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akoReport

In the course of justice none of us should seek salvation.
We do pray for mercy.
個人資料
正文

慕容雪村有關以哈戰爭的觀點(1)

(2023-12-03 17:09:25) 下一個

幾天前,華人自媒體人鄭旭光在他的"旭光時評"的節目中采訪了慕容雪村: 節目的標題是"以哈戰爭-我們的良知如何安放".  在節目中,針對以色列戰爭中的表現,慕容先生從"戰爭的殘酷/擴大化/美國政府的立場",給出了他自己的觀點。
根據鄭旭光的介紹,慕容先生是大陸的一名網上作家,現在居住在澳大利亞。在我個人看來,慕容雪村在節目中的表現不是鄭旭光所說的"理智,冷靜..”,而更多是(或無意識下)的"虛偽/膚淺/不負責任"。這不是說慕容先生本人就是"虛偽/膚淺/不負責任",  而是他節目中從幾個方麵討論這場戰爭時所論述的的觀點,是虛偽/膚淺/和不負責任的。

虛偽

在批評以色列之前,慕容先生譴責了哈馬斯的恐怖行為,並承認以色列的反擊是正義的。然而,與許多打著支持巴勒斯坦人旗號來反對以色列遊行一樣,慕容對哈馬斯非常籠統的譴責,更像是為了把自己偽裝成一個中立者,從而給自己之後對以色列具體細致的指責,增加根本就不存在的公平。
1
節目中慕容先生熱淚盈眶地舉了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照片中一名巴勒斯坦父親站在廢墟上,手中提著兩個塑料袋,袋中是他兒子的..." 慕容先生似乎相信,沒有血淋淋的實例,人們將無法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 ,並以此實例論證了以色列戰爭中殘暴且過度的自衛行動。如果慕容先生認為一定要用血淋淋的事實來說明問題,人們應該更需要一個具體血淋淋的例子,來了解這場殘酷戰爭的【起因】。
這卻是慕容先生刻意忽略的部分。他在節目中不僅明確表示,自己不會討論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世代的恩怨糾葛,他也沒有對哈馬斯這次入侵以色列的暴行給出任何具體的講述。
如果我們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我們就無法客觀地判斷事情的結果。慕容先生網上小說世界裏,或許缺少這個真實世界中的常識。

2
有些人把以色列轟炸/摧毀加沙的必要性,與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將等同起來。對這一具體的觀點,慕容先生能做的回應非常有限,隻是建議大家去看電影 Oppenheimer,試圖用電影中科學家的內疚來否定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並因此證明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是過度的。與回避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之間舊怨新仇後輕率地指責以色列的戰爭暴行一樣,在否定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結束戰爭必要性時,慕容先生同樣回避了當時的曆史背景。
戰爭是人類通過殺戮達到某個具體目的的行為。當戰爭失敗不可避免時,繼續戰爭就是無為的殺戮,這恰恰是日本遭受原子彈攻擊前麵臨的局勢:戰敗無法避免,日本拒絕投降,誓言全體國民為保衛天皇戰到最後的一兵一卒。這一奮戰到底的決心,在日本神風敢死隊隊員駕駛飛機衝撞美國航母的行動中展示得淋漓盡致。在不得不正視日本人視死如歸的勇氣後,美軍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如果隻使用常規方法逐個島嶼征服日軍,再在日本本土登陸並取得全麵勝利,死亡的美軍與日本軍人/平民的人數總和,將超過使用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在這一前提下,杜魯門總統下令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3
麵對充滿內疚感的 Oppenheimer(原子彈的製造者), 杜魯門總統多少帶有鄙視地說,人們不會記住誰製造可原子彈,但會記住是誰下命令使用了原子彈。慕容先生試圖用電影 Oppenheimer 中的這個場景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政客麻木不仁,科學家良知常在,結果卻適得其反。那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但卻是美國總統必須作的決定,使用或不使用原子彈。最終,當美國贏得了必須贏的戰爭後,數不盡的美國士兵,因為杜魯門總統的這個決定額外地活了下來,數不盡的日本軍人/平民也因為這個決定意外地存活下來。人們應感謝上帝,Oppenhermer 不是做這個決定的人。
在現實中似乎無需作任何重大決定的慕容先生,顯然有不了解這個曆史背景的奢侈, 讓他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Oppenheimer 狹隘的思路來辯護自己的觀點。然而,這一做法更像是一旦麵對殘酷的現實,慕容先生隻能回歸網上小說的虛幻世界中,躲在空洞的崇高感到後麵,拘泥於"戰爭中我們的良知如何安放"這種自我陶醉的問題中,拒絕作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艱難決定。
4
對戰爭原因隻字不提,回避戰爭中艱難決定的必要性後(以色列必須在消滅哈馬斯與盡量減少平民傷亡直接取得平衡),慕容先生對以哈戰爭殘酷性的論述中,隻剩下最輕易的東西 --- 廉價的崇高感中赤裸裸的虛偽。被自己的論述感動得熱淚盈眶,慕容先生依然無法掩蓋他試圖裝扮"中立模樣"的徒勞努力。

