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救市計劃
1
疫情從爆發到當下,急速惡化的國內經濟形勢,迫使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一套"救市計劃",
1)拯救急劇惡化的房地產業: 通過放鬆房地產購買的各項要求,改善房地產業的頹勢,
2)改善持續下滑的股票市場: 中央銀行計劃向金融機構直接貸款,用於其股票市場的投資;
3)鋪貼被債務所困的地方政府: 財政部發放長期國債,支援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
4)通過一次性鋪貼大眾(發錢), 用來改善社會大眾前所未有的消費疲軟狀態。
2
這些針對不同領域的措施有一個共同點: 通過舉債(借錢)的方式解決問題。具體地說,
1)
有報道說,中國社會家庭房屋擁有率已經達到90+%, 且每戶(房屋擁有者)平均擁有1.xx 套房屋。這說明社會對房屋的需求已經超過飽和,除了少數新的使用需求外,任何購買房屋,既沒有使用需求,也沒有投資價值,而是額外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台刺激房地產政策,有意引誘大眾進一步舉債來/從事個人財務浪費,即便不是犯罪,也是道德敗壞/品行不端;
2)
中央銀行直接借債給金融公司用於股票市場投資,金融公司有幾乎無限量的投資能量,從而有了根據自己的需要操縱股市漲幅的能力, 這是中國政府與金融公司合謀,坑騙普通股民的喪盡天良之舉。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公布這項政策時說(大意), "首先給金融公司貸款5000億人民幣(用於股票投資), 【如果效果好】,就再貸款5000億,並可能還有第三個 5000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開放的..." 這段話似乎在暗示,中國央行印錢投資股市或可能成為一個持續行為,印錢量似乎沒有上限。
3)
而這些中國政府的救市措施,覆蓋麵之廣泛,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冒險的舉動,讓人想起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異軍突起戰役/The Battle of the Bulge"。
異軍突起戰役/The Battle of the Bulge
1944年6月初,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隨後一路猛進,6個月後將歐洲西線戰事推進到德國西部邊境,攻入德國咫尺之遙。由於後勤補給/兵源補充無法滿足快速前進盟軍的需求/盟軍中美英將領(巴頓與蒙哥馬利)的矛盾/惡劣天氣的幹擾/連續征戰盟軍士兵的疲憊/德軍誓死保衛國家的異常勇敢,迫使盟軍停止前進,沿著德國邊境構起一條長長但薄弱的防線,為日後進一步推進做準備。
針對盟軍的諸多弱點,希特勒製定了一個大膽的反攻計劃:聚集德國幾乎所有殘存的坦克部隊,以閃電戰突破美英防線的薄弱環節-- 位於比利時與盧森堡之間的Ardennes, 製造一個突破口後,德軍向縱深(西側)發展後再向上下迂回/包抄,形成對美英的分割/包圍/殲滅,最終迫使盟國與德國媾和。
下圖中從上至下的紫色實線,是盟軍原有的防線,右側是德國,左側是已被盟軍解放的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各個向左側延伸紅色箭頭,是德軍反攻的路線,它們在盟軍的後方形成"凸起陣勢";紫色點線(長短兩種)是德軍反攻後盟軍的防線,隨著德軍向前推動而後撤。bulge 的中文意思是"圓形凸起部分", The Battle of the Bulge(異軍突起戰役)由此得名。
結果與預測
中國救市計劃與二戰中德軍"異軍突起戰役(The Battle of the Bulge"的最大相似之處,是絕望之際不惜血本/孤注一擲,力圖"一劍定乾坤"。
1
從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8日,"異軍突起戰役"曆時1個月+1周+5天。盡管戰役初始階段,沒有準備的盟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暈頭轉向,德軍有不少斬獲, 但最終因給養/油燃料不足/兵力有限,德軍徹底潰敗。戰役後期,在敗局已定的大勢下,德國將軍請求撤兵遭希特勒拒絕,導致德國額外損失了大批日後保衛德國所必需的坦克/大型火炮以及無法彌補的士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異軍突起戰役(The Battle of the Bulge)"是德軍最後一次進攻性的戰役。
2
中國的救市計劃的核心是借錢解決問題。但中國經濟現在麵臨的問題,恰恰是前些年中國官民無節製借錢的結果。"用借錢解決借錢產生的問題",從來不是個好主意。
