg 解說大選形勢的視頻。他會告訴你,我們(賀錦麗)在贏得這場競選,但還未最終贏得這場競選(因為還未到投票日),希望各位繼續盡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或可以用莎士比亞的話鼓勵自己:
Once more o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once more!
Or close the wall up with our English dead.
(Henry V, Act 3, Scene 1)
"向著失守的陣地再衝一次,朋友們,再衝一次!用我們英軍將士的身軀將那個缺口堵住!" (亨利五世,第3場,第2幕)
哈哈哈,川粉被自己的認知迷惑了:)
Something similar? Try praise Hitler in Israel...
如果說川普這八年有什麽規律的話:川普早晚根所有人都鬧翻。
這是兩天前Reuters的結果:
Exclusive: Harris overtakes Trump among suburban voters, Reuters/Ipsos polling shows
By Jason Lange and Bo Erickson
1. Harris leads Trump among suburban voters by 47% to 41%
2. Harris gains support from middle-income households, now leading Trump 45% to 43%
3. Harris' modest national lead significant but battleground states remain crucial
WASHINGTON, Oct 10 (Reuters) -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Kamala Harris has erased Republican rival Donald Trump's advantage in the vast middle of American society: suburban residents and middle-income households, an analysis of Reuters/Ipsos polling shows.
October 10, 20243:21 PM CDTUpdated 2 days ago
****
黑利支持者中有一大批誓死不支持川普,比劉胡蘭都堅定。他們把黑利退選後改主意支持川普視為背叛。黑利太精於算計,政治生涯已經告終。
而她的堅貞的支持者中,賀錦麗正在爭取。有了 Liz Chenny 開路,這批人中有些開始思考支持賀錦麗的可能性。大家的共同底線是決不能讓川普再當選。
這些人可以是我帖子中說的一部分"隱形反對川普/支持賀錦麗"的選民。
不過Michael Moore是個有趣的人。
****
在馬斯克購買Twitter 那天(2022年4月25日),我在這裏發了個帖子,標題為"馬斯科的好日子結束了":
"馬斯克今天開始全麵收購Twitter。幾年後回頭看,這是他最輝煌的時刻,也是其好日子開始結束的時刻。
以前他隻是在 play God, 他現在相信自己就是上帝。這是個致命的誤判。"
Elon Musk 與川普合作,是走向深淵的近道,兩人一定很快鬧僵。
Elon Musk 是個很危險的人物,下場不會很好。
****
這篇帖子說的就是"如何不信民調結果"。
****
1
在2022年11月中期選舉時,濱州碰巧需要選出新州長。民主黨推薦的候選人是 Josh Shapiro。 在川普的強力推動下,共和黨推薦的候選人是 Doug Mastriano, 當時的競選精神與現在川普競選的精神沒有差別,完全的 MAGA 路線。
選舉結果, Josh Shapiro 56.5% 戰勝 Doug Mastriano 41.7%。
這是兩年前的事情,2021年1月6日國會山暴亂事件,讓川普成為2022年中期選舉共和黨的"票房毒藥"。
2
兩年之後,濱州依舊是賀錦麗/川普競選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用看民調,隻看兩年前濱州州長競選結果(不是民調結果), 你覺得誰更可能會贏?
****
Good for you.
把你貼上來的那個鏈接刪了。
不要再貼了。否則,會刪除你所有的評論。
你如果覺得有話要說,自己在博客區寫個帖子。
聽聽這個頻道這次節目。
位其貌不揚的他,並未因獲獎而跑去好萊塢討生活,而是依然生活在家鄉密執根州,一個典型的草根導演。
Michael Moore 還對政治感興趣,有些偏極左:
2016年大選期間,他逆著民主黨內的信心,預測川普會贏得2016年大選,招致民主黨內一片聲討,後來的就都是曆史了;
2020年中期選舉前,美國政壇上一片"紅色風暴席卷大地"的民調預測聲,在民主黨感到眼前一片昏暗時,Michael Moore 預測共和黨的"紅色風暴"不會發生,...
2024年大選,當民主黨因為幾個民調而自我懷疑時,Michael Moore 預測,賀錦麗大獲全勝。
(如果感興趣,人們在油管上輸入Michael Moore 就可以輕易找到這段接受 CNN 采訪的視頻)
4
2022年恰逢賓州選舉新州長,共和黨候選人是川普挑選的一位 MAGA種族分子", 與川普一樣口舌放蕩不羈,結果慘敗給當下民主黨賓州州長,幾乎被賀錦麗選為競選搭檔。
5
Simon Rosenberg 說的對,2024年大選的政治參照物不是2016/2020兩次大選,而是 2022年中期選舉。
川普鼓動的2021年1月6日暴力攻擊國會事件,徹底改變美國的政治版圖。
1
很多認為選情對川普有利的分析,核心依據是2016/2020年大選時川普支持者的表現,有意回避從2016年到2024年的八年間,發生了很多事情,
1)2020年川普輸了大選,(他競選時民眾的熱情開始遜色2016年);
2)2021年他鼓動民眾,試圖暴力改變民主選舉的結果。
2
第2)條改變了美國整體的格局,有了Liz Cheney 跨黨派支持賀錦麗,有了一大批 Haily 支持者發誓決不支持川普,讓"絕不川普"的共和黨一派空前壯大,不僅大於2020年大選時期,還大於2022年中期選舉。
這僅僅是公開反對川普的共和黨人,還不包括很多"隱形的反對川普的共和黨人"。
3
2022年常規政治下必然產生的紅色(共和黨)浪潮,最多算是以"茶杯裏冒了個泡"收場,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川普。利用對共和黨的控製,川普力促自己中意的候選人贏得黨內初選,結果大都輸給了自己的民主黨對手,導致共和黨隻以幾票的微弱多數控製眾議院。
2
2022年中期選舉時,恰逢賓州選新州長,川普操刀選了以為與自己一樣的"種族主義MAGA分子"為,川普成為
"Once more o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向once more!
Or close the wall up with our English dead."
(Henry V, Act 3, Scene 1)
"向著失守的陣地再衝一次,弟兄們,再衝一次!
或用我們英國將士的身軀將那個缺口堵住."
(亨利五世,第3場,第1幕)
因為這不是誰是總統就決定今後4年的事,同樣也得看議會的席位的變化。
他想在Sweden開工厰,以為現政府會給他法外優惠——他可以不按最低工資標準給工人付錢,結果產業工人總工會IF Metall至今在罷Tesla的工。Mask給Kristersson打電話(IF Metall可是議會最大黨也是反對黨社民黨的基本槃)。
所以……政治選擇上我真不看到他的大腦。
****
你不在紅州,你在紅色中國。
****
怎麽說他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