他的眼淚讓我無法確定他自己是否意識到自己觀點很虛偽,我可以確定的是,正確決定不是熱淚盈眶時作出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ShalakoW 回複 悄悄話 又西: 慕容很虛偽,故意underplay哈馬斯的血腥殘酷和以色列反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他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虛偽", 我無法確定。具體的說,他的思維習慣或許讓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論述(或觀點)很虛偽。除了思維習慣外,就是其認識事物的"膚淺" --- 他得出結論的依據要麽不全麵,要麽理解偏離,如他用美國大眾調查結果,作為論述的依據 --- 這說明他完全不理解美國政治中有兩條線,一條是政策線,一條是政治線。政治線是為了"奪權/競選中獲勝", 政策線是為了"執政/製定具體的政策/通過法律"。
這是我在續篇中要說的,慕容觀點的"膚淺"。虛偽與膚淺的觀點,導致他的觀點沒有任何責任感。
ShalakoW 回複 悄悄話 遊海兒 : ...這種說法恐怕難以證實吧。在正式使用原子彈之前,應該沒有人能計算出其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數...
****
網上查到的消息, Oppenheimer 預測的死亡人數是 2萬,電影 Truman 中說Oppenheimer預測3萬。
預測的依據,是原子彈爆炸後釋放出的能量,等同 xxx 噸 TNT 炸藥(也是目前解釋原子彈威力的方法), 再比照已知TNT炸藥的殺傷力,得出一個估算。
ShalakoW 回複 悄悄話 遊海兒 : “如果隻使用常規方法逐個島嶼征服日軍,再在日本本土登陸並取得全麵勝利,死亡的美軍與日本軍人/平民的人數總和,將超過使用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這種說法恐怕難以證實吧。在正式使用原子彈之前,應該沒有人能計算出其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數。退一步說,即使廣島原子彈有其正當性,那長崎原子彈就完全是在試驗新武器了。
****
Yes and no.
因為原子彈殺傷力巨大,在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個極具爭議的決定;
1)
杜魯門總統到了晚年依然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辯護,說這個決定避免了幾千美國士兵死亡;
2)
說杜魯門總統這個決定,是為了減少雙方總死亡人數少,的確有些誇張,, 網上沒有查到相關的記錄;
3)
依據之前美日兩軍地麵交戰中的傷亡統計,在美軍攻占 Iwo Jima 和 Okinawa 兩個日本占領的島嶼戰鬥中,美軍死亡人數為18,930(6,140+12,520), 日軍死亡人數 127,784(17,784+110,000), 附加Okinawa 島上40,000萬平民(27% of 150,000 居民人口)。
a)簡要地說,在這兩個遠離日本本土的島嶼爭奪戰中,美日軍人+平民的死亡人數接近17萬。根據這個數據,我們應該可以預測,如果不使用原子彈,美國進攻日本本土,雙方的死亡人數總和將大大高於17萬。

b)網上查到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日本傷亡人數: 死亡人數105,000 (66,000+39,000), 受傷人數 94,000(69,000+25,000)。

兩個數字比較厚,似乎可以得出,【投放原子彈導致美日雙方傷亡人數減少,或不是投放前的依據,但應是投放後的估算結果,同時,原子彈拯救的美國士兵的生命,應遠遠不止幾千人】。
4)
美國投放原子彈,目的不是為了殺戮,而是通過原子彈的威力摧毀日本的抵抗意誌,宣布投降。第一顆之後,日本堅持不投降,於是有了第二顆,不久,日本投降。
盡管杜魯門總統叫囂道,如果日本不投降,我們會持續使用原子彈,但第二顆原子彈後,杜魯門也有些吃不消了 -- 造成幾萬人瞬間煙消雲散,對任何人的意誌都是極限考驗。
ahniu 回複 悄悄話 不講文明,就吃鐵拳。
又西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慕容很虛偽,故意underplay哈馬斯的血腥殘酷和以色列反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這其實也是跟著黨的政治正確說話。住在澳大利亞,其實還是靠中共國內市場謀生,就會說些違背人性的話。
遊海兒 回複 悄悄話 “如果隻使用常規方法逐個島嶼征服日軍,再在日本本土登陸並取得全麵勝利,死亡的美軍與日本軍人/平民的人數總和,將超過使用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這種說法恐怕難以證實吧。在正式使用原子彈之前,應該沒有人能計算出其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數。退一步說,即使廣島原子彈有其正當性,那長崎原子彈就完全是在試驗新武器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