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最近(2023年7月8日)轉載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 "習近平和普京的兄弟情可能已經見頂?"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7/08/12405010.html
想起在習近平2023年3月訪俄之寫的一篇博文,"習近平此次訪俄,中俄關係由盛轉衰的開始",翻出來重讀。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303/14201.html
多篇報道確定,習近平下周訪問莫斯科。
1
從中俄關係的角度說,習近平訪即將的訪俄之行,必是形式大於內容。表麵上的鼓噪,無法掩蓋實質的貧乏。無論中俄簽署什麽"重要的雙邊協議", 都無法回避一個根本事實: 中方不會同意普京最想要的"武器援助"。
習近平此次訪俄,是扮演俄烏戰爭的仲裁者角色。從拋出"12點和平立場", 到"向德國承諾不會對俄提供軍援",到秦剛最近與烏克蘭外交部長的通話,中國政府將習近平訪俄的目的清楚地告訴了世界。烏克蘭/美國/歐盟知道中國不會是個"公平的仲裁者", 但向俄國提供軍援,則將大大超出烏克蘭/美國/歐盟能夠容忍的"不公平仲裁者"的範圍,讓習近平精心設計的"和平特使"失去信譽。習近平要給世界的印象是,中國是誠心誠意地"站在和平的一邊", 中國"和平建議"與俄烏雙方各自的立場相差甚遠,導致此行【暫時無功而返】。
習普雙方南轅北轍的想法/期望,讓中俄關係在此次訪問的喧鬧之中開始冷卻,並一路下滑。
2
客觀上說,中俄無法成為盟友的原因,
1) 沒有一致的政治理念
"西方列強的受害者"的共同感受,讓中俄雙方(或說習普二人)走到了一起。為了改變美國(西方)製定的世界秩序走到一起,但沒有一致的政治理念(普京厭惡共產主義/習近平崇尚共產主義), 讓中俄聯手"隻能摧毀/無力建設"。這一特點導致中俄結合在最關鍵的時刻變得靠不住;
2) 相互不信任
中中國政府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明顯的不同表現來看 (戰前稱"中俄合作無上限",開戰後改口"中俄合作有底線", 以及開戰一年來中國政府對俄國有限的物質援助), 似乎可以相信,普京2022年2月(戰爭前夕)訪問北京,並未告知中國自己2周後的戰爭計劃。這說明,即便在簽署一個在中方看來"合作無上限"的中俄聯合聲明時,普京對習近平的信任及其有限/對俄中關係不甚看重。撤換相關的外交官樂玉成/抱頭痛哭之後,習近平高興地屈服於美國人"不得支援俄國武器"的警告,"坐山觀虎鬥"看著普京的士兵在戰場上受煎熬而無動於衷,報了被普京戲弄的一箭之仇;
3) 中俄結盟的領導人
沒有領頭人,任何組織都無法成事。中俄同盟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是領導人的確立。10月革命一聲炮響後,蘇聯一直是國際共產主義的領袖,毛澤東不服氣與蘇聯/東歐鬧翻。經過蘇聯解體的災難,普京隻恢複了部分俄國昔日的影響力,但大國心態依舊,不會甘為他人指使;中國當下強勢的國力,讓習近平無法忍受普京的領導。兩個大國曆史給各自帶來個的曆史偏見,造就了兩個大人物的狹隘心理,這讓中俄實質上的聯盟,有個無法逾越的障礙。
習近平/普京最多就是嘴上哥倆好,一起街頭吃烤羊肉串的交情,關鍵時刻不會為朋友兩肋插刀。
3
俄國在戰爭中對民用設施/平民不加區別地攻擊,當歐美有個一直的看法:俄國犯了戰爭罪(在最近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給出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這一決定,不僅終結了普京戰後的政治生命,同時也大大限製了習近平的對普京幫助的程度。因此,習近平的努力(以這次訪俄為起點), 將不是要幫助普京延長戰爭(從而讓自己成為戰爭罪犯或幫凶), 而是迫使普京逐漸通過談判結束戰爭。在承諾普京中國會是俄國談判桌上的同盟的同時,習近平也將開始疏遠自己與普京的個人關係。
中俄兩國巨大的文化差異中,有一個令人沮喪的共同點,不知節製。這一共性,讓中國現在對俄國的幫助,以及日後談判桌上為停戰迫使俄國讓步的努力,將會成為日後中俄翻臉的原因。
****
1
普京知道,一旦開戰,北京是他為數不多可能獲取支持(無論多少)的地方。為了不盜取習近平的雷聲,普京自知必須等到北京冬奧結束再開戰,以換取習近平的歡心。這個簡單的道理,應無需中國提出要求。
2
北京應沒有確定莫斯科要開戰,否則,開戰前發表的那個措辭強硬"中俄聯合聲明"/並宣稱"中俄合作無上限"的一係列行為,無疑是將自己綁上了普京自絕於世界的戰車:美國/北約/歐盟的激烈反應是必然的。
與美國已經翻臉,再與歐洲鬧翻,不應是習近平想要的。
3
開戰後不久,中將公開宣稱"中俄合作無上限"的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調離外交部,是中國政府在間接告訴世界:普京開戰一事我們事先不知情,至少普京沒告訴我們。美國人跟我們提起,讓我們勸普京罷手,但我們不但沒上拜登的當,還到普京那裏舉報了他: 拜登汙蔑你要開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不但知道,還要求普京推遲到奧運後開戰。