德軍"異軍突起戰役"有"逼迫盟軍和談"的這一明確目標,而被視為中國政府最有力度的救市方案,卻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達到的效果。央行行長沒有給出"(印錢炒股)效果好"的清晰解釋,讓判斷"救市計劃"的成敗完全是決策人的個人看法。這既為中國政府日後結束計劃帶來便利,也將中國金融體係置於個人好惡的陰影之下。
"救市計劃"不僅極可能失敗,還是中國政府出台的最後一個"救市計劃"。它的失敗給中國大眾帶來的心理上衝擊,無異於"祖傳秘方"失效給病人帶來的絕望。
中國股市狂歡不應超過2024年年底; 央行行長潘功勝,會是"摧毀中國金融體係"的替罪羊。
不是刻意對比,而是兩者自然地類似。
****
1
帖子從"疫情"開始,說到"中國救市計劃";後從"諾曼底登錄"說起,延伸出"異軍突起戰役"。
疫情/諾曼底登陸,分別是兩個"盛勢轉衰"的開始,而"救市計劃"/"異軍突起戰役"則是兩個轉衰趨勢的"裏程碑"。
2
曆史表明,
裏程碑 - 集全力組織的"異軍突起戰役(The Battle of the Bulge)"- 是二戰中德軍"最後一次進攻性"戰役。從此德軍退守德國本土,4個月後的1945年5月,希特勒的"第三帝國"覆滅;,
未來預測
裏程碑-力度最大/範圍最廣的"救市計劃"-不僅極可能失敗,還會是中國政府出台"最後一個[救市計劃]"。
3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兒。
Thank you.
血色政權75周年大慶,股市是一定要漲的,可是這一個又一個的5000億是無錨印鈔印出來的,隻要皇上高興,奴才們什麽都敢做。
美聯儲和日本央行也曾經救市買股票,但是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和中國這次完全不一樣。有人預計最多3個月,韭菜們最後的回光返照。。。(網上看到一個人說他的一個親戚昨天告訴他,要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投入A股,說是要相信國運。)
首先非常認同這篇好文章!也希望國內的民眾真的能夠長出記性,可是最近幾十年的國內曆史告訴我,這是個"記吃不記打" 的群體:三年反人類的清零政策失敗沒有人記住,文革反人類的十年沒有人記住,公私合營的搶劫沒有人記住,大躍進的笑話沒有人記住。這種救市政策可以屢敗屢戰無數次,次次都會有狂歡。
"隻要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後,還會有第二個5000億,甚至第三個5000億...", 談到央行貸款給證券機構買賣股票時,央行行長潘功勝如是說。
1
這裏的問題是,什麽是"做得好"(帖子中我筆誤為"如果效果好")?
非常情況下,央行使用非常規手段間接幹預股市,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惡心之事,捏著鼻子完成,達到目的(穩定金融市場後)即刻收手。這裏"達到目的"就應是潘功勝說得"做得好"。
但潘功勝"做得好"的意思似乎是"沒達到目的",因此才需要"第二個5000億,第三個5000億"。
顯然,潘功勝所言的"做(央行卷入股票市場操縱)", 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央行被迫出手穩定即將崩潰的金融市場,以最終保護整個社會的金融體係"(就如美聯儲2008年的大動作),而是另有其他含義。他說中國的金融市場利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新理論"也沒問題,但在他做上述陳述前,需要給出中國特色金融理論的內容。就好比他的論述顯然否定了1+1=2,但他拒絕給出他的(習近平的)世界裏1+1 等於幾。
2
哪怕他說,"1+1 等於幾,是根據習主席的需要,習主席需要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也至少是個答案。
這個答案就是習主席在告訴世界,"這是朕的股市,這是朕的銀子..." 一個暗示的質問在空中盤繞:"朕的銀子你也敢賺?,朕的銀子你也配賺?"
待風聲過後,1+1 = 8, 眾人連忙排隊退銀子。
****
Good luck.
當下中國政府的救市計劃與二戰中德軍"異軍突起(反攻)戰役"有2個相同點:
1)絕望之際不惜血本地孤注一擲,以圖"一劍定乾坤";
2)以額外的代價慘敗收場。
"What has been will be again, what has been don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兒"。
1)中國救市計劃必將失敗,而且失敗的程度,不輸大躍進/大煉鋼鐵的後果;
2)央行為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從事股票交易,就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翻版。上級需要畝產多少斤,下級就敢上報多少斤。
3)潘功勝知道自己在犯罪,日後定成為替罪羊;習近平是中國"異軍突起戰役"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