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akoReport

In the course of justice none of us should seek salvation.
We do pray for mercy.
個人資料
正文

法國搔首弄姿/美德謹言慎行

(2024-05-01 11:37:20) 下一個

去年訪華結束前,馬克隆與習近平在廣州喝了頓茶。在回家的飛機上,借著蹊蹺的茶勁兒,馬克隆放出"歐洲要成為世界權力的第三極"的豪言,讓人不得不相信習近平讓手下在茶裏下了藥。"歐洲不會成為世界的一極",  德國總理舒爾茨兜頭潑來一瓢涼水,讓馬克隆醒了茶,想起誰才是歐洲真正的領袖。

實力雄厚的德國,不得不擔當

一篇分析德國社會的文章提到,二戰的經曆讓德國大眾對慷慨激詞的政治人物滋生出一種特殊的反感和警惕,選出的領導人多木納/口拙。二戰悲慘的結果,讓德國幾十年來在國際社會中,客觀上沒有發言權,主觀上也躲避發言,兩耳不聞窗外事地是潛心發展經濟。That was then.

川普對歐洲的鄙視/對德國的威脅(撤走駐紮在德國的美軍), 拜登總統將美國軍力轉移至亞洲的戰略,都是德國感到擔憂。作為歐洲實力最強的國家, 德國深知,一旦歐洲(盟)安全受到威脅,美軍無法全身心投入, 自己是無法推卸的領導人。俄國入侵烏克蘭,讓德國的擔憂一夜之間變成現實。

俄烏戰爭開始不久,德國總理舒爾茨"主動告知拜登,德國將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舒爾茨的這個承諾已在德國政壇形成共識,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是,這筆開銷來自何方,加稅還是消減社會福利?

與此同時,德國開始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立場, 如德國外交部長去年訪華時, 與時任外加部長秦剛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跟馬克隆媚華的態度截然相反,對中國(支持俄國)展示出強硬立場。在接受MSNBC 采訪時,德國外長清楚地解釋了德國對待國際事務態度和行為的轉變:


 "...在俄烏/以哈戰爭這兩個當下最重要的國家事務中,德國與美國保持著前所未有的一致":德國是美國之後向烏克蘭捐助最多的國家/在針對以哈衝突的調節中,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數次出入以色列和中東各國,讓中東各國了解(與美國立場一致的)德國(歐洲)立場,成為重大國際事務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聲音,強化了美國的立場。This is now.

沒有實力的法國,什麽都敢說

麵對德國(代表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崛起/法國無處插嘴的新形勢,一貫把自己視為歐洲領袖的法國總統馬克隆如坐針氈/落寞孤單。盡管實力遠遠不如德國,不甘寂寞的馬克隆擅自拋出"出兵烏克蘭"的勇敢口號,以歐洲領袖的麵目來吸引國際關注。

俄烏戰爭至此,需要外國出兵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德國高級軍事人員的相關討論被曝光一事,表明各國(北約)都有為這一最壞可能的相應秘密計劃。提前曝光任何秘密計劃,都可能因為政治/軍事條件的不成熟而讓日後的行動擱淺/流產。然而,就如一位半老徐娘刻意奇異裝扮,以爭取逝去的關注度一樣,馬克隆不得不發出些聳人聽聞的豪言,讓自己成為靠威哥支撐的蹬蹬壯男,才能體會成為歐洲領袖片刻豪邁,哪怕是偽裝。

麵對馬克隆的搔首弄姿,美德反應冷淡, 拜登總統淡淡地說, "美國不反對任何國家出兵幫助烏克蘭,但那不是北約的行動"。美國/德國非常清楚(並為此做了相應的準備),一旦到了那個時刻,真正出錢出人的是美國/德國,而法國人能做/最愛的,是"戰前咬破手指寫篇帶血的決心書"。

【無需太多實質的犧牲,讓馬克隆可以恣意搔首弄姿; 具體且重大的責任擔當,讓美德必須謹言慎行】, 是華人自媒體人大康/王劍不明白的道理。 

馬克隆可能再次出賣自己

習近平即將訪問法國, 馬克隆可能會與習近平發表一個聯合聲明。其中,馬克隆會賤賣自己"出兵烏克蘭的強硬立場"/或迎合中國在以哈戰爭問題上不利於以色列的立場", 讓習近平在中國人民麵前當一次世界領袖。而習近平/馬克隆兩人不打領帶隨意地漫步在法國的鄉間小路上,或是一個必然的場景,習主席的最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想不開1 回複 悄悄話 法國人很能幻想
ShalakoW 回複 悄悄話 美英德日是新的盟軍核心國, if it may survive Trump in case he could wi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